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明代沈石田收到友人的礼物及信,信中云:“送上琵琶请笑纳。”打开一看是枇杷。沈随即复信“作谢”:“承惠琵琶,开奁视之,听之无声,食之有味。”那友人阅后面红耳热,随即作诗自嘲云:“枇杷不是此琵琶,怨恨当年识字差。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相似文献   

2.
明代画家沈石田有一天收到好友派人送来的一封信和一个盒子。信上说:“送上琵琶,请笑纳。”打开盒子一看,却原来是满盒鲜美的枇杷。在回信中,沈石田幽默地说:“承惠琵琶,开奁视之,听之无声,食之有味。”他的朋友看信后,写一打油诗以自嘲:  相似文献   

3.
错漏成趣     
书画家为人题字,不免有错漏,乃以字补之,谓之“补字”,经过妙补趣填,或巧言雄辩,或幽默评批,反而产生妙趣横生,意味无穷的效果。传说清代有位书法家给慈禧太后题扇,写的是唐人王之涣的《凉州词》,可由于心情紧张,竟漏写了一个“间”字。慈禧太后看了大怒,说该书法家欺她没学问,定要将其斩首。书法家急中生智,急忙解释道:“此处并非遗漏,而是填写的一阕小曲。”并当即诵道:“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慈禧听了以后,无言以对,只好赐酒压惊。明朝文人沈石田曾收到朋友送来的一盒礼物和一封信。信中说:“送此琵琶,请笑纳。沈石田打开礼盒一看,见朋友送的是水果枇杷而并非乐器,就善意地回信批评朋友的粗心:“承惠琵琶,开奁视之,听之无声,食之无味。”朋友收到回信,十分惭愧,于是就作诗自责:“枇杷不是那琵琶,怨恨当年识字差。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民初名画家郭祯擅画花鸟。一次,他绘桃花和黄鹤图各一幅赠友人,请书法家赵平题诗配画。在桃花画幅上,赵误将“人面桃花相映红”中的“桃”字写为“梅”字;在黄鹤画幅上,又误将“黄鹤楼中吹玉笛”中的“黄”字写为“白”字。写成,赵老灵犀妙想,在“人面梅花相映红...  相似文献   

4.
明代文人沈石田有次收到友人的一盒礼品和一封信,信上说:“送上琵琶,请笑纳。”待打开盒子一看,愿来是枇杷。沈石田失笑之余,写了一首打油诗给这位友人,交来人带回。诗曰:  相似文献   

5.
冯梦龙《古今谭概》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人给朋友送了一筐枇杷,并附言“献上琵琶,敬请笑纳”。朋友一见,觉得可笑,自言自语道:“这琵琶弹奏不出音乐,吃起来倒有滋味。”于是,挥毫写了一首打油诗:“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恨当年识字差。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琵琶之类的弦乐器如果能结出  相似文献   

6.
西瓜的故事     
<正>嘿嘿!古有看病“望闻问切”,今有西瓜“赏闻切吃”。西瓜,是“盛夏之果”,也是夏天必吃水果之一。今天作文课上,老师就“请”来了一个大西瓜。老师将西瓜放在桌子上,大声说:“今天我们来吃西瓜!”我们听后,都欢呼起来:“居然有免费的西瓜吃,真是天上掉西瓜啊!”  相似文献   

7.
《阅读与鉴赏》2005,(9):34-35
明代有个爱吃枇杷的知县,有人奉承他,买了一筐上等的枇杷作礼品送去。并且遣人先把帖子呈上,帖子上面写道:“敬奉琵琶一筐,望祈笑纳。”知县看罢,深感纳闷:为什么要送我一筐琵琶?琵琶为什么要用筐来装?待实物一到,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一筐鲜嫩的枇杷。知县笑了笑,提笔在那张写着“琵琶”的帖子上写了首诗: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恨当年识字差。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相似文献   

8.
吃过晚饭,爸爸打开电视,对鱼缸里的小乌龟说:“乌龟,听电视喽!”说完,一脸满足地坐在沙发上,好像乌龟真跟他一起在关注新闻似的。  相似文献   

9.
雷江 《今日中学生》2004,(32):19-20
传说明朝有个知县很喜欢吃枇杷,有人特意买了一筐枇杷去巴结他,事先写了一张礼帖送去:“敬奉琵琶一筐,请笑纳。”知县看了十分奇怪:“本官素来不懂乐器,他为何偏要送我琵琶,而且还送一筐?莫非讥讽本官不知音乐不成?”正要发作,枇杷送到。知县恍然大悟,笑道:“‘琵琶’不是此‘枇杷’,只恨当年识字差。”这位知县大人文学修养不到家,本想吟首诗却没下文了。幸好在座的客人为他解了围,续了两句:“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知县指出了“琵琶”与“枇杷”这一组同音词的区别,客人则进一步嘲笑道:如果琵琶能结果子,那么全城的乐器就要开…  相似文献   

10.
我和桐子迫不及待地拿起刚刚得到的这本“东方娃娃”绘本《谁吃了我的粥》,桐子说:“妈妈,这是小熊的一家。看,这是爸爸、妈妈和小熊。”她已经初步从封面上获得一些信息。然后自己指着书名读起来——谁吃了我的“张”,我哈哈大笑起来,她意识到自己读错了,就问这是什么字,我告诉她说是“粥”。桐子听了头一歪:“噢,不对妈妈.把这个‘吃”’圈起来。”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参与了区教师进修学校的“送教上门”活动,听了不少课,也上了不少课,收获颇丰,受益匪浅。在高兴的同时,心里却隐隐有些担忧:与语文教学比起来,咱们数学教学似乎缺少了点什么。缺什么呢?思之再三,大体有“五缺”。  相似文献   

12.
张俊平  王伟 《江苏教育》2004,(3A):4-4,10
从常州到江阴,开车送我们的是黄宪校长的老公姜先生。姜先生不善言辞,听我们要他说说黄校长,他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黄宪是个好人,在家里最怕的就是她“说好话”——不管他做什么饭菜,她回到家吃上一口就说“好吃,真香”,在她  相似文献   

13.
说句心里话     
这句话一直深深埋在我心底,却没有胆量说出来。如今,我再也承受不住内心的愧疚了,终于向妈妈说出了那句心里话:“妈妈,我错了!”那是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的一位好友过生日,几个伙伴打算为她庆贺庆贺,当然我也不例外。大伙儿的口气都不小,A说:‘哦要送她一套学习用具。”B说:“那算什么,我送她一条漂亮的裙子。”“哎哎哎,还有我呢!”一旁的C也嚷了起来。“蒙伟,你送什么?”我先是一愣,而后满脸通红地挤出四个字:“暂时保密!”其实,我心里早就痴蛤模吃姜豆——悬掉掉的了。听她们的口气,个个都说得那么大,而妈妈是…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电脑》2008,(7):88-88
中午,教室。本是午睡时间.可没几个人好好睡觉,大家唧唧喳喳.享受着难得的清闲。林发布了最新消息:“下周一,我请大家吃生日蛋糕!”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有人起哄:“要不要生日礼物?”林的死党异口同声地说:“要!不送不给蛋糕吃!”大家都笑起来。其实谁都会买点东西表示表示的,即使不吃蛋糕。  相似文献   

15.
<正>我生日这天,一早就收到由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请您到邮箱查收《自杀未遂者的自白》的邮件,这是我给您送上的生日礼物。”看完短信,我很想知道究竟是谁给我送来这样的“生日礼物”,送我礼物的人的动机和目的又是什么呢?是一个恶作剧吗?我该不该查收这份令人生畏的礼物?我怀着好奇与不安的心情打开了邮箱,看到的是这样一封信——  相似文献   

16.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我吃过香甜的元宵之后,购物电视上的提示灯亮了起来。我赶快把购物电视打开,只听播音员说:“今天是元宵节,我们为了让您过上快乐的一晚,决定给每家送一个彩灯。您只要说清您的职业,相应的灯就会出来。”我说:“空军特警队!”这时,电视里出来了跟我驾驶的“傲龙”战斗机一模一样的彩灯。我提着彩灯,立刻冲出家门。外面已是人山人海,人们都提着彩灯。广播上说以类别站成队游行,我自然是飞行类的。我在飞机方队里遇见了我们空军特警队战友张田顺和李尧。我们这队有航天飞机、轰炸机、战斗机和运货机,其中就数运货机最…  相似文献   

17.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这个句子出自韩愈的《师说》。教材的编者对此句的注释一直是注为“句读的不明,惑的不解”,这话听起来让人觉得别扭,好像是在听日本人讲话。影视作品里的日本人说话就是这样的,如:“你的不好”、“饭的不吃,菜的要吃”等等。实际上,这句里的“之”  相似文献   

18.
我不喜欢吃豆类食品,尤其是豆腐,更不用说是臭豆腐。加一个“臭”字,听起来就不雅,更不用说吃了。我吃东西分两种情况:一是尝过,觉得不好吃,此后再也不碰嘴;二是未尝过,听其名,闻其味,便拒之于千里之外。我还很自信自己有这种判断能力。所以臭豆腐一向被我视作禁品。有一天中午吃饭,刚进饭厅,就闻到一股奇臭,一上饭桌,立刻明白原来是臭豆腐,我阴下脸来,责问妈妈:“怎么搞臭豆腐,明知道我不喜欢。”“尝点,很可口的,”我嘟起了嘴,不屑地望着这臭豆腐说:“不吃不吃。”爸爸发话了,“你这孩子,这么自私,嘴又这么刁,…  相似文献   

19.
秋天到了,田野里一片丰收的景象。 一大早,小麻雀多多就被妈妈叫醒了。妈妈说:“快起来,今天我们要去田里吃稻子。”多多一听,高兴地从床上跳了起来。  相似文献   

20.
只言片语     
《红领巾》2006,(10):44-45
天好热,爸爸买回几个大西瓜,非常甜,我吃了还想吃。我问爸爸:“你没打开西瓜,怎么知道是个好瓜呢?”爸爸拿起一个西瓜,对我说:“你听我拍瓜的声音,声音沉闷的就是好瓜。”我赶快拍了拍爸爸的大肚皮,说:“哈!这准是个最甜最甜的好西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