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孩子是我们的一切,是我们的全部希望。”这几乎成为现代社会中家长们的口头语,随之而来的是他们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少家长在教育子女时,总是念念不忘自己的家长身份,认为孩子的可塑性大,完全可以根据父母的意愿任意加以塑造:要他们学什么就学什么,要他们怎样学就怎样学,要把他们培养成什么家就可以成为什么家。有许多家长顽固地坚持自己  相似文献   

2.
姚月琴 《宁夏教育》2011,(7):153-153
教育孩子是我们每个父母都应尽到的责任和义务,而如何教育好孩子又是我们每个家长时常感到困惑的难题。现代教育家陈鹤琴说过:"若能依据小孩子的心理而实行教育,那教育必定有良好的效果。"的确,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好孩子,只是他们有时找不到学习、进步的动力。而作为家长,不要过多的去责备孩子,要给孩子一个进步的理由!这个理由可能是一句话或一件事。  相似文献   

3.
<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责任心的高素质的人材,家长首先要完善自己。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家长在素质教育中应如何完善自己。 一、为人父母人格的力量 孩子的眼睛就像一台照相机,每天在自己眼中留下了父母的形象。在孩子眼中,父母应该是最完美的。孩子学做人,第一个榜样就是父亲或母亲。  相似文献   

4.
父母们都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最出色的人才,客观地说,怎样穿越希望,到达成功的彼岸,目前绝大多数的父母并不十分清楚。不少家庭亲子关系紧张,孩子越来越不听话,甚至萌生对立情绪,产生反抗心理,还有一部分孩子出现种种心理和行为问题……凡此种种,令家长十分困惑:我们对子女教育十分重视,可怎么出现这样的结果?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其实,主要症结就在于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对于绝大多数家长来说,心理学毕竟不是他们的必修课,因而,相当一部分家长由于缺乏基本的心理学知识,所以在孩子教育方面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缺乏科学性、合理性,致使家庭教育出现种种失误甚至失败。教育孩子,决不能仅仅凭本能或经验,必须要掌握一点心理学知识,才能根据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合理施教。否则,就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家长。本期“特别关注”我们编发《孩子健康成长,呼唤懂心理的家长》一文,期望能给家长一点借鉴和启发,也衷心希望广大家长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把孩子培养成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5.
杨来仓 《教师》2008,(24):22-22
子女成长与正确的教育方法有直接的关系,家长如何教育和培养自己的子女是当今社会的焦点问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要学会正确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父母要赏识孩子的行为习惯,激发孩子的各种兴趣,创造环境让孩子朝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要时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最终把孩子培养成德才兼备的社会栋梁之才。父母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孩子要听父母的话,听教师的话,这几乎是天经地义的事。家庭中父母喜欢叫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好乖乖”,幼儿园里老师也偏爱那些“老老实实”听话的孩子。“乖孩子”成了“好孩子”的标准。然而一味地培养孩子的服从精神是教育不出好孩子的。为了达到培养“乖孩子”的目的,不少家长与老师往往对幼儿的服从行为给予过多的鼓励与肯定,例如只要听话就可以得到一个玩具或一朵小红花。这样做实际  相似文献   

7.
黄海琴 《教师》2014,(24):124-125
正所谓家庭教育中的接纳,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无条件地接纳孩子,就像我们无从选择自己的父母一样,我们同样无从选择自己可以拥有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从我们把孩子带到人世间来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应该把他们当做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无条件地接纳孩子,用期待花开的心情去等待和陪伴孩子的成长。在情感上、在教育方式上无条件地接纳孩子,把孩子当做独特的个体去教育、去指导和帮助。把家庭教育看做追求家庭幸福的重要部分,努力从自身出发,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关爱、人人平  相似文献   

8.
萧于 《家庭与家教》2006,(10):54-55
我们有一个儿子,今年十三岁,养尊处优惯了,心理非常脆弱:说一句不中听的话就暴跳如雷;批评一句,就要反驳家长十句;刚刚把他从“掌心”放下就说家长冷落了他,不爱他;稍微延迟一下他的要求就四处告状(向爷爷、奶奶等),甚至以破坏家电家具相威胁;学习成绩不好还不让说,一说就骂人、赌气,甚至离家出走;家长和孩子的关系简直来了个大掉个,父母成了“孙子”,儿子成了“老子”。请问我们该怎么办?四川家长李民造成这种尴尬的局面,表面该指责的是孩子,实际该检讨的是家长自己。家长为人父母之初就没有摆好孩子的位置。若从小就把孩子当做家庭的普通…  相似文献   

9.
史瑾 《动漫界》2021,(4):12-13
每位家长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好孩子",但什么样的孩子才算是"好孩子"呢?"好孩子"有标准吗?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答案千差万别.所谓的"好"是一个判断性词汇,人们会根据自己的体验或外在参考勾勒出心中理想的孩子的样子,"好"寄托的是人们对孩子的教育期望."好孩子"类似于"别人家的孩子",尽管每个人对"好孩子"...  相似文献   

10.
“好孩子,要听话……”记得有一首歌这样唱道。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吗?到底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到底现代家庭教育应该怎样确定好孩子的标准?在我们许多家长心目中,评价孩子好不好的首要标准是“听不听话”。听话,则是好孩子;不听话,则不是好孩子。您听有多少家长这样说:“这是个好孩子,真听话。”“那孩子不好,真不听话。”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听话教育”。听话教育是我们千百年来的家庭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不错,孩子小,家长需要多加引导,教育孩子尊敬父母也是正理。孩子听话,往往懂事早,学…  相似文献   

11.
《父母必读》2013,(11):20-20
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我们要让孩子成为自己的原创,而不是父母的“复印件”!让孩子成为独立的人,是每一位家长的必修课。如何把孩子温柔地推开?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父母必读杂志特邀知名亲子教育专家@付小平V和大家分享“把孩子温柔地推开”微访谈。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 你好! 第一次翻开你们编辑的《家长》杂志我就爱不释手。对我们父母来说,这的确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刊物。把儿子培养成一个正常、健康的孩子,一直是我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在孩子成长的四年中,我一直在寻找教育儿子的最佳方法。早期教育、开发智力……花费了我不少的精力和财力,儿子却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独生子女教育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值得重视、思考、研究的问题.家庭和幼儿园作为人生教育的第一站,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一、要发挥家庭在培养幼儿独立性过程中的作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是孩子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形成的重要因素.1.要让孩子在家庭中学会生活自理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本来应该由孩子自己来完成,但是由于家长担心孩子做不好进而大包大揽,久而久之使孩子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寄生虫".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吃饭、穿脱衣服等生活技能是不用训练的.小孩长大自然就会.  相似文献   

14.
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老师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人生走向。教育好孩子是家长终身的责任,所以家长需要进行持续性的学习。本文旨在阐述家长学习的重要性,以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培养优秀孩子。  相似文献   

15.
学会做父母     
要让孩子成为新世纪高素质人才,父母作为第一任老师。应当遵循科学的育儿原则,改变旧的教育观念,具体地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改变评价孩子的标准。过去把“听话”作为“好孩子”的唯一标准。众多家长都知道表扬自己的孩子,一开口就是“你真乖”“你真可爱”等,这看似表扬,实质是让孩子具备“遵从”的性格,而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具有独立意识和能力的人。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6.
教育孩子,是一件愉快的,关系重大而又复杂的事情。在苏联,许多家长严肃认真地履行着教育孩子的义务。他们知道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总是寻找富有成效的办法来影响孩子的成长。但也有为数不少的家长在小孩进入幼儿园或学校后就万事大吉了。他们把教育孩子和照顾孩子的大部分责任都推给了教师。  相似文献   

17.
《青海教育》2004,(5):48
1.教育孩子要从根本入手,如果用我们现在家长的那种高度社会化的思维去对待来自自然的孩子,教育注定要失败。2.教育孩子是一门神秘的科学,目前我们对此知之不多,对孩子的心理要把握到火候,采取的措施要恰当,使用的语言要到位,就要靠我们自己的摸索。3.家长和孩子没有人格意识上的平等,就会在精神上被对方驾驭,双方的交流就会很困难,更不会有实质上的沟通。4.遵循自然法则,不要用“下岗”、“失业”之类的词去恐吓压迫孩子,否则,好孩子也会变成坏孩子。其实坏孩子和好孩子之间只有一步之遥,家长和老师是一个核心因素。5.如果父母不能成为孩子…  相似文献   

18.
卢桂清 《广西教育》2008,(16):27-27
在我们许多家长、老师心目中,评价孩子好不好的首要标准是“听不听话”。听话,则是好孩子;不听话,则不是好孩子。“听话”就是好孩子吗?好孩子就必须是听话的孩子吗?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虽然孩子“听话”的习惯,在继承优良传统、掌握知识、规范行为等方面,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家长如果对孩子一味进行“听话教育”,  相似文献   

19.
1.教育孩子要从根本入手,如果用我们现在家长的那种高度社会化的思维去对待来自自然的孩子,教育注定要失败。2.教育孩子是一门神秘的科学,目前我们对此知之不多,对孩子的心理要把握到火候,采取的措施要恰当,使用的语言要到位,就要靠我们自己的摸索。3.家长和孩子没有人格意识上的平等,就会在精神上被对方驾驭,双方的交流就会很困难,更不会有实质上的沟通。4.遵循自然法则,不要用“下岗”、“失业”之类的词去恐吓压迫孩子,否则,好孩子也会变成坏孩子。其实坏孩子和好孩子之间只有一步之遥,家长和老师是一个核心因素。5.如果父母不能成为孩子…  相似文献   

20.
普天之下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好孩子,尽管目前对“好孩子”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权威的界定与标准,但做家长的都会根据自己的体验,参照周围成功人士的模式,勾画出自己心目中“好孩子”的标准。最近由《知心姐姐》杂志完成的一项关于“父母与孩子沟通现状”的调查就显示了大多数家长心目中“好孩子”的标准。在问及“您最满意自己孩子哪一点”时,表自全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904名父母回答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