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教育振兴的关键在乡村教师,只有教师的在地化知识越丰富、面向乡村学生的教学技巧越醇熟,乡村学校才能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更有成效。但现实中,我国乡村教师在地化专业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包括专业发展目标追求职业晋升、偏离“为农”取向;在地化专业知识融入不够;乡村属性教学能力及专业发展情意涵养不足。其原因主要在于城镇化背景下教育资源向城集聚导致乡村教师逆向流动、乡村教师培训缺少“乡土元素”、乡村教师发展政策执行偏差、乡村学校与社区隔离导致教师专业发展缺乏在地化空间。因此,研究建议应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中重塑在地化专业发展目标;建构基于伙伴协作的在地化专业发展模式;完善乡村教师发展政策;促进乡村学校-社区协同共生、优化乡村教师在地化专业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加快推进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不仅是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乡村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优化教研与培训服务供给、推动乡土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是教育数字化赋能乡村教育现代化的应为之路。但同时也存在平台建设缺乏本土化内容、教师数字化能力亟待提升、数字化教育资源供需错位的难为之境。基于此,依托数字技术共建共享在地化教育资源,发展学校办学特色;构建“任务驱动”培训体系,提高乡村教师数字化素养;推动多元主体互动,强化外来教育信息资源供准。  相似文献   

3.
乡村学校优质发展是实现教育均衡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利用信息化助推乡村学校优质发展是符合教育现代化诉求的战略举措。通过VRIO模型,从价值性、稀缺性、不可模仿性、组织四个维度进行问题分析,提出四个针对性策略,即V策略:打破资源限制壁垒,促进乡村学校适切化发展,加强信息化与教师队伍深度融合,构建“已需整合”机制,促进乡村学校优质发展;R策略:发掘乡村学校乡土优势,推动特色化发展;I策略:重视乡土文化亮点,构建“两化”结合新生态、新技术赋能乡村教师创新,提升其创新能力;O策略:协调乡村学校组织体系,打造和谐运行空间。  相似文献   

4.
乡村学校实施在地化教学,有利于在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更有益于乡土知识的实践转化和乡土文化的传承创新,进而培养乡村学生关心、重视、思考乡村发展问题的素养和能力.因此,乡村学校在地化教学有效契合了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有助于激发乡村学校的内生动力,厚植乡村发展的人力资本,弘扬乡村的优秀文化传统,还有助于回归乡村教学的育人本真.基于此,乡村振兴背景下在地化教学的实践路径主要有:重构教学体系,充分挖掘和融入乡土元素;重供给侧改革,保障在地化教学资源供给;做好规划设计,细化在地化教学改革方案;引入新兴技术,助推在地化教学改革创新;拓展教学时空,推动在地化学科跨界融通.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校园网在各学校广泛建立起来,为现代化、信息化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但是,很多学校的校园网由于缺乏资源而难以发挥在教学与科研中应有的作用与效益,造成了设备的大量闲置与浪费,由此严重制约了学校网络教学的发展,成为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瓶颈”。开发学校教学信息资源,建设适合学校实际需要的资源库,为教学和管理服务,是解决学校教学信息化“有车无货”的问题,实现学校教育资源的有效共享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基教司特教处关于“全国特殊教育资源库应用培训”会议精神,更好地为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教学服务,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辽宁省近日对70多所特殊教育学校的信息技术老师进行运用特殊教育学校资源库培训,介绍了特教资源库平台的安装、使用及资源库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校本资源的共建共享等内容,并要求各特校开展校内培训,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整合,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教育信息化的优质均衡发展是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基于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和“四维度、三层级”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起点维度上,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城乡仍存在数字鸿沟;过程维度上,城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均有长足发展,但乡村学校内涵式发展不足,另外,城乡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水平整体较高,但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的培训相对缺乏;结果维度上,城乡学生信息化学习意愿强烈,信息化学习技能水平较高,但高阶信息素养欠佳;实践模式维度上,输入模式已被城乡学校广泛应用,但城乡教师不能很好地适应双师模式中的角色转换且保障机制不够完善。要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信息化优质均衡发展,需从健全设备与经费管理体制、丰富信息化教育资源、开展教师的精准培训、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完善双师模式的保障机制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杨健 《职教通讯》2014,(33):75-77
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是资源合理积累、存储、使用的网络系统,在以信息化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阐述了无锡立信中等专业学校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过程中“以学习借鉴优质资源成果为起点,以精品课程资源网站开发为重点,以素材库建设为基础和常态”的建设思路,以及“注重以学生为本,整体设计,科学规划;以效益为重,程序规范,更新及时;以优质为目标,校企共建,合作共赢;以能力培养为关键,制度激励,层层推进”的建设要点。  相似文献   

9.
乡村教师的乡村社会身份是县以下学校任教人员依据城乡二元结构所共有的身份认定。乡村教师乡村社会身份的自我认同是隶属乡村客观属性与追求乡村社会价值吻合的结果。然而,受主客观、历史与现实、国家政策与个体因素制约,乡村教师普遍在认知上理性拒绝、情感上主观排斥和行动上客观逃离乡村社会身份。为保障乡村学校教师的有效供给,开展高质量乡村教学,需减弱“外地化”师资供给方式、在乡村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中渗透乡村理念,积极干涉和解决乡村教师的生命成长需求。  相似文献   

10.
教学资源库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是需要长期建设与维护的系统工程,成为农村学校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途径,必须得到农村学校的重视。要明确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原则,强化资源开发和管理的有效性,探究教学资源库模块的构建模式,强化资源库建设的科学性,确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步骤,强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规范性。  相似文献   

11.
关于校本资源库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大力发展,学校最缺乏的是资源,教师最需要的是资源,学生最渴望的是资源,教育资源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认可,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已成为校园网建设的核心问题,资源已成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教学”是乡村学校拓展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路径。这其中,乡村教师是否具备“互联网+教学”胜任力,是确保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本研究基于胜任力理论,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构建乡村教师“互联网+教学”胜任力模型,并形成四大胜任特征群,包括“互联网+教学”技术/知识掌握与应用、“互联网+教学”组织与评价、“互联网+教学”内驱力、“互联网+教学”态度与动机。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中西部三省乡村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当前乡村教师“互联网+教学”胜任力仍面临诸多问题,包括“互联网+教学”内驱力不足,自主探索少;开发教学资源与组织教学能力较弱;“互联网+教学”组织与评价实施力度不够;“互联网+教学”知识和技术的应用范围有限等。由此,从完善政策和管理机制、开展针对性培训、强化资源投入与共享、促进乡村教师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班班通系统内有丰富的教学备课资源库,教师资源、名师资源、校本资源等优质资源为学校教师提供了鲜活丰富的教学备课素材,有效提高了教师备课效率和教学水平;协助学校创建自主学习、互动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改革,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随着江苏无锡市滨湖区"一网新三机"的普及,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学校最缺乏的是资源,教师最需要的是资源,学生最渴望的仍是资源。目前,教育资源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认可,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已成为校园网建设的核心问题,资源已成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  相似文献   

15.
罗明 《甘肃教育》2022,(24):59-62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要在2022年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三个课堂”,探索线上线下教育教学新模式,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文章通过“三个课堂”常态化教学应用策略,充分利用城区学校优质师资、教育教学资源,探索“县城学校带动农村学校、骨干教师带动其他教师”模式,积极探索“互联网+教育”育人新机制,充分利用教育城域网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优势,组建三个“线上教学共同体”互动网络课堂教学模式,助力乡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我国重要的教育发展战略目标。基于信息化所具有的突破时空限制、快速复制传播、呈现手段丰富的独特优势,采用共享课程资源提高薄弱学校课程开设率,搭建发展平台支持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嵌入学习时空改善弱势群体学习质量等信息化途径,能有效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的实现。但实地调研发现,适切性课程资源不足规约了开好课程向度,统筹规划滞后梗阻了教师素养提升效度,数字鸿沟存在掣肘了数字化学习深度。为此,需要突破路径依赖丰富在地化课程资源供给,健构协同机制精准性涵养教师专业素养,消弭数字鸿沟提升数字化空间学习深度。  相似文献   

17.
20年来,高校教学信息化始终伴随着教学改革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前进,但是,在构建教学信息化支撑环境中,传统教学信息化理论下的课件,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和资源库等,以及功能单一类的教学软件和不能适应教学改革步伐的所谓“产品化”教学软件,造成了数据,资源与平台的分离,“应用孤岛”现象日趋严重,极大地制约了教学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信息化在促进基础教育公平方面贡献卓越.本研究从疫情期间学生在线学习的视角出发,从教育公平的实施路径层面将其划分为低位公平、中位公平和高位公平三个层次;从信息化基础设施、数字化学习资源、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以及学生素养四个维度构建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公平各阶段发展现状的分析框架,并以我国四个地区419258位学生为调研对象,了解我国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公平的整体水平、发展差异和影响因素.结果 显示,我国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公平整体呈现出基础设施配置均衡但学习体验感不佳、数字化学习资源供给及时但优质与个性关照缺乏、教师信息化教学灵活性与个性化存在短板、学生技术使用和在线学习参与有待加强等共性特征.在差异性层面,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在教育公平各阶段表现较好,西部和三区三州有待加强,高中阶段发展水平较弱,乡村地区仍需加大扶持力度.在影响因素层面,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影响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教师的教学清晰度和教学活动设计显著影响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文章从基础设施配置、学习资源重构、教师教法突破、优质师资共享以及学生数字韧性教育等方面对我国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公平水平提升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应对乡村优质教师短缺危机、乡村学生学业质量危机以及城乡社会文化断裂危机,国外面向乡村的职前教师培养出现了以在地化教育理念为支点的模式变革。乡村教师教育的在地化转型秉持催生乡村教师地方性意识的培养理念,旨在通过实地体认的方式培育适合乡村社区、学校及学生需要的在地化教育实践者。为此,国外开发了面向乡村教师培养全流程的教师教育项目体系,构筑了政府和公益组织资助支持下的大学、乡村社区及乡村学校等多主体合作伙伴关系网络,并创设了囊括地方性知识、在地化教学能力及实地教学经验等内容要素和具备多样化组织形式的乡村教师教育课程模块。  相似文献   

20.
自教育部提出“校校通工程”以来,全国中小学掀起了一场网络建设的热潮。校园网络在学校的广泛建立,为教学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然而,缺乏教学信息资源已严重制约了学校网络建设的发展,成为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巨大障碍。如何做好校园网的资源库建设、切实搞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能力成为当前各级学校面临的巨大挑战和课题。笔者根据学校资源库建设实际谈谈自己对这项工作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