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强化宏观经济管理的几个问题魏淑华,李国军当前,加强和改善宏观经济管理是我国深化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拟就宏观经济管理弱化造成经济生活中的某些混乱现象谈谈加强和改善宏观经济管理必须强化的几个问题。一、强化宏观经济管理权威...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定位及其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处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必须调整和重构政府经济管理职能,以更好地服务经济基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由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两个层面的管理职能及其相应手段组成,长期以来政府职能在整体上存在的“越位、错位和缺位”问题,实际上也就是我国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定位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定位中的问题,需要以适度性为基本准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终极目标。研究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定位及其实现,既要从政府自身、企业和第三部门等主体角度进行探讨:也需从职能方面,按照“越位”要“退位”,“缺位”要“补位”的恩路,强化宏观经济管理,弱化微观经济管理,科学划分中央与地方的经济管理职能权限。  相似文献   

3.
经挤法是调整经济管理关系和一定的经济协作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和。经济管理关系分为宏观经济管理关系和微观经济管理关系。宏观经济管理关系是指政府对经济的管理关系。微观经济管理关系是指经济组织内部  相似文献   

4.
赵紫阳总理在《关于制定“七五”计划建议的说明》中强调指出:“必须认识,从宏观上加强间接控制,也是改革的重要内容,它比之微观搞活、比之直接控制,更为复杂、更为困难,我们也更缺少经验。”“减少直接控制微观经济活动的范围、程度和步骤,应当同国家加强间接控制的能力互相适应、互相配套。”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科技事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为此,一方面,国家对高校的管理要从宏观上加强,完善  相似文献   

5.
在新旧经济体制并存与换位的“双轨制”环境中,企业作为微观经济运行主体,其经济行为方式将影响宏观经济的运行。因此,如何对微观经济活动加强宏观总量调控,是当前经济理论思维的热点与难点。一、总量问题的理论与现实根据当代宏观经济学需求管理的基本法则,当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时,社会经济运行将处于正常状态。但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并非一种恒定状态,因为二者背后隐藏着生产者、消费者、政府等不同经济利益主体的经济行为。当各主体的经济行为不能协调一致时,宏观经济的运行将处于如下两  相似文献   

6.
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这是会计制度的基本要求。然而,我国的会计信息失实问题的存在,不仅掩盖了企业经济活动的真相,影响了企业微观经济决策和国家宏观经济决策的正确性,对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制约效应也是不可估量的。因而,有效解决会计信息失实的问题,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对企业内部审计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部审计是相对外部审计而言的。在我国 ,开展内部审计 ,实行内部审计制度 ,其目的在于加强部门和单位内部的管理和监督 ,维护财经法纪 ,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它不仅为微观经济服务 ,同时也为宏观经济服务。内部审计作为我国审计监督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管理和监督经济活动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对怎样确立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地位、内部审计是否具有服务职能、内部审计如何协调同财务部门的业务关系以及内部审计的结论是否代表国家审计的意志、对企业是否具有强制性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一、怎样确立内部…  相似文献   

8.
管理会计要适应供给侧改革中经济增长中低速、结构性的优化、创新驱动的模式的新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性的发展,促使宏观经济改革和微观经济分析在管理层面实现有机融合,最终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性增长.  相似文献   

9.
浅析《经济合同法》第31条崔秀花中共十四大指出:"加强立法工作,特别是抓紧制订与完善保障改革开放、加强宏观经济管理、规范微观经济行为的法律和法规,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在这一正确方针指引下,我国的经济立法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这与...  相似文献   

10.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科教结合的几点想法黑龙江省农委杨永光农科教结合是一件新生事物,我们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在过去的几年中,大家边干边学,在探索中前进,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也有一些教训,特别是遇到了实际问题,有待于我们共同研究解决,才能进一步提高和加...  相似文献   

11.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部多次强调:中小学“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开展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校长重视是学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尤其是校长对为什么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有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在新旧经济体制并存与换位的“双轨制”环境中,企业作为微观经济运行主体,其经济行为方式将影响宏观经济的运行。因此,如何对微观经济活动加强宏观总量调控,是当前经济理论思维的热点与难点。一、总量问题的理论与现实根据当代宏观经济学需求管理的基本法则,当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时,社会经济运行将处于正常状态。但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并非一种恒定状态,因为二者背后隐藏着生产者、消费者、政府等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国家对企业的管理主要是宏观管理。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在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开以后,既要加强国家的宏观控制,又要搞活企业。这两个方面都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并和改革同步进行。本文仅就宏观经济管理的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问题谈些认识。 一 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都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方法。所谓宏观经济管理是指社会主义国家通过各种手段从整体上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业进行全局性的管理。我国宏观  相似文献   

14.
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的演变及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成效,体现了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宏观经济特征,且国家对宏观经济管理的水平也逐渐提高。而当前加速改革步伐、继续加强市场经济的微观经济主体自身改革、整合货币政策的调动能力、加强货币政策传导性等措施是宏观经济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总人口中的70%是农民。要想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必须首先保证农业经济以较快的速度发展。目前阻碍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因很多。集中有以下五大突出问题:1.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生产决策之间不协调问题。2.人口增加与耕地减少问题。3.农业资源非持续性地开发造成资源浪费问题。4.国家对农业投资有限,而农民个人投资能力又弱,从而阻碍农业经济发展问题。5.农业生产与市场对农产品需求不合拍问题。如何解决上述五大问题,对此我国一些学者多集中在宏观层面上加以论述。笔者认为,农业经济的发展的确离不开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导,但是再好的宏观经济政策,也必须通过微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才能奏效。真正想解决中国农业经济发展问题,也必须要从宏观着眼,从微观入手。因此在这里,笔者提出以建立农产品市场营销机制为切入点,探索解决阻碍农业经济发展的五大问题,与同仁们共同研讨。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回答了我国经济发展以及党的建设面临的挑战问题:针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我们要长期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扩大对外开放的方位、层次、领域,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积极参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提高我国宏观经济的管理能力;进行思想建设和化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  相似文献   

17.
张卫萍 《继续教育》2005,19(11):50-52
在我国宏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进展的同时,微观经济制度的创新也已进入了全面推广和纵深发展阶段。全新的宏观、微观经济制度要靠全新的企业领导者去运作,全新的企业领导者离不开全新的培训。但目前在国内企业领导岗位培训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供求是是分工的两个侧面,只有深化和细化分工,才能促进经济增长和解决失业问题分工的深化和细化是微观经济主体的自为行为,因而领先企业和下岗工人深化和细化分工,才能解决我国经济增长和失业问题基于上述观点,本通过剖析主流经济学和结合我国经济现状,利用杨小凯的有关理论,论证了在日前条件下,我国不宜于采用刺激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完全可以通过深化和细化分工.解决经济增长和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9.
纵观建国以来我国经济的发展过程,在宏观控制和微观搞活问题的解决上,始终未能从根本上奏效。经济运行总是处在“放——乱——统——死”的恶性循环之中。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在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和加强宏观间接控制的正确方针指导下,虽然在宏观转型和微观再造两个方面有所突破,但是,宏观经济严重失控的现象依然存在。从表面上看,这种“统、死、放、乱”似乎互为因果,交相作用。其实,只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1968年匈牙利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核心是,一方面加强对宏观经济的集中调节,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提高微观经济的效益,把这两者正确地结合起来。为了做到达一点,匈牙利提出了一些独到的理论观点,这些观点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一、关于计划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