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李玲  朱道林  胡克林 《资源科学》2012,34(4):787-793
研究房地产调控政策对房价的影响,可为政府制定合理的调控政策、平抑房价提供参考。在综合分析房价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别筛选了压力、状态和响应指标,构建了基于PSR模型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对于房价影响的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并对北京市房地产政策的调控效果进行了初步量化。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房价随着政策调控周期的变化而呈现出有规律的升降变化,在政策鼓励期,房价总体呈上升趋势,在政策收缩期,房价呈下降趋势,说明房价对政策的调控反应敏感。并发现政策对房价的调控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滞后周期为3个月左右。为了平抑当前过高的房价,建议从土地政策、税收政策、保障房政策等方面来加强调控力度。  相似文献   

2.
以河南省为例,采用因子分析法,研究了房地产供求、地区经济发展及人居环境对房价的影响,结果显示:各因素与房价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房地产市场供求与地区经济运行状况是影响房价的主要因素,人居环境是影响房价的次要因素;此外,三种因素能够形成交互效应,对房价产生进一步影响.基于此,为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针对各影响因素提出了相...  相似文献   

3.
陈英芝 《科技广场》2012,(5):205-209
房地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活的基础和载体,是我国当前宏观经济中的支柱产业。2012年全国"两会"上房地产话题再次成为热议焦点,其中房价成为连续三年"两会"热点。本文通过统计年鉴、湘潭市房地产管理局、国土资源局等官方网站以及收集调研资料得到相关数据,对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因素进行分析。论文的研究以湖南湘潭市为对象,利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对湘潭市房地产住宅价格的影响因素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于上海市房地产价格的影响进行了定量的分析:在分析中,我们构建了一个分析的模型,这个模型不仅适用于经历过世博会的上海,也适合于任何经历过重大盛会的其他城市。为了增强我们模型的准确性,我们对于上海市的不同区县进行了分类讨论。首先,我们建立了一个统一的评价体系,并根据商务繁华因素对于各区县的房价进行了评级作为房价基础评级;然后,我们引入了面积权重法,阻滞生长方程和线性规划法作为分析工具,并且确定了新区优势、交通便达、基建完善和环境改善四个因素为主要影响因素,故而我们给出了影响的新增评级;最后,我们综合考虑基础评级和新增评级,在统一的评价体系中,给出了影响的最终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保持房地产价格在合理范围内变动,促进我国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我国房地产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结构图,研究表明房地产相关环节税收、存贷款利率、房地产土地供应量,相关规划和计划是影响房地产价格的主要因素,以期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6.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房地产价格的形成具有众多的影响因素,房地产的价格是由这些因素交互影响汇聚而成的。从理论上分析了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因素,并简单预测了未来房价的走势。  相似文献   

7.
针对房价持续上涨这一现实问题,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对房价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依据内蒙古自治区1998年~2009年的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出回归方程。研究表明: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竣工房屋造价、自治区GDP、房地产本年购置土地面积。进而根据影响因素提出了在发展交通运输、转变经济发展结构及治理沙漠化土地3方面政策性建议来控制房价。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房地产市场需求和供给函数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本文利用可变参数模型对我国房地产市场需求、供给进行了动态的定量分析。分析表明,在影响房屋需求的诸因素中,收入弹性最大,其次是价格、利率弹性;在影响供给的因素中,价格和利率弹性都较大。各弹性序列的动态变化还表明货币政策的实施在房地产市场是有效的,同时可以看出当前较高的房价水平是房地产市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只有将房价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内,才能增加有效需求,防止出现"泡沫"。  相似文献   

9.
运用行为经济学的预期理论,探讨了房地产价格形成的内在传导机制,并借助动态蛛网模型及羊群行为理论对房价波动进行分析。最后,对如何调控房价并使之回到合理水平,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自2006年开始,房价保持较长时间持续攀升,房价过高已成为一个全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从市场价格内在发展趋势和外部因素影响两方面建立房价构成模型,将居民消费物价指数、房地产开发综合景气指数、土地交易价格指数和广义货币供应量作为影响房屋销售价格的关键因素,通过使用MATLAB多元回归的方法可以准确的预测房价走势。仿真结果表明通过模拟政策调控验证了房价受政策调控有明显变化,政策制定者应当保持政策的连贯性从而促进房地产市场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及政府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其发展程度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及人民生活水平状况。尽管我国房地产市场化的进程很短,但在经济发展和居民居住要求不断提高的强大需求下,房地产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房地产价格一度上涨也很快。住房是人们基本的生活需求,房价也自然是一般购房者最关注的问题。由于房地产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而且与居民的切身利益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房价的影响因素以及政府应采取的政策也受到了普遍的关注,政府、开发商与中介机构、金融机构、购房者都不同程度的影响了房价。政府应分析房价的影响因素并采取积极的措施以保证房地产市场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房地产市场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格变化会对我国的市场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而房地产市场达到价格变化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有房地产本身的原因以及外界环境因素。为了确保房地产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国家会相应的出台一些政策对房价进行宏观调控。房价的不规律变动会扰乱市场经营秩序,同时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所以需要对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变化进行分析,然后制定出调控措施,以确保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内对多层线性的应用研究多集中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本文利用此方法实证研究了2000~2004年我国64座城市住房价格增长趋势的个体差异,并对影响04年房价和房价增长速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经济基本面水平变量对城市的房价及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房价调控是关乎我国民生的政策之一,研究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原因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经济学的供求理论,综合考虑了房地产的投资属性和生活资料属性,对房地产这种商品进行理论分析,并在此理论基础上,采用经济计量学的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我国房价上涨起主要作用的是人们对房地产价格的预期。  相似文献   

15.
欧阳春燕 《科协论坛》2007,(10):126-127
针对近年来广东省房地产市场价格持续攀升但市场需求不降反升,以及商品房消费需求变动的影响因素等问题,本文进行了实证分析。影响商品房消费需求的因素主要包括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而与日益上涨的房价没有关联。目前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和各项监管措施,我省要立足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合理调控商品房供给和需求,加大开发市场的监管力度,开发二级市场等。  相似文献   

16.
从短期来看,热钱流入对房价的影响可以分解为“资本流动效应”和“流动性效应”.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预期还会通过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财富效应等“结构性效应”影响房地产价格.本文通过HP滤波、基于VAR模型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协整检验讨论了以上人民币升值预期影响房地产价格的效应,结果发现:(1)人民币升值预期引起了热钱流入,但是热钱流入的“资本流动效应”并不明显,即热钱流入房地产部门并不能在短期内显著影响房价;(2)热钱流入引发的“流动性效应”,在短期内能够影响房地产价格波动;(3)人民币升值预期会通过“结构性效应”中的财富效用渠道对房地产价格产生长期性影响,但是“结构性”效应中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内对多层线性的应用研究多集中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本文利用此方法实证研究了2000-2004年我国64座城市住房价格增长趋势的个体差异,并对影响04年房价和房价增长速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经济基本面水平变量对城市的房价及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张珊玉  徐辉 《科技广场》2013,(1):228-234
本文首先用定性预测方法分析了房地产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接着针对该问题的灰色不确定性,在对传统灰色预测DGM(1,1)模型的改进形式和离散型灰色预测DGM(1,1)模型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DGM(1,1)模型,对某地区房地产价格(2005-2008年)进行了预测的实证分析和基于Matlab 程序的仿真计算,证明其可靠性和有效性,并就房地产价格的预测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DGM(1,1)模型可作为灰色预测理论的一种精确预测模型,其为房地产价格的市场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定量预测方法,对当前房地产市场的理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国普通住宅房价与地价关系的理论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陈会广  刘忠原 《资源科学》2011,33(5):856-862
准确把握房价与地价关系是政府宏观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基础。本文在归纳概括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影响房价与地价的市场属性、预期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土地市场与住房市场的价格信号传导机制假说,构建了一个解释房价与地价关系的机理模型,即开发商根据住房销售市场状况及未来的房地产开发价值的预期,调整其在土地出让市场上的竞价行为;当期土地市场上的变化又会引起该地块开发后房地产价格及该地块所在区域内房价的变动。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全国和部分城市2002年-2009年普通住宅销售指数与土地交易价格指数的季度数据,进行房价与地价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全国层面的数据检验结果显示:短期内,房价与地价有双向影响,房价对地价影响更为显著;长期内,房价是地价的Granger因,而不是相反。总之,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地价作为房价成本构成之一,是房价上涨的一个重要但非决定性因素;而以土地为生产要素的引致需求决定着地价受预期房价的影响更大。这一研究结论得到部分大中城市数据检验结果的支持,这说明本文所揭示的房价与地价关系是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的。  相似文献   

20.
由于经济基础不同,国内房地产市场发展很不平衡,房价在各地区间呈现显著的差异性,故仅以全国为单位去分析房价是有失偏颇的.本文应用1999—2013年全国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东部、中部和西部分别进行实证研究,试图找出我国房地产价格波动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西部地区房价依赖人均收入水平的程度最高,说明西部房价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济水平的发展.中部地区房价受银行信贷的影响最大,超过了人均收入和土地价格对该地区房价的影响,说明正在向中部地区蔓延的的金融行业发展势头正盛,有效的刺激了房地产市场供给和需求.东部地区房价受人均收入的影响最大,可能是由于较高的收入水平导致一部分投资投机需求出现,导致房价非理性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