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楂树之恋》的票房成绩证明了张艺谋准确把握时代精神和新的电影美学的成功。影片的结构借用了"革命加恋爱"的写作模式,建构起一个革命年代的爱情乌托邦,同时从文本内部解构了革命主题。  相似文献   

2.
书报之窗     
《电影艺术》八○年第六期刊登了题为《对于爱情题材影片创作的看法》的文章。作者走访了团中央、《中国青年报》社和《中国青年》杂志社,请这些单位负责青年宣传教育、文化生活等方面工作的同志,谈了对于爱情题材影片创作的看法。他们指出,爱情是一门学问,也是青年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几年来,我国拍摄出一批表现青年爱情生活的影片,大部分是受到青年们的喜爱和欢迎的。为了进一步提高爱情题材影片的质量,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人鬼情未了》是一部经典的爱情电影,其最大亮点便是影片紧凑的结构。“过渡场”和“重点场”是依据影片主题与叙事线索而提出的两个概念,通过对影片“过渡场”与“重点场”的分析,可对电影进行全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4.
由房祖名和郭采洁联袂主演的清新爱情“甜品”电影《意外的恋爱时光》即将于5月3日在全国上映。你是否愿意跟着甜美可人的郭采洁一起去邂逅这场美丽的“意外”昵?  相似文献   

5.
复调爱情叙事模式影片是指在一部影片中选取多个分量相当的爱情故事为主要内容,这些故事以相互交替的接续方式呈现,共同完成着整部影片主题的表达。在《LOVE爱》、《咱们结婚吧》以及《恋爱中的城市》这三部较为典型的复调爱情叙事模式影片中,网状型的人物关系、角色扮演全明星化的趋势以及些许增值的美感均构成其较为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云水谣》是2006年中国电影的“爱情巨制,”而且是贺岁档里唯一一部爱情大片。影片中的真爱能够温暖每一颗渴望爱情的心灵,那刻骨铭心的执著追求与守候、那爱之极致的哀伤与无奈,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扉并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影片还充分发挥了各电影元素的情感阐释功能,从而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7.
日本电影《情书》是日本导演岩井俊二的成名作 ,也是“岩井美学”的代表作之一。影片由一个同名同姓的误会开始 ,通过两个女子的书信交流 ,以含情脉脉的笔触展现了两段可贵的爱情。《寻找失落的时间》是法国意识流作家普鲁斯特的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在影片《情书》中 ,《寻找失落的时间》是连接故事情节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8.
电影符号学认为电影常常通过综合表意的艺术形式来传递影片的意蕴。影片《金色池塘》在传达意蕴时就善于通过一系列象征符号来表现。影片中的水鸟、大鱼"沃尔特"等物象,以及影片中的人物设置所代表的社会群体都含有相当的隐喻意义。  相似文献   

9.
吴迪 《文教资料》2013,(21):70-72
德国导演汤姆·提克威是世纪交替之间德国电影闪现的亮点,这位11岁就拍摄短片的“电影娃娃”,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致命的玛利亚》、《罗拉快跑》、《公主与武士》、《天堂》等影片,以及最近在中国国内上映的电影《云图》展现了他与众不同的电影才华,它在电影艺术方面,打破传统叙事方式,通过镜头运动、视听语言、人物情节设置等方面进行创新,本文通过影片分析来体悟汤姆·提克威导演的电影艺术带来的德国电影新气象.  相似文献   

10.
跨越十六年之久的两部影片《甲方乙方》与《私人定制》,在导演、编剧、剧本及主演葛优的诸多相似性下进行对比,具有深远意义。将两部影片进行对比可以看做是对冯小刚电影事业的一个检验。文章从电影的外围环境设置和内部内容设置的两个维度展开分析,着重阐释《私人定制》较之《甲方乙方》的蜕变之处,以此论述冯氏电影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11.
当下国产爱情电影过多地利用商业元素进行包装,消解了影片“爱情本位”的审美意义;喜剧化的爱情电影由于片面追求搞笑而淡化了爱情主题;传统的爱情叙事转向个人叙事,在突出人物个性的同时,使影片的爱情审美意义表现不足。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文艺可否表现恋爱以及怎样表现恋爱是"十七年"文艺界争论不休的话题,对电影《红色娘子军》是否应该表现洪常青与吴琼花恋爱的争论更是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影片编导、中共电影管理部门的主要领导都持赞同态度,而部分演员、观众及中共上海市委则持反对意见。最终,影片删去了洪常青与吴琼花恋爱的情节,并因而建构了新的恋爱观:"革命"优先于"恋爱",国家优先于个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优先于日常生活。然而,在影片之外,"十七年"电影却同时建构并宣扬一种完全不同的恋爱观,宣扬对"明星"、对身体的"窥视观看"。  相似文献   

13.
商业电影有自己的市场逻辑。电影《特洛伊》对史诗原作《伊利亚特》进行了大幅度改编,电影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设定单一主人公,设置正义与邪恶的两极,保证情节的“整一性”,体现现代人的自我认知,坚守现代爱情观念。这些改编符合社会心理和大众传播的固有规律。  相似文献   

14.
4月24日,高晓松导演的电影《我心飞翔》在“雪藏”三年后,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首映式。影片讲述了上世纪30年代湘西的一个哑女(李小璐饰)和三个男人之间的爱情悲剧,高自称影片是拍给小观众看的,特别是“小学调皮,中学早恋,大学速茫,长大后出乎意料地养活了自己并且还富余出一只眼睛看世界的人”。  相似文献   

15.
4月24日,高晓松导演的电影《我心飞翔》在“雪藏”三年后,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首映式。影片讲述了上世纪30年代湘西的一个哑女(李小璐饰)和三个男人之间的爱情悲剧,高自称影片是拍给小观众看的,特别是“小学调皮,中学早恋,大学速茫,长大后出乎意料地养活了自己并且还富余出一只眼睛看世界的人”。  相似文献   

16.
电影《情书》被公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日本新时期电影之一,距今已近20年,对于《情书》的解读也更加多元化。影片在大胆新颖的拍摄手法之下,叙事中存在诸多悖谬性因素,包括片名“情书”的悖谬性、关于回忆的悖谬性言说和关于死亡的悖谬性言说。影片所要传达的重点并不仅仅是爱情元素,更是生者对逝者的追忆与忘却,以及生者如何寻找到心灵的宁静。  相似文献   

17.
孟凡惠 《文教资料》2013,(29):98-99,102
近年来,随着台湾电影《天台爱情》、《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翻滚吧,阿信》、《一页台北》等影片在内地的上映.再一次掀起了内地台湾电影的热潮,作为90后的我们,在看惯了美国好莱坞大片的惊心动魄之后,偶有机会接触到几位来自台湾导演的作品.就如众星争辉中闪过一道光芒,抓住了我的目光,而在2004年以《飞跃情海》一片荣获第18届日本福冈亚洲影展“评审团大奖”的新锐女导演王毓雅,更是成为了这道光芒的源头,影片《飞跃情海》自始至终都带有一种被宿命牵绊的哀伤,片中的小三越是不羁,越能在最后得到看客的唏嘘,这是一部讲述女同性恋的电影,就如同导演李安曾经说的“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断背山”一样,宿命的羁绊让王毓雅认为“每个人生命中都有一个梁山伯”,本文希望通过对《飞跃情海》的分析来了解王毓雅导演如何用镜头泉向人们继续一个关于粱祝爱情的前世今生的悲剧以及她在进行导演创作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开心一刻     
没丢零件“爸爸,我把电视机拆散了又重新装好了。我不过是想看看里面的构造。”“谢天谢地,你没弄丢零件吧?”“非但没丢,还多出十几件呢!”儿子:“爸,我和同学一起看电影去。”父亲:“不准去看那些谈情说爱的电影。”儿子:“不是,爸,今天的影片叫《不是为了爱情》。”父亲:“不是为了爱情……那还可以去看一看。”不是为了爱情开心一刻  相似文献   

19.
小说《柳堡的故事》以战争硝烟为背景,大胆地叙述了新四军战士与村姑之间的爱情,成功地在救亡背景下表现了人性。1957年在“双百”方针给文艺界带来的宽松环境下,新中国第一位女性导演王苹将小说改编为同名电影,基本保持了原著的风貌,对爱情线索的保留充分彰显了艺术性,使这部影片成为“新中国电影的一抹温柔”。  相似文献   

20.
著名歌手韦唯终于抵抗不住“触电”的“诱惑”,已于近日“下海”拍电影。她将在长影新片《悲剧歌星》中饰女主角。《悲剧歌星》将以电影的形式披露歌星生活的内幕,影片集音乐、舞蹈、哲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