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符雪姣 《体育科技》2014,(6):130-131
运研究民族健身操发展的文化背景、历史渊源以及价值功能,探讨民族健身操在民族预科教育体育课程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认为,民族健身操是实现新时期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将民族健身操纳入民族预科体育教学中,能拓展体育课程内容、丰富校园体育文化、促进民族团结以及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等。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并结合田野考察法,以文化人类学和社会表征理论为依托,阐释藏羌走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符号表征的意义。研究认为:藏羌走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符号具有“三征并存”的功能结构和“三化并行”的功能价值。通过对藏羌走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符号表征的研究,对藏羌走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发展,以及人类学家和民族学家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符号的深层次研究具有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是现代体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它的民族性、时代性和世界性特征使它具有了健身功能、娱乐功能、教育功能、竞赛功能、文化功能和经济功能。把握其这些功能,将会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大瑰宝.然而,受西方体育和奥林匹克运动的冲击,少数民族对其传统体育及其民族体育文化的认同感有减弱的趋势.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生存环境逐步消失的背景下,通过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生存、发展过程及其价值取向进行分析与探讨,重新认识民族传统体育在新时期应具有的价值,探索充分发挥出民族传统体育价值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根植于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中且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培育与植养,并不断吸取营养与为它所融合,之后形成自身独特的魅力。为了深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影响,文章通过上中国知网、翻阅书籍查阅大量资料,并运用逻辑分析法和比较法,对我国目前如何在新时期弘扬民族传统体育,使民族传统体育不仅在中华大地上保持其长久不衰的生命力和持久旺盛的生机,同时在世界体育舞台上展现其永恒的魅力与风采。研究结论认为:要通过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须挖掘民族传统体育在中国传统文化下体现的深刻内涵与本质,同时要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为媒介与手段,实现传播和弘扬民族传统体育。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处于转型新时期,新时期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对当前社会现状有何影响已经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话题.以我国当前新格局为背景,结合当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及我国民族传统的特点,论述在新时期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对文化传承、发展经济、促进各民族团结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在内容上日趋丰富,它的价值功能日益受到人们的认识,现已成为人们修身养性、强身健体、休闲娱乐、社会交流等不可缺少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的锻炼体系。文章通过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技术体系和理论体系的研究,挖潜民族传统体育的本质特征,为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发生发展的规律,弘扬民族文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专家访谈法和学生调查法等研究方法,结合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充分对民族传统体育自身功能价值挖掘与整理,研究认为:民族传统体育具有高度的民族认同性;独特的德育教化作用;良好的职业素养培育。在五年制高职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及良好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9.
王润斌 《山西体育科技》2006,26(1):36-37,35
在民族文化的整体思维和架构中探讨民族传统体育的位置,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很强的民族文化象征性与契合性,民族文化精神中也孕育着民族传统体育的宝贵品质。新时期,位于不同文化层次的两者必定在良性互动中寻求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青海地区民族民俗体育文化与健身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青海地区地理环境特点、人口分布特征、民族成份构成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背景等,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健身的视角出发,对本地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功能;大众参与的原因、与全民健身的关系、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和今后的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为本地区有关部门今后制定相关政策、为挖掘整理高原民族传统体育、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探索民族传统体育在新时期的发展,对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在整体现、系统论、发展观理论指导下,应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全面分析,构建宏观系统和教育体系,建立"大教学链"的微观系统.文章通过对上海大学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实践探索认为:民族传统体育在新时期的发展之路,以宏观系统为框架,教育体系为支撑,"大教学链"为手段,实现民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实施中以普通高校为基础核心,高校与社区融合为纽带,社区与社区互动,形成全社会普及的局面;教育体系以理论与技能为核心,建立各级管理体系,依托经费作保障,利用多种媒体宣传,通过"大教学链"教学,确保民族传统体育从高校到社区及社会的全面开展.  相似文献   

12.
王琳 《湖北体育科技》2010,29(5):563-564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开展的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特点、功能等内容的论述,分析说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高校的有利条件,并对高校体育教学引入民族传统体育提供几点建议,以期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追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源泉与发展路径,其是以流变的形式实现自身的蜕变。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流变促进自身的萌生和稳定发展,促进不同体育文化的融合和进步,实现不同社会形态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稳定转型,对我国现阶段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优质基因传承有净化作用,我国要建立适应本国体育发展战略的新时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实地访谈、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黔东南侗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发现,侗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和独特的价值功能,是侗族人民的智慧和结晶,挖掘整理侗族传统体育文化对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民族体育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湘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研究对象,对当前湘西民族传统体育资源进行整理分析。认为湘西地区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民族性、健身性、趣味性、群众性、简便易学性等特性,具有健身、娱乐、文化教育等功能,并根据湘西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传承与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民族传统体育在我国具有漫长的发展历史,各个地区都存在着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为促进我国传统文化传承,需要重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粤西地区民族传统体育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了“三位一体”融合休闲体育与旅游经济的全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模式,以期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更好地发展,打造良好的粤西地区体育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高职院校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认知、理解,融入月度竞赛,希望开设哪些项目,是否愿意参加,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途径等方面的调研,提出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通过阐述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功能,分析高职院校可以开设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采取多种措施,推进民族传统体育进课堂、进头脑、见行动,使高职院校学生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树立社会主义远大理想,成为具有中华传统美德和精湛技艺的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8.
基于文学、哲学、政治的视角,通过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功能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全面的解读,从而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基础有更为清晰的认识。研究表明,文学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媒介,哲学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在思想根基,政治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外在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课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课在发展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与关系进行分析,认为两者在发展中的关系为:民族传统体育能够使高校体育课程功能充分发挥;高校体育课可以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两者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实现有机结合、共同发展,并且能够产生很好的双赢发展效应。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民族休闲体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开展,对民族休闲体育的功能、教育价值以及高校民族休闲体育教育教学与科研发展的对策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表明:民族休闲体育具有强身健体与愉悦身心的健身娱乐功能、丰富生活的文化功能、融洽和睦的社会功能、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功能以及具有良好的教育价值。以树立全新的体育教育教学理念、开设民族休闲体育特色课程、重点培养民族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带动民族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为对策,促进民族休闲体育在高校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