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作为一名观众,我十分关注王志主持的“面对面”栏目。在央视,崔永元、水均益、白岩松、王志等的主持各有其风格,王志在这些人中显示了不同于他人的提问风格。王志与年广九“面对面”,问题尖锐让人无法回避,使年光九无以回答,只好沉默。王志与孙渤“面对面”,对孙渤充满了同情与关爱。王志与北京市代市长面对面是在4月30日。这一天正是北京“非典”疫情处在很危险的时刻,这一天,王岐山在北京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王志在与王岐山的面对面中,表现了同别人、也同自己以往不同的提问技巧与风格,给人留下深刻…  相似文献   

2.
在中央电视台众多主持人中,王志的主持风格是冷静、质疑、尖锐,特别是质疑,旗帜鲜明的“质疑”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形成了被观众认可的质疑风格。 进入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的人物都是重量级的,他们有新闻事件中的焦点人物,有新闻话题中的权威人物,有时代变革中的风云人物,有备受关注的公众人物,而与他们面对面的就是王志。在王志与嘉宾那独具风格  相似文献   

3.
亦杰 《今传媒》2006,(8X):25-25
我爱看央视的“新闻调查”栏目,记王志、董倩、杨春、柴静等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很赞同《中国青年报》“冰点”主编李大同的评价:“新闻调查”的记显现出职业化特征,这表现在对采访现场的控制和采访对象的交流上。在提问的水平上。“新闻调查”的记越来越表现出个性,这会让观众对他产生出信任。”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面对面”观众,我十分关注王志主持的“面对面”栏目。王志是一个智者,他有着智者的外表:睿智的眼睛直视人的心灵;从那厚厚的嘴唇里经常会迸出让人措手不及的问题,有时甚至咄咄逼人;有时,他的面部流露出一丝让人不易察觉的哂笑,让观众在会意一笑中赞叹他的聪明。在央视,崔永元、水均益、白岩松、王志等人的主持各有其风格,王志在这些人中显示了不同于他人  相似文献   

5.
十年磨一剑     
2003年11月15日晚,第六届金话筒奖在山东淄博揭晓,第一个被宣布获奖的主持人是中央电视台《面对面》的主持人王志。金话筒奖是中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最高荣誉,在金话筒颁奖前不久举行的一次电视评论节目研讨会上,王志被邀请发言,他提到《面对面》在“非典”时期的报道给他带来名气时说,人们只看到我成名的那十天,但是如果没有我十年的积累,哪里会有这十天呢?因此,我们在穿透王志获得荣誉的光芒的同时,去审视他走过的十年,以及他在这十年中的积累与收获。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面对面”观众,我十分关注王志主持的“面对面”栏目。王志是一个智,他有着智的外表:睿智的眼睛直视人的心灵;从那厚厚的嘴唇里经常会进出让人措手不及的问题,有时甚至咄咄逼人;有时,他的面部流露出一丝让人不易察觉的哂笑,让观众在会意一笑中赞叹他的聪明。在央视,崔永元、水均益、白岩松、王志等人的主持各有其风格,王志在  相似文献   

7.
岳辑 《山西档案》2007,(3):56-57
1.以《实话实说》起家的崔永元,越来越让我敬重了。自打离开《实话实说》节目之后,小崔主要忙乎了两件事,一是录制了几百节的《电影传奇》,把中国电影事业的细节像过筛子似的过了一遍,二是发起并组织完成了《我的长征》大型电视活动,吸引了亿万观众的目光。小崔由“说实话”,到“干实事”,越来越坚守了性格中固有的东西。只是他偶尔再坐下来说几句实话时,电视行当里的许多人就该坐不住了。比如他在3月26日接受央视《面对面》记者王志采访时,就又一次将炮口对准了同行。“我是一个电视行业里可以独立思考的、优秀的知识分子,而且在电视行业里…  相似文献   

8.
刘丹 《新闻传播》2005,(7):34-35
从《东方之子》、《新闻调查》到《面对面》,王志的主持风格日趋成熟,逐渐形成了被部分观众所认可的“质疑”风格提问冷静、不动声色但步步为营,直抵矛盾要害,一对酒窝即使带有笑意,也让人担心里面隐藏着更深的“阴谋”。笔者现浅析一下王志主持风格的优劣得失。  相似文献   

9.
媒界大观     
2003年10月,新闻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鲁伯特·默多克先生作客中央电视台《面对面》,“名嘴”王志就一系列中国观众感兴趣的问题,与他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对话。通过节目,默多克先生表达了他对中国的特殊感情,他说道:“我觉得中国对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她有非常非常悠久伟大的文  相似文献   

10.
一、哲学探讨之一:真实之境的抵达关于央视今年新推出的新闻访谈节目《面对面》,真正值得提出的问题恐怕是:在何种意义上,它已经充分体现了提问的智慧,以及对话的真精神?对此,我的理解是:在《面对面》那里,对话终成可能。它是对尚处混沌之中的生活世界的一次照亮,亦是对尚处封闭状态的事物内核的一次敞开。《面对面》主持人王志关于"剥洋葱"的比喻("采访就像剥洋葱,一层又一层剥开,逐渐达到核心"),和意大利记者法拉奇的"采访是一种探讨事实真相的战斗"一语,有着近似的品格和见地。在一次与新浪网友聊天时,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名"面对面"观众,我十分关注王志主持的"面对面"栏目.王志是一个智者,他有着智者的外表:睿智的眼睛直视人的心灵;从那厚厚的嘴唇里经常会进出让人措手不及的问题,有时甚至咄咄逼人;有时,他的面部流露出一丝让人不易察觉的哂笑,让观众在会意一笑中赞叹他的聪明.  相似文献   

12.
张斌 《视听界》2004,(2):66-68
作为一档人物访谈节目,《面对面》在短期内获得电视观众的高度认同和专家学者的共同关注,这在中国电视的发展历程中是不多见的。《面对面》是单纯的,只有一个采访对象和一个主持人作面对面的交谈,《面对面》又是内涵丰富的,不然就难以解释观众对两个人说几十分钟话有如此大的兴趣。《面对面》的成功在于用人来解读新闻、见证历史,这既是栏目的理念,也是其魅力所在。从“人”的身上展现新闻2003年1月10日,《面对面》悄然开播。它是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中的第一个长篇人物访谈节目。虽然它脱胎于《新闻调查》和《东方之子》,但又不同于这两档节目,它的节奏与主题都发生了变化。作为新闻人物访谈节目,最  相似文献   

13.
亦杰 《今传媒》2006,(8):25
我爱看央视的“新闻调查”栏目,记者王志、董倩、杨春、柴静等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很赞同《中国青年报》“冰点”主编李大同的评价:“新闻调查”的记者显现出职业化特征,这表现在对采访现场的控制和采访对象的交流上。在提问的水平上,“新闻调查”的记者越来越表现出个性,这会让观众对他产生出信任。”《调查“新闻调查”》一书对“新闻调查”的记者们作了专门介绍。书中说,这个栏目对记者有特别要求:第一,质疑的精神;第二,平衡的意识;第三,平等的视角;第四,平静的心态。据我观察,“新闻调查”的记者们达到了这个要求。这方面是值得…  相似文献   

14.
近来,中央电视台的《面对面》节目引人关注,一个原因,我想是因为记对采访对象不留情面的追问,营造出一种紧张冲突的职业气氛;另一个原因是,在这样的追问下,被采访的任何伪饰都大不容易。这些,对于观众都有刺激性。  相似文献   

15.
欧阳询 《今传媒》2005,(9X):60-61
创建“面对面” 谈到王志与“面对面”栏目的关系,有人好奇地问,王志为什么会来“面对面”?,言外之意是,有了“面对面”才有了王志,但实际上是有了王志才有了“面对面”,王志是这一档新闻人物专访节目的核心与灵魂。  相似文献   

16.
在非典肆虐的日子,一位新闻工作者——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主持人王志声名雀起,这不仅因为他冒着危险,多次率领摄制组深入重症监护室,制作出多期令人难忘的访谈节目,更是因为他在节目中那种“质疑的目光,探询的身姿”,以极强的公众意识,对高官平视,对新闻本质锲而不舍地采访和挖掘,从而满足人们知悉重要新闻人物和重大新闻的深度渴求。他因此被人称誉为“中国调查节目当之无愧的第一品牌”。 王志,硕士。1989年开始干电视新闻,1994年加盟央视,主持《东方之子》、后任《新闻调查》的出镜记者,今年初开始担纲央视新推出的长篇人物访谈节目《面对面》的主持人、制片人。职业理念:“要成为优秀的,首先必须是职业的。”  相似文献   

17.
杨国清 《视听界》2001,(4):24-24,60
1993年5月1日开播的《东方时空》和1994年4月1日开播的《焦点访谈》,不但是中国电视史上新闻杂志型节目和新闻评论类节目的一次重大改革和尝试,而且也成功地推出了一批观众喜爱的新闻类电视节目主持人,如白岩松、水均益、方宏进、敬一丹、王志等。回顾这些如今被观众视为“名人”的主持人所走过的历程,不难发现他们都来自新闻采编  相似文献   

18.
李元红 《传媒》2018,(14):68-69
人物访谈节目属于众多电视访谈类节目中的一种,是主持人与特定的采访对象就特定的话题在特定的场景中进行谈话的一种节目形式,一般都是事先沟通好的、比较自然的、对特定的人物进行的专题采访.央视的《面对面》《艺术人生》,凤凰卫视的《名人面对面》《鲁豫有约》,以及阳光卫视的《杨澜访谈录》等都是很典型的人物访谈类节目.访谈的对象一般是社会关注度较高的人,如各国政要、商界精英、劳动模范、演艺明星等"公众人物",或者是具有争议性的社会人物.观众对他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取得成就背后的故事有很强的好奇心,这也是人物访谈类节目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03年4月底,因为对非典疫情控制不力,北京市市长更迭,一时成了舆论的焦点。11天后,备受世人关注的北京市代市长王岐山出现在央视《面对面》栏目。亿万观众耳闻目睹了该栏目主持人王志毫不迟疑地掷出一个又一个充满质疑乃至“挑衅”的问题,句句锋利逼人,直指要害……  相似文献   

20.
康郡 《青年记者》2003,(6):14-16
采访王志蓄谋已久。领略过《刘姝威:与神话较量的人》中王志环环相扣针针见血的质疑本领,关注过王志在谈话现场运用自如的控制力,也时而不时地注意到他的酒窝,若隐若现中消减了眼神里的“厉气”,添了几丝亲和的味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