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张铨 《钓鱼》2003,(11)
有人一说起星标(散标)钓组就想到大钩粗线重坠而且坠沉底,因而说:星标钓组粗笨,不灵敏。这是一种误解!诚然,使用沉底重坠的不乏其人,但用轻坠而且悬坠的钓友也比比皆是。制作针在一星段标渔钓线组上的穿制进作5通~1常0是粒用用鸡小鸭羽毛梗剪成的约1厘米长的标粒,然后在线端拴钩。在离钩约3厘米处卷上一小块很薄的铅皮(米粒大小),用钳子夹紧(或预先穿上一粒太空豆防止铅坠下滑)。可以主子线合一;也可以用一段更细的子线,用栓线扣连接。钓较小的鱼用细线小标粒轻坠,轻坠是关键。要钓较大的鱼或为了便于抛竿,为了便于观标,可将坠钩线标等按适…  相似文献   

2.
张铨 《钓鱼》2003,(13)
立标钓组和星标钓组都讲究重力浮力平衡。在平衡状态下,鱼动饵动,饵动标动,钓组灵敏度也得以充分展示。坠子的重力与浮标的浮力不平衡的优良钓组有关吗?有。这就是下面介绍的星标活动坠沉底钓钓组。首先制作通心活动坠。将钓组制作普通的黄豆粒大小的铅坠两端磨平,用锤子和小铁钉将细孔扩大,然后换稍粗的铁钉再次扩大,使孔径约为2毫米(比线径大10倍以上)。孔径较大,渔线才能活动自如,这是很关键的一点。然后在钓线上依次穿上几粒标粒、活动坠、小太空豆(或导线外皮、橡皮小块,其作用是阻止活动坠下滑)。最后在线端拴钩(袖钩较好),钩的大小和…  相似文献   

3.
标讯是鱼在吸饵时传送给钓者的信息。一般在精养塘休闲钓或比赛钓,对所钓的鱼针对性强,所以,标讯反映很有规律性,使你从容应对,不致于手脚忙乱,应接无暇。而水库垂钓所面对的是品种不一的多样鱼种,因此,标讯就复杂得多。而悬坠钓又比传统钓灵敏而鱼获多,所以在水库悬坠钓如何观标讯确实值得一说。在水库钓鱼一般用4.5米以上长度的钓竿,因为水库水面开阔,水比较深,鱼情复杂,竿短不太适应。长竿就要使用示目杆比较粗而醒目的浮标。钓组空钩半水调平水,标尾与水面平或微露皆可,钓时挂饵约1至2目,即可达到悬坠钓的目的。水库悬坠钓的标讯是多种…  相似文献   

4.
鲫鱼机敏胆小吃饵谨慎,在传统约组中由于一漂一坠,鲫鱼吞饵牵动铅坠时,常有吐钩现象,影响上钩率。针对这点我对传统钓组进行了改革。通过两年多的实践效果非常明显,大大提高钓鲫的上钩率。我的方法是把一漂一坠改成一漂两坠,分为上坠和下坠。上坠固定在约上面水线的10厘米处,使上坠的沉力等于漂体的浮力。在水中的调试表现为,上坠和约悬于水中,浮漂全部露出水面。下坠固定在约上面水线的3.5厘米处,使它的沉力稍大于浮漂的浮力。在水中调试表现为,上下坠和钩均悬于水中,浮漂低于水平面1厘米。垂钓时延长水线使浮漂露出水面1目,…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调标调的是什么?调的是剩余浮力,有人说调4钓2比调5钓3灵,是因为调4钓2比调5钓3的剩余浮力小。这些说法对吗?剩余浮力的说法在钓鱼界有争论。严格地说,剩余浮力一词并不科学,我们觉得用剩余承载力或是剩余标尖比较好理解一些。上图(1)是调5钓3的示意图,图中显示空钩时钓组标尖露出水面5目,有饵时钓组标尖露出水面3目,上图是调4钓2的示意图,图为空钩时钓组标尖露出水面4目,有饵时钓组标尖露出水面2目。比较两个钓组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个钓组不但标尖露出水面的目数不同,它们的子线长度也不同。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做过计算,子线越长,钓组…  相似文献   

6.
朱建华 《钓鱼》2006,(11):26-26
钓跑铅。实际上是钓跑线。方法很简单,掌握四个要点:1.线组必须使用的是空心铅皮座;2.要将空心铅皮座上边的太空豆向上拉动10 ̄15厘米;3.在原铅坠上再加重铅皮,使坠重大于浮漂浮力,铅坠卧底;4.通过调整使浮漂露出水面习惯垂钓的标示目后,就可以钓跑铅垂钓。具体的说:一是在线组  相似文献   

7.
吴延明 《钓鱼》2008,(15):21-22
凡从事手竿钓的钓线,在施钓操作中,不论是5~7星浮传统钓也好,用台钓标悬坠钓也好,也且不论钓点水深多少,用线长短,只要你投钩垂钓,并校好标位和可视的标垦(一般称为标示或标相),此时,以标示标目为界,垂于水面之下直至拴钩部位的钓线,就称为“水线”,正如我们平常所说的“水线多深”;而标示标目以上多余下的、便于钓竿操作的一部分水上钓线,  相似文献   

8.
张铨 《中国钓鱼》2007,(10):66-68
调目,是在钩坠悬浮状态下漂尾露出水面的目数。钓目,是在挂饵料之后施钓时漂尾露出水面的目数。调目、钓目两相配合,才能够分析判断水下钩饵脑线状态,也才  相似文献   

9.
蓝水 《垂钓》2005,5(11):21-24
玩钓鱼已经有年头了,我今年三十有二,爱上钓鱼却已有20余年。钓鱼这么多年来,我对手竿钓鱼始终情有独钟。从1993年开始,我接触到了悬坠钓法。而在此以前我一直用传统的立标和自己做的星标钓鱼,也曾经玩得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10.
文风 《钓鱼》2007,(9X):16-17
悬坠钓法(台钓)中,线组的搭配至为重要,而其中浮漂的调校又是重中之重。在浮漂调校过程中,要区分调目和钓目。通常所说的“调4钓2”,指的是将浮漂 在空钩无饵的状态调整到露出水面以上4目的位置,具体施钓时,浮漂调整到露出水面以上2目。所谓的“灵与钝”,就是根据施钓时的具体水情和鱼情,通过对调目和钓目的改变,达到最佳的垂钓状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如果钓饵的比重改变,前面提到的原则就要跟着改变。很多人不知其中奥秘,天天在那里改钓饵配方,可是多加赤尾青粉、肝粉会使钓饵比重增加,把钓饵调稀一点比重又会减轻,原本两饵压沉标示杆十目,因为钓饵调稀、调软而使其比重减轻,就有可能变成只能压沉九目。在书斋里谈论“悬坠钓”,或靠个人悟性寻求“悬坠钓”理论发展的人,都忽视了一个问题——钓饵对钓组灵敏度的影响。原汁原味的“悬坠钓理论”把钓饵的软和稀都计入重量关系。从压沉10目到只能压下9目,在水库、湖泊等野钓环境中或许并不重要,不明就理的说法是“水底不平造成了同一钓点的钓…  相似文献   

12.
钓鲫三悦     
真正高明的钓鲫者,一钓三悦——自钓、自烹、自食。金秋是钓鲫最佳时,不同于春鲫产卵体瘦,秋鲫觅食强烈,准备蓄膘过冬。此季,男女童叟早晚执竿郊野,择一水处打窝,细竿、金钩、银线,钩上饵料新鲜,七星标或立标夺目,融于水天一色一两时辰,不论钓技高低,定有收获。鲫鱼咬钩,堪称水中绅士,不同于草、鳙、鲤等鱼鲁莽泼辣,见饵便吞,拽线直拖,鲫鱼吃饵尽显优雅,嘴朝下吸食,再抬头,牵动水面七星标上浮一两星,立标上顶一两目,钓者手腕一抖,线拉紧,竿成弓,上鱼的快乐顷刻间牵动全身神经,因而秋钓鲫成了众人皆喜的户外休闲运动。  相似文献   

13.
严实 《钓鱼》2010,(8):14-15
3、灵与钝 全靠调 灵,灵敏,反应快;钝,迟钝,反应慢。灵和钝是相对的。对钓组而言,坠钩沉底、脑线平底,鱼必须花大力气才能牵动铅坠,否则鱼漂没有反应,是钝:坠钩饵离底或虚触底,是灵,鱼聚窝引起水压变化,擦线,吸饵,浮标都会有反应。对浮标来说它有两种理解:一是调灵和调钝。调标时钩上无饵,标尖露出水面的目数多称为灵,理由是残剩浮力大,承载饵重的变化能力强;标尖露出水面的目数少称为钝,因为残剩浮力小,只能承担有限的饵重,饵重一点就沉得看不见标尖了。  相似文献   

14.
台湾钓法是立漂悬坠,它的优点是确定水位较精确,灵敏度高,上鱼快,适合鱼塘、水库静水钓。立漂悬坠能取得很好效果,那么星漂悬坠呢?大家知道,传统的里漂钓,稍拉大漂间距,钩可以在流水中所遇的高低不同的水底停留,很适合流水钓。这里所说的星漂悬坠则是继承了传统星漂钓的这一特点,又引用了台钓法双钩,长脑线,悬坠这些优  相似文献   

15.
沈晓光 《钓鱼》2006,(2):45-46
悬坠盛行是因为它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我们原来的视角是,坠钩平底,信号真实,因为只有鱼衔住钩,拉直脑线并移动或提起铅坠才有浮子的升降。悬坠的不同是标尖升降不说明钩入鱼嘴,钩上没有饵了,浮标会上升。鱼在钩旁游过,标尖既能上升也能下降。如果用原来的视角看浮标,我们会被真真假假的动作搞得很累,冬天尤其如此。所以入冬后,我还是老老实实回到星漂底坠钓组上来。12月18日,我与两钓友在一放养浜钓鱼,大家都是传统钓组,蚯蚓做饵,但钩、线、浮子不同。我是0.6号钓线,线上穿0号弹性浮子6粒,2号袖钩,脑线长3厘米。两钓友中一人是1号线,穿1厘…  相似文献   

16.
严实 《钓鱼》2014,(1):24-25
浮标是“台钓”后才被钓鱼人接受的,之前用芦苇竿,鹅毛杆制作的没有标尾的立漂都是二力失衡——坠、钩、饵重量大于或小于浮漂的上浮力。坠、钩、饵沉底,“沉”大于“浮”,立漂躺着或斜立着主钓下层鱼;坠、钩、饵悬于半水,“沉”小于“浮”,立漂直立主钓上中层生活的草鱼、鳊鱼、鲐鱼。浮标出现后南于浮力集中在标身,不管一浮(标身)两沉(实芯标脚和实芯标尾)还是两浮(指标身和空芯标尾)一沉(标脚),都是无饵调4目,加饵钓2目。  相似文献   

17.
李哲 《钓鱼》2005,(7):31-31
悬坠钓在速钓鲫鱼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需要有一定的要求和条件。自上世纪80年代悬坠钓的兴起,对传统钓鱼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悬坠钓的影响下,传统钓借助悬坠钓合理科学的用饵和钓组的优势,把更科学的内涵融进到传统钓中,七星漂双钩钓法、星漂沉底钓法、包食钓法,这些都是悬坠与传统结合的产物,现代传统钓。当然,我们在肯定悬坠钓对传统钓影响的同时,也看到悬坠钓在不断地吸取着传统钓的优势,如打窝诱鱼的运用就是一个较为明显的例子。  相似文献   

18.
在底坠钓组中,鱼咬钩所引起的浮标沉浮与钓饵的重量无关。如果减轻坠重,或用大浮标使钩悬离水底,则饵重的最大值必须小于浮标的浮力和上浮力,超过这个值,浮标沉入水下就失去了标志鱼钩状态的作用。悬坠钓组的不同在于,饵重及其状态对钓组的影响有多种表达形式,其引起的微妙变化用传统尺度无法衡量。浮标与钓饵学会钓鱼不难。比如底坠钓组,抛钩后坠钩沉底,看不见浮子是因为水线太长了,移动浮子到部分沉入水下,部分浮于水面,再装上饵,然后据浮子浮沉状态判断咬钩。至于饵的大小是否合适,实践多了就不喻自明了。悬坠钓组也一样,空钩离底调4目,…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我在垂钓实践中,摸索出一种专门用于钓鲫鱼的手竿钓具结构,自命名为“211结构”。代号中2表示双坠,中间的1表示单钩,后边的1表示脑线长1厘米。它是一个双坠、单钩、短脑线结构。它比一般传统钓法灵敏度高,又比台湾钓法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将它介绍给大家,意在抛砖引玉。采用双坠的目的是提高钓组的灵敏度。实现双坠的必要条件是选用台钓大肚细尾(直径小于1毫米)浮漂。双坠采取一上一下串联方式(如图)。但两坠重量在分配上是有严格要求的,即上坠重量平衡钓组所受浮力后,整个视标应刚好露出水面;加下坠后,视标没入水…  相似文献   

20.
梁育民 《钓鱼》2004,(17):19-19
悬坠钓在大陆已开展有十几年了。但是关于悬坠钓的钓目,该咋调咋定的讨论屡见报端,这是一件好事。这说明垂钓运动的普及兴旺,也说明钓鱼人的素质在提高。我的钓龄快40年了,玩悬坠钓也有十几年了。悬坠钓的技术含量确实比传统的卧坠钓高,逼得我必须重新学习,以求识得庐山真面目。悬坠钓的钓组在水中的状态基本上可分二种。一种是钓组在半水中调成平水。此时钓组的比重或密度与水体的比重或密度不等,钓组在水中无剩余浮力,钓组在水中处于基本平衡的状态。当延长水线,调成下钩饵刚刚触底,视目杆正好为零目时,这就是人们所所公认的,悬坠钓的极限灵敏点。于是就产生了钓目愈小愈灵,钓目愈大愈钝的原则。我把去掉一个饵后的目数叫单调目,去掉二个饵后的目数叫双调目。单调目及双调目是必须要知道的,否则你就无法随时了解钩上留饵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