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什么是IT     
人肉搜索与刺青、美白、护肤、减肥等直接在人肉上施行的种种行为无关。顾名思义.人肉搜索就是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人碰人。人挤人、人挨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变枯燥乏味的查询过程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声呼唤惊醒万颗真心的人性化搜索体验。人肉搜索不仅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揭露某某门背后的真相.  相似文献   

2.
“人肉搜索”引擎是近年来在互联网兴起的一种资料搜索方式,很多人把它误会成单纯的“寻人”机制,而实际上“人肉”的内涵远不止如此,它更多时候代表着依托的载体而不仅仅是要寻找的目标。它是一个依托来自五湖四海的网民而不再依赖网络数据库的新型搜索工具,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为人找人、人间人、人碰人、人挤人、  相似文献   

3.
“人肉搜索”:网络暴力的多重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肉搜索:网络暴力的缘起人肉搜索是猫扑(mop.com)在2001年首创的一种搜索方式。从几年前的虐猫事件、铜须门事件,到2007年底自杀的女白领姜岩、今年的沈阳女以及逃跑教师范跑跑,每次都能搜到巨细的目标人信息。人肉搜索就是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  相似文献   

4.
张娅琼 《新闻世界》2009,(7):135-136
“人肉搜索”是利用现代信息科技,依靠人的力量在网络上形成的信息搜索机制,它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网络暴民”等社会现象。本文试从传播学角度对人肉搜索机制中的“网络暴民”现象进行探讨,并提出关于引导和解决“网络暴民”现象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5.
“人肉搜索”引擎是近年来在互联网兴起的一种资料搜索方式,广义的“人肉搜索”泛指将Google、百度等网络搜索引擎与人工搜索相结合,一切由信息“征集者”提出问题,信息“应征者”回答问题的信息搜索与提供方式.  相似文献   

6.
试从网民心理角度论“人肉搜索”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1年网络社区“人肉搜索”登场以来,在我国网络信息传播领域,其独特的组织形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信息传播的奇迹。从本质上讲,人肉搜索是一种人际传播,不仅是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之间的信息传播,更是网络间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播。对于这一现象,学界更多地是从法学的角度对“人肉搜索与公民隐私权”、“人肉搜索与网站法律责任”以及“人内搜索与舆论监督”等方面加以研究。在本文中笔者另辟蹊径,试图从网民的心理角度对人肉搜索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吴丹琦 《视听纵横》2010,(5):99-101
“人肉搜索”是近几年在网络中出现并流行的新型搜索方式,主要指综合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及网民大规模参与等手段来搜索和共享特定信息的网络活动。“人肉搜索”的出现,一方面显示了网民在网络时代享有的言论自由权和信息传播权的扩大,但另一方面,在网络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8.
人肉搜索是一种利用现代信息检索技术,凭借网络社交平台,通过"人问人、人找人、人挖人、人查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方式获得结果的信息检索方式.要实现人肉搜索须具备以下条件:借助"名站效应"及网站管理者的帮助;所提问题带有一定的社会敏感性;"赏金猎人"之间要有合作精神,并需要专业的分析技术.人肉搜索的良性发展需要政府、社会、网民的多方参与,以及政府的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9.
刘文静 《新闻世界》2008,(8):116-116
“人肉搜索”的基本功能就是通过网络来找到真实的人,然后通过网络将有关信息发布。有人借助这种手段找到了失散的亲友,也有人借此展开“网络大搜查”,将另一些人的个人资料在网上公布,用于攻击后者的某些观点或者行为。此类“人肉搜索”实为“攻击性搜索”。  相似文献   

10.
《视听界》2009,(1):11-11
有“网络暴力第一案”之称的王菲诉三网站案,日前一审宣判,两家网站被判侵权,一家网站免责。这是网络上流行正盛的“人肉搜索”首次推向司法领域。所谓“人肉搜索”,就是网友参与提供信息,借助网络传播信息,查找某人身份、追寻某事真相的“网民行动”。海外媒体对“人肉搜索”的直接描述是一个新造短语“中国特色网上追捕”。  相似文献   

11.
网络"人肉搜索"的发起,源于网民对道德的捍卫、对真相的追求。但目前在互联网上它更多的演变为一种非理性"惩恶"式的网络暴力,引发全社会的忧虑和争议。如何规避网络"人肉搜索"向网络暴力的演变,除了加强法律监管,更重要是要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发挥网络自我净化功能,同时用权变思维发挥"人肉搜索"商业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12.
"人肉搜索"是指更多地利用人工参与来提纯搜索引擎提供信息的一种机制,它具有最大化发挥群体力量的优势。将这种搜索原理用于信息资源开发与共享活动中,可以克服用户在检索过程中遇到的专业知识限制、检索技术限制、可获得资源限制等问题。但由于"人肉搜索"过度开放,因此,需要建立专门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和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人肉搜索"在信息开发及资源共享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不断深化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会变迁的加速、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传播媒介的更新,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社会互动的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肉搜索”作为一种全新的网络信息搜索机制凭借其高效性、创新性、实用性迅速崛起并得到广泛地推广与应用,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从传播社会学的视角出发,着重探讨“人肉搜索”的定义、发展历程、特点及成因,并深入挖掘“人肉搜索”现象中蕴含的传播社会学理论,从而更全面、更透彻地对“人肉搜索”这一社会热点进行诠释。  相似文献   

14.
信息传播的飞快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网络的迅速普及,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而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网络道德"的日渐下降,也是当今社会主要问题之一。网络中的资源共享,言论自由给网民提供了一个释放自己情绪的平台,网民通过各种方式在网络上宣泄不满,发表言论,其中也不乏一些人使用过激的语句和行为。自"人肉搜索"出现至今,引发了很多"网络暴力"行为。本文通过"人肉搜索"的利弊分析,网民心理分析等方法,提出一系列控制"网络暴力"的方法和措施。从网站和社会对"人肉搜索"的引导和利用,到网民自身素质的提升,给"网络暴力"问题带来新的出路。使"人肉搜索"在一个健康的态势下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5.
所谓人肉搜索,就是指更多地利用人工参与,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提供某特定对象的信息的一种机制。目前,多数"人肉搜索"事件针对的是一些负面的信息,通过网络集聚网民的公众力量,查找并公布出某个被遣责对象的个人真实信息,并将网络范围内的声讨转入现实生活中,利  相似文献   

16.
从2001年的"陈自瑶事件"到2008年的"汶川地震"爱心寻人行动,"人肉搜索"这一网络行为的社会影响可谓亦正亦邪。"人肉搜索"在揭露社会丑陋、满足人们个性化信息需求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其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其问题的梳理找出"人肉搜索"健康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17.
“如果你爱他,把他放到人肉引擎上去,你很快就会知道他的一切;如果你恨他,把他放到人肉引擎上去,因为那里是地狱……”最近,这种网络上的“人肉搜索”将互联网搅得风生水起。这种搜索方式,变枯燥乏味的查询过程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的群体性搜索,现实生活中的知情网友便将搜索对象的一切在网上罗列出来。  相似文献   

18.
人肉搜索这一新兴传播方式,既是公民言论自由和信息自由的重要表现,又有可能带来网络暴力,侵犯个人隐私权。网络上的一次次人肉搜索事件早已让世人熟识了这个名词,它的影响也由网络蔓延到现实世界,它所引发的信息聚集现象  相似文献   

19.
林海啸 《大观周刊》2010,(41):135-135
人肉搜索就是网民利用网络强大的信息汇集能力,寻找某个人的基本信息,人肉搜索起源于2001年的陈自瑶事件,其后经过了寻找虐猫女、死亡博客等事件。随着人肉搜索的进一步发展,其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带来益处的同时,弊端也日益突显。  相似文献   

20.
蒋捷 《今传媒》2013,(10):29-30
人肉搜索,是在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信息获取工具和信息交流平台。透明化的信息搜索和处理方式可惩恶扬善,对违法犯罪行为形成震慑作用;同时也带来如侵犯隐私权等种种弊端。人肉搜索模式下信息社会的伦理道德状况值得深思,其产生的伦理冲突亟待解决。该文以人肉搜索为着眼点,力图解析当今信息社会的伦理困境,并提出信息伦理构建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