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物新闻是新闻报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体裁。它是一种以人物为主体,带有新闻性的消息形式。但越是常见就越是难以写出新意。怎样不局限于模式,怎样让人物立体、鲜活、具有感染力和生命力呢?这就需要创新,在创新中描绘出生动的画面。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许多电视台相继开办了人物访谈类节目.受到了观众的欢迎和专家的肯定。要办好人物访谈节目需在多方面进行努力,但其中节目的选题或者说选取什么样的被访者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节目中的人物是否有新闻性?人物是否有特色?人物会有哪些精彩的生活片段和人生感悟等,这都是编辑、主持人首先要费心思索的问题。笔者常常听到地方台的同事发出一些感慨:”与中央台所处的层面和所涉及的报道范围相比,地方台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遴选出那些名人、要人.成功人士或者是有新闻价值和特色的普通人呢?如何使选取的人物有故事性而吸引受众?如何将人物访谈节目选题的视野进一步拓宽呢?“近两年笔者在地方台编辑、主持60多期人物访谈节目.从中深切感悟到:办好人物访谈类节目.主创人员一定要做个有心人.要在茫茫人海中去慧眼识珠.沙里淘金。工作实践告诉我们.地方台人物访谈类节目的选题是有一些规律可循的.在此.笔者愿真诚地与媒体同仁交流。  相似文献   

3.
黄荆 《新闻前哨》2002,(12):39-39
如何写好人物的闪光点呢?这当然没有什么现成的公式可任意套用。但是人物通讯写作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抓准人物的心理、心声、行为细节,是写好人物闪光点的关键所在。(1)抓人物心理。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是展示人物闪光点的重要手段。这有两种方法:一是让人物倾诉自己的所想;二是由作者客观地叙述人物的所想。前者更能体现新闻用事实说话的特点,真实感人。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有一处是这样描述马玉祥的:“小孩子的哭声随着那滚滚的浓烟传出来,听得真真切切,当他叙述到这里的时候,他说:‘我能够不进去吗?我不能!我想,要…  相似文献   

4.
从事新闻工作10年来,消息、通讯、言论、图片等新闻体裁均有涉足,但写着写着,对人物通讯产生了浓厚兴趣。众所周知.芸芸众生,并非所有的人都可以成为新闻人物,都可以写成新闻稿件的,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笔下的新闻当事人呢?  相似文献   

5.
人物通讯是用来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新闻体裁,是电视上最为常见的通讯形式之一,也是较难创作好的。好的人物通讯不光要有事迹,还要有思想,让人物有灵魂、生命。如果说生动的事例和典型的环境是人物通讯的躯体和骨干,那么精彩的细节就是人物通讯的精髓。有了生动、精彩的细节,才能更加真实地体现人物的情感和精神,才能让人物"活"起来,从而增强人物的艺术感染力。那么在电视人物通讯中如何用细节来展现人的思想、人的精神面貌,从而去教育人、感染人呢?本人结合自己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的实际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广播新闻,因其独特的传播要求,在人物通讯的采与写的过程中,该如何去把握人的特点,围绕人来做文章呢?笔者结合实践,谈几点感受。 采访运思,注意变换视点。我们日常的采访对象大多是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做某一件事,一般来说是极其寻常极为普通的,如果就更大范围更高的要求而言,不一定看出它有多大的新闻价值。但如果注意变换一下视点,由关注事件转到关注人物,显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和品质,从而感染人,激励人,使人们的情感得到净化的同时,强烈感受到时代的脉搏,将会使新闻作品有质的变化从而上升一个新的档次。 …  相似文献   

7.
通讯可以写事件但离不开写人。通讯除了要写好人物外在的东西,最主要的是写出人的灵魂.让人的心灵之窗向读敞开。那么,怎样才能写出人的灵魂呢?  相似文献   

8.
搞好新闻人物报道,关键在于人物选择:它是决定人物报道能否成功的第一个环节。从人物报道的准备过程来说,一般要做两个“筛选”:一是从对社会的解剖中筛选人物;二是从对人物的解剖中筛选材料。“新闻的人物,人物的新闻”是这两个“筛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说,要通过筛选,将有新闻价值的人物和人物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作为人物报道的报道对象和所要展示的内容。那么,又该怎么样选择人物报道的采访对象,怎样从对社会的解剖中筛选有新闻价值的人物呢?  相似文献   

9.
姚绍华 《新闻世界》2009,(8):176-177
演员塑造人物形象.概括说来不外乎两方面。一是理解人物,二是体现人物。理解人物是体现人物的前提,体现人物是理解人物的结果。那么,演员应该如何塑造人物呢?  相似文献   

10.
张婴 《视听纵横》2002,(5):83-84
我是浙江电视台社教部《帮助》栏目的一名编导,从《帮助》栏目开播之日起就一直和社会上处于弱势的困难群众打交道,以前曾做过农村栏目——《田野的风》,主要也是侧重于人物类的节目。我觉得在这类节目中,人物采访是节目成败的关键。其实在一般的电视节目中,都离不开人物采访,尤其是以人物命运为主线的节目中,更要进行大量的人物采访。因为从知情人物或新闻人物那里获取的新闻材料最直接,最具体。但是我们平时也会发现有些人物采访空洞、套话,缺乏深度,似乎说不说都没什么太大关系。这样的人物采访不可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那到底怎么样的人物采访才能吸引人呢?从一个普通观众的角度来看,我觉得能揭示人物内心真实情感和想法的采访,以及能体现人物个性特征的采访是最有魅力的。在形式上,电  相似文献   

11.
新闻是易碎品,意思是说新闻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无庸讳言,报纸上宣传过的一些人物,有的几年过去就成了过眼烟云。那么怎样才能使人物能够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呢?  相似文献   

12.
17世纪的欧洲.皇家宫廷中盛行打扑克娱乐。在英国有一套专为国王查理一世制作的扑克.印制精美.将小牌上的点数画成树上的果实,而大牌则印上欧洲各国国王、王后或重要人物的肖像。那么,扑克牌中欧洲历史人物的原型是谁呢?  相似文献   

13.
人物专访纵横谈周熠火【南阳】在新闻报刊和广播电视日益活跃发展的今天,各种形式的新闻报道各显其能,不断拓宽着新闻的路径。其中人物专访这一报道手段,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越来越为读者所注目和喜爱。各种报刊电视广播,尤其是报纸的周末版,人物专访更有不可代替的...  相似文献   

14.
社会是由个体这一细胞组成,而人物活动则构成了事件,二者的叠加就是时代和历史。基于这一点,有人说你不用费神去解释时代,解释历史,任何一个有理性的读者,都会在记者的人物通讯中品味出一个时代的味道。人物通讯,是具体形象地报道人物的事迹或经历的一种新闻文体。写好人物通讯,不仅可以展现一个典型人物甚至一个群体的时代风貌,而且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因此,各种媒体都很重视人物通讯这种体裁。在日常采访中,怎样才能写好人物通讯,让人物跃然纸上呢?结合个人的采写经历,笔者以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人物通讯是十分重要的写作形式,把人物写好了,能够起到非常感人的效果,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因此,我们的报刊始终重视宣传先进人物,注意采写好、报道好先进人物的人物通讯,记者、通讯员要把宣传好先进人物、写好先进人物,作为自己的光荣职责,这是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工作。(一)以往对写好人物通讯,新闻院校的教授曾经强调要写出人物的三个矛盾,即人物与自然的矛盾、特定人物之间的矛盾、人物自身思想上的矛盾。那么,在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的今天,笔者认为人物通讯写作有了新的要求,这就是要选好典型。新时期的人物要…  相似文献   

16.
人物新闻就是以人物为中心报道对象,通过一个人物新近的行动和思想来反映时代特点和社会面貌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如何避免人物新闻的同质化?一些人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如注重策划、改变报道方式、修改记者考核标准等。但笔者认为,这些只是避免人物新闻同质化“治标”之招,而非“治本”之策。重视对人物在“第一现场”中的采访,才是走出人物新闻同质化怪圈的最根本方法,然而这个方法却被一些人给忽视了。那么,什么叫对人物“第一现场”采访?笔者认为,就是将被报道人物置于其工作学习或生活的现场环境中所进行的采访。这样,才能提高新闻稿件的质量,从根本上走出人物新闻同质化的怪圈。  相似文献   

17.
新闻照片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是时代精神的客观记录,是报纸等平面媒体的重要方面军。新闻照片用生动直观的画面传递新闻信息,同时还担负着记录时代风云和社会变革的神圣使命。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作为报刊的摄影记者,手中的照相机应当对准什么呢?首先应该对准的是人物!这是因为,人是社会的主体,是一切活动的中心。  相似文献   

18.
人物新闻是媒体上常见的重要报道形式。但人物新闻的褒奖过誉现象常常被大家所忽视,以至成为新闻失实的多发地、重灾区。读到这样的人物新闻,常常让人生疑甚至生厌。据笔者观察,其表现有三类:  相似文献   

19.
汪增琪先生在一篇回忆他的老师沈从文先生的文章(《沈从文在西南联大》)中说到,沈先生教小说创作,经常说到的一句话是:“要贴到人物来写。”许多学生听得一头雾水,闹不清到底是什么意思。汪先生说他听明白了,他认为先生的意思是:“小说里,人物是主要的,主导的;其余部分都是派生的,次要的。环境描写、作者的主观抒情、议论,都只能附着于人物,不能和人物游离。作者要和人物同呼吸、共哀乐。作者的心要随时紧贴着人物。什么时候作者的心‘贴’不住人物,笔下就会浮、泛、飘、滑,花里胡哨.故弄玄虚.失去了诚意。  相似文献   

20.
人物消息是广播新闻报道中的一个重要体裁,理应在新闻报道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但近年来,人们在收听广播新闻时,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相对于时政报道、社会性事件报道,人物新闻太少,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也不能不引起广播人的重视。是什么原因造成广播新闻节目中人物消息偏少呢?笔者认为,一是对人物消息这种体裁认识片面。有的同志一提做典型人物报道,就认为必须采写人物通讯,好像不写通讯就不能将先进模范人物报告给听众似的。二是过分注重信息量,忽视了人物消息。因此在广播中大量的是会议新闻、领导活动、领导讲话以及其它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