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批评话语分析理论着重揭示语言背后所携带的意识形态入手,指出在大学英语报刊阅读教学中应该引入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及方法以便培养学生的批评性语言意识,正确认识英美报刊所体现的意识形态,增强鉴别、汲取有益文化知识的能力,充分利用英美报刊来辅助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通过批评性话语分析电视化妆品广告和减肥品广告语篇的语言形式,运用Fairclough的三维话语分析模式和Halliday元功能理论相结合的批评话语分析框架,具体从电视广告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的统一体进行分析来揭示语言与意识形态和权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网络语言暴力是指以网络文字为媒介,通过暴力语言对他人或群体进行身心伤害,虽然它存在于虚拟空间中,但它所造成的伤害并不小于现实世界中的语言暴力. 批评话语分析 批评话语分析为网络语言暴力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批评话语分析通常从某一社会问题出发,通过话语、事件发生过程、社会原因、现实困难进行分析.”①即话语理解者对于话语生成过程的解读,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的而进行的分析过程.“批评话语分析的目的是分析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阐明社会结构和话语权二者对话语所起的作用,同时揭示话语又是如何服务于二者的.”②因此,批评话语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工具,进而了解网络语言暴力背后的意识形态,即社会互动关系和社会操纵过程,以便更好地认识语言和语言使用者之间微妙的关系以及语言运用和不平等的社会关系间错综复杂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批评话语分析为理论基础,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依据,从及物性、情态和分类系统三个方面对美国总统Obama的一篇政论演说进行分析,并将话语与社会历史语境相结合进行解读,旨在揭示语篇背后的意识形态对语篇的影响及语篇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进而指出了批评性话语分析意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一、新闻语篇的意识形态功能 意识形态这一概念自法国哲学家特拉西最早提出以来,经历了拿破仑、马克思、阿尔杜塞、葛兰西等多人的阐释,但在今天的批评话语分析中已了有新的含义.它是指社会团体所共享的而且是理所当然的一种信仰和价值观.① 批评语言学家始终专注于研究语言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认为意识形态与语言是相依相伴的,一定的意识形态总是借用一定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意识形态具有语言性,而语言具有意识形态功能.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22,(4)
批评话语分析是作为可对新闻进行有别于量化研究的另一种文本分析方法引入传播学科的,契合了学科发展的迫切需求。其本身是语言学在“语言转向”和“话语转向”思潮影响下的产物,后又嫁接了一些社会批评理论,扩展了自身的研究范围,从而极大提升了跨学科的知名度。它在中文传播学界的译介和运用,实际上需要跨语言、跨学科以及跨文化,面临的最大难题是脱离了其产生和应用的原生语境。批判话语分析应该摆脱“工具论”和“西方中心主义”的桎梏,以获得中国化、主体化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4,(6):32-39
本文以2004年—2011年为时间段,以英国主流媒体(包括泰晤士报、卫报、每日电讯报、BBC)的孔子学院报道为研究对象,采用批评话语分析的方法,描述其对孔子学院的"选择性误读",以批评话语分析的意识形态理论为基础,建构英国主流媒体孔子学院报道的新闻图式,为孔子学院在异文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传播提供参考意见,为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及其他有关部门提供思想资源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5,(13):24-29
本文采用批评话语分析方法,以《超级中国》为分析对象,探究该纪录片如何塑造中国形象,塑造了怎样的中国形象,以及其背后有着怎样的社会意识形态。研究发现,《超级中国》通过过度修饰、及物性、架构、论据、引语等手段,有意识地强调和凸显所谓的中国霸权,试图塑造出强势争霸、居高临下、重利轻义的中国形象。这种形象塑造思维模式与其社会意识形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齐爱军 《青年记者》2022,(15):80-83
本文重新定义了媒介批评,认为媒介批评是一种以新闻观为方法,通过对媒介活动的批评叙事行为所进行的意识形态实践。以此认知为起点,针对西方的媒介批评知识体系,提出了建构以马新观为方法、由传播哲学(媒介哲学)、媒介社会学(传播政治经济学)和新闻学三个学科层面所构成的媒介批评体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在新闻作为信息的传播过程当中,新闻所承载的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以及相应产生的新闻倾向一直是新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批评语言学为理论框架,着重对不同新闻标题进行批评性语篇分析,试图找出报纸出版人或集团的价值判断与其标题之间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1.
仅利与责任是联系在一起的,不能只具有权利而不负责任,也不能只有责任而没有权利。党和人民对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既赋予了开展新闻批评的权利,也提出了新闻批评应有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自然》杂志对叶诗文的报道为语料,结合批评话语分析视角和关联理论,分析并揭示《自然》杂志如何操纵读者以利于自己的方式理解话语。研究发现,《自然》报道的操纵策略包括夸大、弱化、模糊化、省略、隐含等手段。这些手段与《自然》的权威声誉、作者良好的论证等叠加在一起,一方面导致读者只能在有限的语境内对信息进行粗浅加工;另一方面有效地阻止了其他语境假设的触发。因此,批评话语分析应多从语篇接收者的认知角度来分析话语。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自然》杂志对叶诗文的报道为语料,结合批评话语分析视角和关联理论,分析并揭示《自然》杂志如何操纵读者以利于自己的方式理解话语。研究发现,《自然》报道的操纵策略包括夸大、弱化、模糊化、省略、隐含等手段。这些手段与《自然》的权威声誉、作者良好的论证等叠加在一起,一方面导致读者只能在有限的语境内对信息进行粗浅加工;另一方面有效地阻止了其他语境假设的触发。因此,批评话语分析应多从语篇接收者的认知角度来分析话语。  相似文献   

14.
国内众多新闻传媒专家的研究显示,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存在丑化中国的倾向。而针对中国学者对美媒体的批判,美国相关学者也进行了相应的反击。基于新闻界学者的研究现状,本文拟从语言学角度,运用批评话语分析的语篇分析方法,以美国最大的有线电视网络媒体CNN对中国的新闻报道为例,探析美国媒体对中国报道的典型语言手段,以及由此体现的美国媒体对中国报道的主观倾向。  相似文献   

15.
媒介批评学的新架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建明 《当代传播》2001,(6):24-27,23
媒介批评学引导人们科学地分析媒体活动,并由宏观层面推进到 对新闻作品的分析,使其更具实践意义。新闻理论是新闻活动的历史性反思,而 媒介批评理论则是新闻活动的现实反思。近几年,我国媒介批评理论形成了新的 学科架构,主要包括媒介批评的对象研究、媒介批评的内容研究、媒介批评的方 法研究和传播政策分析。 媒介批评正在引起新闻界和新闻研究界的注意,一支媒介批评家的队伍正 在聚集。管理部门、受众和新闻从业者对报道的强烈反思,转移到如何分析、评价 新闻作品,如何认识传媒行为,已经深人到媒体的各个领域。媒介批评学引导人 们科学地分析媒体活动,让受众正确地理解媒介和新闻,导致媒介观念的彻底变 革和新闻解释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16.
《卫报》(The Guardian)是英国第二大全国性日报。本文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角度分析《卫报》网络版的涉华报道,着重互文性和隐喻,旨在提供一个分析国际新闻话语的新视角。一、新闻传播与话语分析话语承担了两种沟通功能:一种是描述外在的事物,另一种是表达说话者的主观态度。  相似文献   

17.
王佳宇 《国际新闻界》2012,(4):51-56,101
以时代杂志图片新闻《家中的达赖喇嘛》为例,通过整合视觉语法、社会实践分析法理论建立新的理论框架,并在之基础上对图片新闻中的视觉符号的多模态批评性分析做了实证研究。研究可以将传统批评语言学分析的视野扩展到多模态符号的研究。通过理论构建和实证研究,我们不仅可以"阅读"图片,而且能"批评"图片。同时,通过对某些西方媒体利用图片新闻的方式刻意美化达赖、歪曲事实本来面目之行径的揭露,为我国应对某些西方国家在国际传媒领域的意识形态操控提供实证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新闻批评是发挥舆论监督的重要途径,在针砭社会时弊、为百姓排忧解难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新闻批评的语言是实现其社会功能的重要载体,由于新闻批评语言态度、表达方式的差异.而呈现出大众语态、精英语态、主流语态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19.
媒介批评是中国现代著名新闻记者范长江概括和抽象新闻实践、演绎新闻理论成果的重要手段。抗战初期他就撰文批评当时战区报刊匮乏的不良文化生态,在抗战进入第二阶段之后,他又及时撰文对抗战形势下新闻工作的变化进行总结,对报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判断和评述。范长江以是否争取抗战最后胜利作为媒介批评的主要标准,以读者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对新闻传播作出具体评价。其媒介批评透过现象直逼本质,具有极强的理论概括性。  相似文献   

20.
大众传媒话语分析的理论、对象与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众传媒话语分析具有语言符号学和文化符号学两个理论向度。前者涉及到对传媒话语的表层结构、言语行为、会话含义和修辞策略等方面内容的分析,后者涉及到对传媒话语的意识形态及文本“深层结构”的探讨。可以使用的研究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认知分析法、社会文化分析法、批评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等。传媒话语分析是将普通话语分析理论应用于大众传播研究的一个新领域,随着与此相关的研究在我国逐步展开,这一研究领域将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