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陈阳 《丽水学院学报》2007,29(4):22-24,45
侠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的是侠的思想行为精神意识品质等,它的产生与发展是民族处世济世之道的自然体现。辛弃疾作为一个一心壮志报国却受阻于现实的词人,他的词作大量地表现他渴望实现的人生理想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的抱负。构成辛弃疾"词侠"文化范式的是他积极入世的人生哲学及体现在词境词风中的沉郁豪放的渊源。  相似文献   

2.
周济是清代常州词派的理论中坚.他的词作也别具特色,与其理论主张相呼应.他在词中极力体现自己"词亦有史"的见解.通过他的词作可以看到他内心进退出处的矛盾,从而可以认定他的词作在表现"真"这一层面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乡愁"是辛弃疾作品的情感基石."恢复"则是他创作的直接动机.这构成了流溢于其作品中的浓重的"故土情结".文章从两个层面对此作了阐释.一、辛弃疾故土之作的丰厚内涵游移无限的悲患情怀,蕴含深广的民族意识,归依母体的文化精神;二、辛弃疾故土之作的典型特征原型意象的心灵烛照.  相似文献   

4.
李贽首先是一位"好汉",他尚侠,主张作侠而不作圣,有强烈的英雄豪杰心理期待和信仰崇拜,顶天立地,无所畏惧,思想胆力无与伦比.把李贽定性为具有侠义肝胆的"好汉思想家"或"思想之侠"更为确切,也更便于还原李贽作为"异端"、"另类"的本真面目--作为思想家与侠士融为一体的产物,侠之骨、侠之气和侠之精神对其思想个性有重要的支配作用.李贽也是中国古代第一位对侠文学进行集中关注、倾心阅读并系统评论的思想家、文学理论家,"侠"对其文风及文学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李贽的一生,是尚"侠"的一生.李贽的侠,是为国为民的侠.他终身以"异端"示人,只因有着一颗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自古忠臣孝子,义夫节妇,同一侠耳.他以国家为根本尺度来评判人才、女色;以百姓为标准来评判豪侠与英雄,而不世俗地单以成败论之;以识见高低来评判"侠"之大小;他一反常规,认为豪侠也应讲"利","侠"越大,"利"就应越多,从而发挥其本应有的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令狐冲是一个具有现代主体意识的侠客.他具有独立的人格,勇敢地自由选择.他不是儒家之侠,也不是隐士,而是自由的"真人".作者通过他表现了现代人的精神苦闷和追求.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古典文化中颇具代表性的宋词,在文学性和音乐性上都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辛弃疾的词作不仅以豪放风格见长,他的婉约词也是别具特色:没有一味哀怨悲悯,而是将一腔爱国情投诸宇宙大自然与山水之中。本文以辛弃疾《生查子·独游雨岩》许译本为例,分析许渊冲先生的"三美"理论在宋词英译中的运用和体现。  相似文献   

8.
辛弃疾的写水词内涵丰富深厚,抒发出他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寄寓着他感悟到的人生哲理.他灵活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描绘各类水的形态,妙画有生命力的活水,表现水的光色、声响、凉冷乃至香味,尤其善于展开浪漫的幻觉想象,创造神奇飞动、雄伟壮丽或清冷幽静的意象和境界.辛弃疾山水词主要学习和取法屈原辞赋和苏轼诗词.辛弃疾的文学天才与辛勤创作,使其山水词在中国古代山水词史上成就最高.  相似文献   

9.
辛弃疾是我国著名词作家,他的旅游词有极高的文学、文化价值。本文就这方面的词作品从思想性和艺术性及旅游文化价值上作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对于辛弃疾的“以为词”。学界至今意见分歧。这个命题是否成立,作为对辛弃疾词的审美评价有何涵蕴,在学理上应该还有进一步讨论的余地。本检阅了“以为词”说的来源和形成历史,以及在流交过程中所包含的意义;探讨了辛弃疾“以为词”的成因、艺术表现、“以为词”作为创作和批评标准的限度。结论是“以为词”的命题可以成立,但其含义是“把古手段寓之于词”,而不是“词合流”。  相似文献   

11.
北宋时期张士逊曾三次拜相,有过在襄阳、均州生活的经历,在北宋政坛有较大影响,文学创作虽无十分建树,但其生活经历和诗歌创作却是北宋的政治、社会生活、文化、文学,尤其是地缘文化包括道教文化等方面的一个折射,因而对其生平及部分诗歌创作进行考证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译诗的好坏,超出了原诗及原语文化的价值,因为译诗只生存在译入文化中,并从译入文化获得其生命的意义。郭沫若信奉以诗译诗,他的译诗总是个性化的,大多重现了原诗的精神、气韵和情绪,这些译诗是当时最深入、最广泛的、最诗情化的,也是自觉而成熟的。从几首译诗的修改揭示郭沫若译诗的目标性和主体性,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徐国志以《五色土》步入诗坛,其以苦难人生、山乡父老、改革开放及童心童趣为题材的诗歌深受传统化影响,明快朴实,讲究意境和意韵,用语圆熟精纯,但描写异域见闻的诗显得浮光掠影。后期诗歌有较多散化倾向,注重诗的整体象征与反讽、暗喻,强调语言书写的快乐和个人化,从而显出现代派诗作表达内涵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4.
三次贬谪是王禹偁的孤独心灵之旅,他贬谪后的诗歌创作,流露出一种把生命和情感对象化于国家的骚人情结。这是千百年中国封建专制统治下的以屈原为代表的精神文化沉淀。通过对王禹偁骚人情结的分析,以探寻其贬谪后的生命历程和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5.
徐志摩的心理经过了从孤独意识→悲剧意识→死亡意识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单纯信仰与现实之间的冲突是推动他的心理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冲突越尖锐,诗人从乐观心理发展为执着追求的悲剧心理,再到迷惘、颓废、彻底绝望的死亡心理,成为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戴复古一生飘游江海,诗鸣东南半天下。作为江湖诗派极具代表性的人物、台州历史上久负盛名的文学家,其人其诗浓缩了东南沿海及江湖文化的诸多特质:心慕手追、老而益切的归宗情结,闯荡天下、四海为家的江湖本色,身为布衣、敢犯龙颜的民主意识,坚忍不拔、诙谐乐观的草根风格,不拘一格、博采众长的兼容思维。  相似文献   

17.
宗白华的节奏论是建立在生命哲学基础之上的理论,是随着宗先生对生命本体理解的演进而逐渐形成的。它有三个来源:一是西方柏格森的生命美学,二是中国传统的周易生命哲学,三是同时代诗人为建构新诗的形式规范而对节奏进行的研究。这种节奏有其独特的审美内涵,生命力、内在律动和韵律是其主要的构成要素。宗先生用节奏重新阐释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气韵生动”和意境理论,实现了古典美学的现代性转换。宗白华的节奏论有广泛的诗学背景,体现出他对中国文化美丽精神的追怀和对处于多元文化格局中的世界文化的一份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8.
惠特曼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他的诗《一只默默坚韧的蜘蛛》是 《草叶集》重要佳作之一。本拟通过解读该诗,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揭示惠特曼孤独而又坚韧的诗程心路。  相似文献   

19.
明代诗人李蓘及其诗歌创作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Gun是明代后期较名的南阳诗人。他富于才华,为人清高、胸襟开阔,一生喜游山历水,向往恬淡的田园生活。他四十岁以前为官但官职一直低微,颇不得志,四十岁后如愿归隐田园。他的诗可分为感遇诗、山水诗和田园诗等,表达了对游宦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山水、田园生活的赞美与陶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