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章结合机床企业在生产情况下对工艺信息系统的需要,给出了网络化制造工艺系统的体系框架,分析了系统的功能模块。并针对机床制造企业的工艺特点,构建了网络化制造工艺系统的总体结构,分析了网络化工艺系统的工作流程,开发了网络化制造工艺原型系统,实现了网络化工艺设计、网络化工艺标准化、工艺调整、基于工作流的工艺审批管理等工具集的开发。  相似文献   

2.
随着车辆运行速度的提高,对轮对动平衡要求越来越高,动平衡加工工艺也亟待。本文对动平衡去重工艺及动平衡加重工艺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论述了采用新材料的动平衡加重工艺对生产实际带来的全新改变。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碳纳米管阴极制备工艺及其发射性能进行了综述,对工艺进行了分类讨论.总结了规模化碳纳米管场发射阴极制备工艺应具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钢铁制件表面发蓝的机理 ,对工艺进行了改进 ,分析了工艺规程中各成分的作用以及发蓝工艺维护措施 ,对钢铁制件表面处理有一定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中石化九江分公司含油污泥的性状及成分结构,对含油污泥分别进行了溶剂热萃取、微波处理方法的实验研究,并对其最佳工艺条件进行了探讨,制定相应的工艺路线,比较两种工艺的优劣,得出微波处理油泥工艺具有发展优势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西藏大学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为案例,并在充分考察企业对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生的要求的基础上,归纳和总结了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培养人才的要求,针对企业对人才的需要以及学校人才培养要求对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的培养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对课程设置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探索了该专业培养本科人才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的解析与实验,概括了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工艺参数与加工主要工艺指标之间关系。应当合理设置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工艺参数表值,这对企业生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数控加工工艺与传统加工工艺相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产品的加工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对数控加工工艺和特点及传统的加工和工艺进行分析,充分论述了在零件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中,要发挥数控机床加工工艺的优势,把数控加工工艺和传统加工工艺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3623S综采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存在的采空区内煤炭自燃的问题,提出了对该工作面采取随采随注的采空区注浆工艺方法。介绍了注浆工艺方法过程,简述了注浆工艺过程的控制,总结了注浆工艺过程的注意事项,分析了随采随注采空区注浆工艺效果。  相似文献   

10.
SBR工艺污水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SBR.工艺的特点、适用范围、常见的控制方法做了简要介绍,比较了用于SBR工艺中各种滗水器的优缺点.并借助相关文献的实验数据对SBR工艺的性能做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的方法,对大鳍鱯繁殖期的性腺、肝脏、肌肉的氨基酸和脂肪酸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大鳍鱯雄性亲鱼精巢、肝脏和肌肉中,肌肉中氨基酸总量最高,为40.90g/100g;其次是精巢,为26.38g/100g;肝脏中含量最低,为18.38g/100g。从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来看,精巢最高,占53.41%;其次是肌肉,占52.93%;肝脏中最低,占51.96%。雌性亲鱼肌肉中氨基酸总量最高,为40.61g/100g;其次是卵巢,为22.42g/100g;肝脏中含量最低,为17.04g/100g。从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来看,卵巢最高,占52.85%;其次是肝脏,占51.76%;肌肉中最低,占49.OO%。从脂肪酸组成来看,雌雄亲鱼均为MUFA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SFA,PUFA比例最小。雄鱼与雌鱼的三种组织器官中,所占比例较高的脂肪酸相似,它们是C18:1n.9(油酸)、C16:0(软脂酸)、C18:2n-6(亚油酸)和C16:1n-7(棕榈酸)。研究揭示了大鳍鱯繁殖期雌、雄亲鱼主要组织器官在物质构成上的特性。  相似文献   

12.
孔子的“爱”的思想有两个特征:一是博爱,二是有差等的爱。前者就其对象而言,后者就其程度而言。从其对象看:既是对人的爱又是对物的爱,其中对人类的爱涉及家庭、君臣、朋友之间。有差等的爱源于人类的爱自己和“同感”。孔子之“爱”与墨子之“爱”相比:前者强调爱有差等,后者强调爱无差等;前者比后者更符合人性,更具生活的艺术性;二者的精神实质是相同的。与基督教之“爱”相比:前者温和,后者极端;前者表面提倡爱有差等,实际主张博爱,后者表面主张博爱,实质却是爱有差等。  相似文献   

13.
关于心理生活基本性质和内涵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心理生活是人的现实生活的重要构成。理解心理生活的性质和内涵,必须考虑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人性与心理生活。心理生活是人所拥有和创造的生活。二是自我与心理生活。这涉及到人格与自我,主我与客我,大我与小我。三是认知与心理生活。这包括认知的性质:对象的认知和生存的认知。四是意向与心理生活。意向决定了心理生活的一体性和自主性。五是观念与心理生活。人的心理生活是对意义的追求,意义的基本心理单元就是观念。六是体验与心理生活。心理体验是指感受、感悟、觉解、觉悟、思想、思念、体察、体会等。七是超越与心理生活。人的心理生活有价值的评判、有追求的目标和有超越的品性。八是创造与心理生活。人的心理有双重的创造功能,包括对外部生活世界和对自身心理行为的建构。  相似文献   

14.
以算法为核心的程序(即“信息引擎”)是引领物质生存和发展的发动机;而由“物质能”所负载的“信息能”,是信息世界运动变化的真正动力。这样,就像宇宙万物是物质和信息的对立统一,“能量”则是物质能和信息能的对立统一。在物理学中,有质能转换,在信息学中有信息和信息能之间的相互转换。对于人类社会而言,信息就是知识,信息能就是智能,在知识和智能之间存在某种转换关系。如果说物质能是物理学的一个中心概念的话,那么信息能应当是信息科学的中心概念。在一定意义上说,信息科学主要是研究人类智能的本质和知识创新的机理,信息技术主要是开发一种人工智能技术去替代人的某些脑力劳动。  相似文献   

15.
书法是以汉文字为载体的文化性艺术,它的艺术表现形式,审美标准都是源于中国的传统哲学与文化思想,书法艺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而形成的一门独特艺术。是民族文化、民族气质、民族精神所显现的文化现象。在书法艺术的创作表现中,体现出“写”的恣意与天成,在书法艺术作品中应表现人的精神品质,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书法对修身养性、陶养情性、提升境界的重要性。不能简单地把中国书法艺术看作是一门纯粹的艺术形式,更不能把它看成是纯粹的视觉艺术,否则,书法会失去它的民族性、独特性,也就会失去它的世界性。  相似文献   

16.
象征主义与电影电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象征主义开始在诗歌中运用,后来扩展到电影电视.象征主义强调展示隐藏在自然世界背后的理念世界,要求凭敏感和想象力,运用象征、隐喻、烘托、对比、联想、比兴等手法,通过丰富的形象和扑朔迷离的意象,来暗示、透露隐藏于日常经验深处的心灵隐秘和理念.象征高于隐喻,是隐喻的提升,比隐喻更深刻、更完美、更动人.有道具的象征,有形象的象征,有片名的象征,有色彩的象征,有部分象征,有整体象征,等等.这几种象征各有所侧重,有时交融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人的思维处在与主体、与客体和与自体的三维制约关系中:主体维与对象维结合形成思维中的认识,这是认识论的课题;主体维与自体维结合形成思维中的逻辑,这是逻辑学的课题;而对象维与自体维结合则把认识与逻辑统一了起来,形成思维的具体运行方式,这是思维方式论的课题。当思维客体是辩证的且以辩证思维方法加以把握时,就会形成辩证思维方式。这就是辩证逻辑的对象。它从在本质上是关于辩证思维方式研究的应用逻辑。  相似文献   

18.
儒、道、佛三家的修养观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差异。儒家修养目的是成德成人,修养依据是礼义规范,修养态度是积极修为,修养方法是内省外求;道家修养目的是与道合一,修养依据是循顺自然,修养态度是消解人为,修养方法是致虚守静;佛家修养目的是成佛涅槃,修养依据是佛法戒律,修养态度是虔诚救度,修养方法是定慧双修。三者互相影响,互相补充,共同影响着中国人的修养实践。  相似文献   

19.
在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中,男女两性关系是不对等的,女性缺乏自身的主体性与独立人格,并崇尚单方面的自我奉献与自我牺牲,男性中心主义意识隐约可见,诗歌所表现的爱情观其实与现代意义上的爱情观尚有距离。普通读者往往是从正面意义上来把握这首诗,欣赏、痴爱并歌颂其中所体现的爱情,但却很少能识别其背后隐藏的负面性。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此诗所体现的爱情观就象"罂粟花"一样,表面上看起来美丽绝伦,充满诱惑力,然而其本质上却是"有毒"的,因此也是不值得提倡的。  相似文献   

20.
《周易》是一部占卜之书,但其中所体现的文学批评思想则是相当丰富的。其一是关于文学本质的认识,事实上它同古希腊时出现的文学“摹仿”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周易》中对文学艺术本质的认识也是这种摹仿的观点,而且这种摹仿是对客观存在的直接再现。其二是关于文学体裁,《周易》中所体现的文学体裁思想是后世文学体裁的一个源头。其三是关于情与辞,《周易·系辞》进一步探讨了情与辞的内在联系,辞的风格往往因情的不同而不同。其四是关于文学的审美,《周易》中的审美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八卦的审美卦象;二是断辞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