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光明  肖固熬 《高中生》2011,(24):22-23
考点1: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与性质命题走向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基本知识是高考的必考点.这类考题既有选择题、填空题,也有解答题;既有容易题、中等题,也有难题.重点关注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性质.试题预测1.已知数列1,a1,a2,4成等差数列,  相似文献   

2.
正1考点回顾数列是高中数学的主干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高考对数列的考查始终围绕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这2类模型展开.题型既有灵活考查数列基础知识和基本性质的选择、填空题,又有综合运用数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解答题.从近几年的高考数列试题来看,选择、填空题着重考查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解答题着重考查解决数列问题的基本方法,其中涉及到方程、不等式、函数思想方  相似文献   

3.
考点1: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与性质 命题走向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基本知识是高考的必考点.这类考题既有选择题、填空题,也有解答题;既有容易题、中等题,也有难题.  相似文献   

4.
<正>数列是高考数学的重点与热点内容,高考对数列的考查非常全面,既有对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与性质的考查,又有对数列与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不等式的综合考查,还有把极限思想和数学归纳法融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中进行考查.新课标高考关于数列考点的命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数列有关定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基本性质与基本运算的考查,常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属容易题;(2)由简单递推式求数列的通项公式,进而求数列的前n项  相似文献   

5.
综合分析近3年新课改的高考试题,发现高考命题呈以下规律:(1)从考查题型来看,数列专题中各省市有一个解答题,部分省市还有一个选择题或填空题,平均在15分左右;(2)在命题角度上,选择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等等,解答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6.
综合分析近3年新课改的高考试题,发现高考命题呈以下规律:(1)从考查题型来看,数列专题中各省市有一个解答题,部分省市还有一个选择题或填空题,平均在15分左右;(2)在命题角度上,选择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等等,解答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7.
数列在高中数学中是一个比较独立的模块,在高考中始终占据一定的比例。数列题是考查同学们综合素养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了构造、转化与化归、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特殊与一般等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列解答题多以两类基本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为载体,考查数列的通项、前n项和、求最值、证明等差等比数列、证明不等式、求参数的取值范围等。下面结合最新模拟试题介绍数列解答题的几种新题型,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8.
数列是高考数学中常考常新的内容,考分占总分的12%左右.对于这部分内容,文理科的考纲要求是一致的,只是试题的难易程度不同.选择题和填空题重点考查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等基础知识.解答题重点考查数列的推理运算及等价转化、分类讨论、函数与方程、归纳——猜想——证明等数学思想方法.数列常与函数、不等式、解析几何等知识综合,以压轴题的形式出现在高考试卷中.  相似文献   

9.
本专题内容主要包括数列的概念、表示方法、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以及数列的应用,是整个高中数学的核心内容.2012年高考理科卷数列题基本遵循"立足基础、通性通法、适当创新",重在通性通法的考查.选择题、填空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前n项的和,以及它们的性质.解答题往往借助数列的递推公式考查考生是否能够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从而推理出数列的通项公式,进而以求和形式与不等式综合应用,并与数学思想方法紧密结合,对作差法、构造法、待定系数法、错位相减法、裂项法、函数与方程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等进行较为深入的考查,体现了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  相似文献   

10.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高考对数列解答题的考查常以中低档题为主,涉及的知识主要有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及求和公式,数列又常与三角、不等式等知识相结合。数列作为特殊的函数模型,是高中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汇合点,是归纳推理的重要载体,在演绎推理能力的考查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高考模拟考试中的数列题进行分析,旨在为同学们的复习备考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数列在历年高考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般情况下都是一至二道客观题和一道解答题,分值占整个试卷的15%左右,在高考中,给出的数列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给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另一种是给出数列的递推关系及初始值.求递推数列通项公式问题在高考中是经常出现,常考不衰的.解决此类问题的通法是通过待定系数法将数列化归成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然后用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知识解决.  相似文献   

12.
2009年江苏高考将数列前移,符合"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考试要求.预测2010年在数列上侧重考查等差、等比数列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等知识的直接应用,且为容易题和中档题.针对今年高考试题体现的命题风格、命题形式,提高高考复习的针对性,对等差数列的通项及前n项和教学进行如下设计:  相似文献   

13.
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 ,也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 .数列与中学数学其他部分知识如函数、方程、不等式、解析几何、二项式定理等有紧密的联系 .数列的递推形式和差分方法 ,又形成了其独有的鲜明特征和递推思想 ,因此一直是每年高考的重点、热点 ,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今年各地高考试卷 ,数列部分内容的分值约占总分的 12 %左右 ,大多是一道选择题或填空题 ,一道解答题 .选择题、填空题注重考查基础知识 ,解答题大多为中等以上难度 ,综合性强 ,注重通性通法的应用 ,凸显对数学思想和数学能力的考查 .一、基本数列 ,常考常新等差数列和等比…  相似文献   

14.
数列求和是高考中比较常见的考点,有时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有时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压轴题形式出现.数列求和问题除了直接利用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外,经常还通过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分组转化法、并项求和法等方法来求解.  相似文献   

15.
不等式常以填空题和解答题的形式出现,且含参数的不等式较多,解此类题需要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不等式的证明是高考数学考查的重点,经常与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对数函数等知识相结合.近几年高考题中函数、数列、解析几何等知识点与不等式交叉命题较多,重点考查不等式的基础知识,试题的形式灵活,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应用题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且应用题多与不等式相关,需要我们根据题意,建立不等关系并求解,或利用均值不等式、函数的单调性求最值.预测2009年高考数学对不等式的命题趋势为:1.从题型上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都有可能出现,可能有一道选择题或填空题,还有一道不等式与其他知识结合的解答题.2.从内容上看,选择题、填空题仍以考查不等式的性质与求解为主,解答题可能是含有参数的不等式,考查分类讨论的思想,也可能是不等式和函数、数列、解析几何等知识综合命题,考查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从文理角度看,估计理科会出现一道不等式的证明题,且是压轴题,文科则以解不等式为主,难度可能会增加,解含参不等式的试题出现的概率较大.  相似文献   

16.
高考预测1.基本情况数列在历年高考中都占有较重要的地位,一般情况下都是以1~2道客观题和1道解答题的形式出现,分值在20分左右.客观性试题主要考查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和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等基本知  相似文献   

17.
2012年高考说明对数列内容的考查要求如下:理解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有关知识解相应的问题.同时,我们查阅近几年的各地高考数学试题,发现数列内容的考查均为中低难度的试题.考生只要对基础知识基本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三、数列     
该部分内容是高中代数的重点之一,也是高考的重点.在高考试题中,经常有考查数列的选择题、填空题,在解答题中有时是中等难度的题目,有时是难度较大的综合题,经常围绕数列的问题,创设新的问题情境,更有效地测试考生的能力,尤其是创造思维能力.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1.深刻理解、灵活运用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基础知识去解决问题(1)在运用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α_n 和前 n项和公式 S_n 解决问题时,经常涉及五个基本量α_1、d(g)、n,α_n、S_n“知三求二”的运算.  相似文献   

19.
高考数学中对数列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考查数列自身的基础知识的应用,主要是对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概念、通项公式、性质、前n项和公式等相关公式的考查;2.考查数列与其他知识的交汇,如与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函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高考关于数列方面的命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数列本身的有关知识,主要包括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及求和公式;(2)数列与其他知识的结合,主要包括数列与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几何的结合.试题的难度有三个层次,小题大都以基础题为主,解答题大都以基础题和中档题为主,只有个别地方用数列与几何、函数、不等式等的综合作为压轴题,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