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大学班集体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当前,大学生班集体建设状况与大学生健康成长需要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要确立把班集体作为大学生精神家园来建设的理念,加强班集体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软环境建设,关注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浪潮下,西方强势文化的渗透侵袭给当代学生带来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冲击.传统文化的复兴对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精神家园的构建具有积极的影响力.本文在分析了当前高校传统文化传播现状的基础上,利用连续三年成功举办全市大学生传统文化展示大赛的实践经验,尝试着通过国学知识型竞赛、传统才艺展示大赛以及传统艺术作品展示大赛等形式在高校进行传统文化传播平台的构建研究,把民族传统文化推广和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优秀民族精神,并以此推广传统文化的社会认知度.  相似文献   

3.
"金课"建设是现阶段高等教育的重要研究内容,通过"金课"建设能够促进高等院校教育的转型发展,实现高等院校的基本教育目标。因此,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该加强对"金课"的认知,分析现阶段高校"金课"建设存在的困境和问题,积极探究有效的"金课"建设实践路径,以此全面达成高等教育教学的目标,促进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  相似文献   

4.
为应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现实困境,以大卫.库伯的体验学习模式为分析框架,尝试将体验学习的经典模式应用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领域,积极探索并提炼出了体验学习模式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基本方式和实践路径,以期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改革提供些许可供参考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网络伦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网络价值取向的矛盾性和网络道德失范.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等特点和现实伦理困境是造成大学生网络伦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对此可以通过加强大学生的道德建设、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和法规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来规范、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促使大学生网络伦理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6.
“文化润疆”丰富发展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为新疆文化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路径更加多样。文章通过调查南疆高校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传承情况,分析高校在传承和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不足和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旨在为新时代南疆高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赓续、弘扬发展提供思路,增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意识。  相似文献   

7.
德性的教化和道德之民的诞生以伦理的精神家园为始点。缺乏伦理认同和伦理信念,丧失伦理的精神家园,以抽象的道德自由遮蔽甚至取代精神归宿,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伦理建设的重大难题和现实困境。故乡作为人们出生或长期居住的地方,本身就是伦理实体的一种现实样态;而在希腊语中被诠释为“返回家园”的乡愁(nostalgia)则是人们形成伦理信念与伦理认同的典型方式,是具有“精神”气质的伦理认同。“留住乡愁”为深陷伦理困境与道德危机的现代人开辟了一条回归伦理精神家园的康庄大道,为个体伦理造诣的提升提供无限可能。  相似文献   

8.
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加强礼仪教育,提高大学生礼仪文化素养,是高校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仪教育可以正确地引导大学生的学习、交往、沟通和求职,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因此,我们应该积极研究礼仪教育和大学生心理,并尝试提出提高大学生礼仪的对策,为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提供一定的建议,以此促进当代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文明礼仪.  相似文献   

9.
高校德育参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主要任务是通过价值教育促进大学生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整合与优化.基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性质和社会现实需要,设计了由生活观念教育、社会价值教育和文化精神教育组成的价值教育层级结构,并提出了当前高校价值教育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志愿服务既有助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又有利于提升个人道德品质、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本文通过总结我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经验、分析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此来推动和实现大学生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孝道在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里是最基本的价值观念,是整个中华名族推崇并尊奉的重要伦理道德规范和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家庭幸福的源泉和社会和谐的基础。这里在分析当前大学生孝道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加强大学生孝道建设的策略,以此促进大学生的德育建设。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创业法律意识培养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大学生创业法律意识培养面临的困境出发,从创业者、教育者、国家层面分析解决办法,为大学生创业法律意识的培养提供探索性出路.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乡村语言的过剩、漂浮和虚狂等语言异化现象造成农村中小学生生存的意义缺失、心灵隔膜、欲望膨胀等精神困境.乡村振兴为重建乡村语言提供了契机,语言存在论为重构农村中小学生的精神家园提供了可能实现的路径:回归本真语言,重建农村中小学生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跨越语言系统之界限,建构农村中小学生多元语言文化主体.  相似文献   

14.
农村社区建设是一个全新且重要的战略部署。由于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治理结构,导致当前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缺乏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指导。根据历史发展,界定新形势下的农村社区内涵,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目标,科学分析农村社区建设制约因素等。从理论和现实角度结合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困境,研究认为重启"知识青年下乡"路径不仅能缓解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局面,而且还能为广大农村建设提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通过对建设农村社区和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可行性研究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的政策选择,实现农村社区和大学生之间的"双赢"。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浪潮下,西方强势文化的渗透侵袭给当代学生带来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冲击。传统文化的复兴对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精神家园的构建具有积极的影响力。本文在分析了当前高校传统文化传播现状的基础上,利用连续三年成功举办全市大学生传统文化展示大赛的实践经验,尝试着通过国学知识型竞赛、传统才艺展示大赛以及传统艺术作品展示大赛等形式在高校进行传统文化传播平台的构建研究,把民族传统文化推广和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优秀民族精神,并以此推广传统文化的社会认知度。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实现就业与创业的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的就业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经过调整,不断趋于合理。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要做到确保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0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万人。这必将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基本的就业空间。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困境,对就业创业问题进行了理论思考,阐述了实现大学生就业创业体系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精神家园是精神家园在大学生个体和群体身上的具象化。面对当前大学生个体和群体精神家园所表现出来的疏离与荒芜问题,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生存实践论为理论基石,建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联动机制,相互嵌入,从而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18.
诚信是重要的社会控制手段,但由于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其社会控制功能在大学生群体中弱化,文章以布劳社会交换理论为分析研究的理论框架,并以理论中的社会吸引、互惠原则和理性原则为主要的分析研究概念,并以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出现的失信现象为例来加以分析,将大学生失信的过程描述为了解对方的需求形成社会吸引的基本条件,非规范地调整自我表现来制造虚假社会吸引,用虚假的"社会吸引"实现社会交换三个基本阶段.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从课程建设、环境建设、制度建设三个层面提出在大学生群体中强化诚信社会控制功能的思路,即探索大学生信用教育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人学是以现实的个人为起点、人的社会存在为场域、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人的实践活动为基础的理论,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构提供理论基础和思维框架。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看,民族精神家园是以实践活动为前提的,能够为中华民族提供心灵慰藉、精神动力和价值指向。应当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精神家园建设立场,以人的全面发展指引精神家园建设,不断提升中华民族的价值信仰和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20.
从学理上阐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于明确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指导方向,整合思想资源,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二者的互动关系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融入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核心元素,马克思主义能够为精神家园的建构提供重要的思想指导以把握方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构有利于实现马克思主义价值的提升与理论的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