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传授知识以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主要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依据学科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以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为学生起到示范作用;利用中国数学的光辉历史、杰出人物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并在教学中逐步渗透。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眼于数学教育的德育功能,从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内涵,立足数学学科特点入手,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拓展其学习方法、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丰富数学认知、培养审美情趣等方面探讨怎样有效落实数学教育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3.
陈以云 《考试周刊》2013,(19):53-53
<正>新课程标准理念特别强调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品行。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这充分说明了德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数学作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充分利用各学科特点,发挥德育优势,进行全面深入的德育渗透,已越来越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视。而美术学科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创造性和感染力,在进行思想教育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如何在美术课教学中渗透德育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的体会是:以美术知识和技能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陶冶高尚的情操为目的,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一、整体把握,挖掘美术课教学中的德育内容   美术课教学中的德育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政治教育   主要是进行爱祖…  相似文献   

5.
从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培养学生坚强意志三个方而对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王利娜 《天津教育》2014,(10):44-44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课程标准在总目标部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作了"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的表述,新课标提到"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显示了音乐教育对于德育的重要性及密切关系。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同时也要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我通过查阅资料、阅读文献,并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数学教学的德育功能,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做了一些尝试。一、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功能1以中国数学的光辉历史和杰出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重要方面。中国数学的光辉历史…  相似文献   

8.
初中数学教学的德育功能,是初中数学教学本质的外在集中显露,认识初中数学教学的德育功能,有助于更全面深刻地把握其内在本质,初中数学教学的德育功能表现为:在教学中可以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信心、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9.
王德明 《考试周刊》2014,(10):56-57
每一门学科都包含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即既教书又育人,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的目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渗透德育教育,利用教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挖掘教材内容进行公德教育,结合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结合课外活动开展主题教育,充分发挥数学德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学习兴趣.介绍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思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如何在高专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美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黄开栋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17):123-124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要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培养学生从小立志成才的决心;增强学生自觉抵制网络诱惑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13.
体育教学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德育和体育之间具有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作用,体育教学是德育教育的良好载体.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使学生在体育课中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勇敢顽强、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  相似文献   

14.
国防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国家意识中具有塑造学生新的审美精神,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作用。要通过采取国防教育与学生实践活动相结合、改革和创新军事理论课教学、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设国防德育文化等措施,促进国防教育对大学生国家意识的培育。  相似文献   

15.
面向高等学校工科专业,深入思考和分析课程思政教育的难点与原因,结合专业课程教育教学实践,着重探究新时期高校课程思政实施的三个关键,即思想政治传递设计、德育内容的组织和施教方法的重点.通过"多视角、多内容、多手段"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案设计,筑牢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民族团结和创新教育,不断深化、细化、优化更具特色的课程思政教...  相似文献   

16.
牛永丽 《科教导刊》2021,(3):165-166
德育一直都是我国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应当根据小学生年龄段特点,有机融入德育教育,让小学生从小就能够受到良好的品德修养的熏陶.同时我国传统文化中有非常丰富且优秀的德育思想,比如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爱国主义、自强不息、和而不同、自尊自爱等传统美德,因此教师可以在德育教学中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既可以增强课堂内容的趣味性和丰富性,还能够通过古今对比,让小学生喜欢上中国传统文化,培养良好的品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7.
高师院校是培养中学数学教师的摇篮,培养的毕业生就应该具备中学数学教师的基本素质和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基于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高师数学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通过教学实践,本文从五个方面对初等数论进行一些教学探究。  相似文献   

18.
幸福是一种能力,可以通过教育来培养。而一个人是否幸福关系到他的生活质量,关系到为社会所作贡献的大小。社会应通过各种努力来提高人们的幸福能力。对于高职学生来说,通过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人生观教育和道德观教育这"四维模式"来培养他们的幸福能力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性以及现在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借鉴,为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书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进行提供了新的突破点。书法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具体而言,书法教育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原则、隐性教育方法和显性教育方法的和谐统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爱国情怀,提升受教育者的精神境界、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提高审美能力、培养高尚道德情操,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成就健全人格。文章还探究了其价值实现的路径,以便更好地推进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育必须重视文化内涵的挖掘及其教育,尤其要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形成了一套世代相传的道德,主要有爱国、重气节、仁爱、谦虚、自强不息、和为贵、节俭等等。这些传统美德理应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方面,予以足够重视。若能结合语文教学,适时地向学生进行这些传统美德的教育,这既是对自己民族精神、民族大义、国格、信念的推崇,也是让学生的心灵与历史接通的契机。无疑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为现代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教育开创新天地,真正推进我国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