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科技信息》2007,(21):10-10
为什么锔有磁性而钚没有?后锕系元素如钚和锔等(它们作为核反应堆中的基质和副产物而为人们熟悉)的核性质是很清楚的,但它们固体状态的性质就不是这样了,不符合标准模型。例如,不清楚为什么锔有磁性而钚没有。  相似文献   

2.
高治 《知识窗》2002,(5):38
王某的父亲去世时,留有一些瓷器,但王某并不知道它们的真正价值.后来王某想装修房子,却因不知如何处理这些瓷器而犯难.一日,王某的同学唐某来家作客,唐某在省博物馆工作,他表示愿意买下这些瓷器.王某很高兴,最后双方以1万元的价格成交.事后,王某得知那批瓷器年时久远,最少也值10万元后,王某便找到唐某要求返还瓷器,而唐某认为当时双方都是自愿的,不存在强买强卖,因此不同意返还.王某于是起诉到法院.  相似文献   

3.
老婆婆的神秘草药 1958年"右派"李树楠从医大药理学专业毕业,在大理当搬运工.他寄住在一位靠卖水度日的白族老人家里.有一次,老人挑水时不小心摔了一跤,没有及时看医生,延误了治病,得了骨结核.时间一长,伤口长出了瘘管.学医的李树楠知道,如果不到医院动手术,老人很难治愈.他有心帮助老人,但搬运工收入微薄,根本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纵横》2014,(23):I0002-I0005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我国灿烂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瓷器的发明是汉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与中国(China)同为一词。然而由于很多历史原因,我国很多国宝级瓷器接连失传,烧制方法不为人知。1958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工系硅酸盐专业的叶宏明,有着“复活国宝的名瓷大师”的美誉,他与中国陶瓷文化结下绵绵之缘,瓷器的发源地之谜被他破解,“釉如美玉,色似碧波”的南宋官窑在他手下重生,制作工艺失传700多年的龙泉青瓷在他手下重新泛出青翠的釉色,从深埋在土里的片片碎瓷中,他找到了焊接历史的秘方。  相似文献   

5.
胡雯静 《百科知识》2021,(31):55-59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这首脍炙人口的浪漫小诗出自20世纪70年出土于湖南长沙铜官窑窑址的一件唐代瓷器上.诗句作者现已不可考,可能是陶工自己的随性创作,也可能是当时流行的里巷歌谣,诗文与瓷器相映成趣,珠联璧合,为我们呈现了诗酒纵横的大唐风气,也书写了长沙铜官窑独有的浪漫情怀.相隔1000多年的岁月,这件瓷器依然诉说着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也描绘着长沙窑的兴盛与荣耀.  相似文献   

6.
奇妙的聚会     
给儿子找小朋友的老人 小小W连着好几天在路上都能见到这位老人.老人一头银发,满脸的皱纹,一双混浊了的眼睛里贮满了忧郁.似乎总想和小小W说些什么.  相似文献   

7.
脱画技术     
脱画是一项新型美术工艺,它可在木板、玻璃、瓷器等上绘画、绘图、绘照片等.不论黑白或彩色,均可用此法,而且永不褪色.  相似文献   

8.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瓷器在国际拍卖市场上的价位扶摇直上。1989年,一件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官窑生产的牡丹菊花瓷器竟然以2035万港币的创记录高价在香港拍卖成交。其价格超过著名画家齐白石、张大千的作品达十几倍之多,令人咋舌。影响所及,使清朝康、乾盛世的瓷器在世界文物拍卖市场上的价位也直追名瓷。中国古代瓷器之作多为艺术精品,历来受  相似文献   

9.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我们乘坐火车在皖赣铁路上向著名瓷都景德镇市飞驰,一边透过车窗欣赏晨曦中的青山绿水,一边品味着皖唐大诗人陆龟蒙摹写精品瓷器的华美诗篇。一下火车,映入跟帘的便是满街醒目的瓷器广告和橱窗里摆放着的琳琅满目的各色瓷器。置身此地,仿佛这里的一切都同瓷器产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刘彦琪 《百科知识》2011,(19):27-29
作为文物收藏、艺术品收藏中的一个大项,瓷器正受到越来越多收藏家的追捧。然而,古代流传下来的瓷器质脆易碎,极易出现器形的破损或残缺,收藏者稍有疏忽就会把一件价值连城的精美瓷器变成一堆破瓷片。  相似文献   

11.
陈洪娟 《知识窗》2014,(23):35-35
朋友家有一个瓷器,是祖父传下来的.早些年,他根本不在意,一直把它当成普通的装饰品摆放在客厅的橱柜里.后来,有一个懂收藏的朋友去他家,告诉他这个瓷器是清朝雍正年间官窑烧制的,价值上百万!朋友激动得不得了.谁知没几天,朋友打来电话,说瓷器打碎了.我问他,怎么这么不小心?朋友叹了一口气,说:“不是不小心,而是太小心了.我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夜里还怕被人偷了.老婆除尘时,我反复提醒她千万要小心,别摔坏了它.结果,昨天一个失手,还是摔坏了.唉……”  相似文献   

12.
孙琳 《科教文汇》2013,(26):207-208
中国人最早发明了瓷器,在16—18世纪,中国瓷器是欧洲人心目中当之无愧的顶级奢侈品,备受追捧。1708年,中国瓷器的制造秘方被德国人破解后,欧洲人开始了自己的瓷器制造,涌现出众多优质陶瓷品牌,最终,使得中国陶瓷沦为质低价廉的大路货。但是,风水轮流转,近年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少欧洲高端瓷器制造商纷纷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这是否意味着瓷器命运的轮回?  相似文献   

13.
刘宁 《科教文汇》2012,(32):170-171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工艺美术进入了瓷器的时代.因为瓷器自身具有耐用干净,釉色温润如玉的特点,所以特别符合中国人内敛含蓄的审美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瓷以雕塑为主要表现形式,陶瓷雕塑的造型风格也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审美特征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4.
有一个老人,家里非常富裕.他很喜欢收藏,几十年下来,他收藏了很多珍贵的艺术品,价值难以估量.   最让老人开心的是,他有一个非常懂事的儿子,儿子20岁的时候选择了当兵.有一天早晨,老人的家里来了一个年轻人,他给老人送来了一幅画像.这幅画像就是他儿子.……  相似文献   

15.
秘色瓷的传说相传,在唐代有一种叫“秘色瓷”的瓷器,这种瓷器除皇室成员之外,其他任何人都无权享用。凡是有幸见到“秘色瓷”的人,无不为它的美轮美奂所倾倒。要烧成这种瓷器,必须使用一种秘密配方,但不知从何时起,这个秘密配方和这种神秘的瓷器就一同消失了。几百年来,再也没有人亲眼见过“秘色瓷”。人们只能在古人零星的诗赋中想象它的神奇美妙。20世纪初的秘色瓷寻觅者在20世纪初,中国的考古学还不是一个专门学科,而是被笼统地称作金石学。大多数对此感兴趣的人,只是就手边玩物进行讨论琢磨,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30岁的陈万里迈出了中…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陶瓷     
我国的陶瓷器皿是一种具有优良技艺传统的工艺品,它的历史悠久,在世界各国有很大的声誉。在科学上,陶瓷工业是矽酸盐化学工业中的一种,它是由多种矿物组合而成的。烧成后的瓷器,主要的组成是谟来石(3Al_2O_3·2SiO_2)的结晶和玻璃、鳞石英等的密切的结合体。瓷器表面上有一层像玻璃质的薄层,它叫做“釉”,是使瓷器表面光滑、明亮、美观的,它并且可以耐酸、碱的侵蚀,防止污  相似文献   

17.
唐英是清代著名的督陶官,在景德镇督陶时所烧制的瓷器被称为"唐窑"。"唐窑"瓷器精美无比,其制作水平和质量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唐英做为督陶官吏,投身于瓷器生产实践,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江苏盐城亭湖区一位名叫张富的老人,老伴早年得病去世.为了独生儿子读书,老人没有再娶,起早贪黑,好不容易把儿子供上大学.……  相似文献   

19.
茶文化的兴起在瓷器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因此,将唐代茶与瓷的结合称之为瓷器发展史上伟大的转折点,应该是恰如其分的。  相似文献   

20.
孔霞 《科教文汇》2009,(32):267-267,287
瓷器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之一,中国素有"世界瓷国"的称号。瓷器源于陶器,而精于陶器。宋代是我国古代瓷器发展的鼎盛时期,时瓷窑辈出,官私窑竞立,瓷器无论从造型、装饰艺术还是生产规模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令世人震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