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七.玻璃钢模型飞机手工成型工艺(3) (六)玻璃钢模型飞机手糊成型工艺实例 实例4:遥控斜坡竞速模型滑翔机(F3F)硬质泡抹塑料机身原模和玻璃钢机身成型工艺  相似文献   

2.
稳鸢 《航空模型》2007,(6):54-57
这架电动遥控竞速模型滑翔机的选材非常有特点——机身是用塑料球棒改制的,成本虽然十分低廉,飞行性能却不错!具体制作过程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简易牵引模型滑翔机是中小学科技体育磐及活动的器材之一。但由于现有套材多用桐木做机身、吹塑纸做机翼,因此制成的模型征飞行撞地后极易损坏。经过多次试飞。  相似文献   

4.
“小飞龙”弹射模型滑翔机是一种无动力模型飞机。它主要由机翼、机身、尾它使用二次发泡材料,保证了机身,机翼有足够的强度。因其结构简单、制作方便,翼展小,爬升高、滑行性能好、留空时间长,深受学生喜爱,并于2008年成为“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航空航天模型竞赛的规定机型。  相似文献   

5.
王彤 《航空模型》2007,(1):21-23
《航空模型》2001年第2期P16—18曾发表过Alisa(阿里赛)小型遥控模型滑翔机图纸。该模型翼展1500毫米可手掷起飞,也可用Hi—Start弹射装置弹射起飞;机翼翼型选用$4083;使用两通道遥控设备控制方向舵和升降舵。模型设计合理,制作比较方便。机翼为传统的轻木构架结构,有三折上反角,使用两颗螺栓与机身固定,提供了较好的强度,且调整很方便。机身分为两个部分,前机身为层板隔框轻木蒙板结梅后部为碳纤尾管。这种结构在提供高强度的同时可减轻重量,有利于提高飞行性能。尾翼布局比较独特,采用了在小型模型滑翔机上很少使用的T型尾翼设计,可拆卸,方便运输。这种设计不仅可使水平尾翼避开机翼气流的影响,在失速状态下更容易改出;还可为重量轻、翼载荷很小的Alisa提供更好的操控性能,也更适合经验不足的爱好者体验滑翔飞行。本文对该模型的制作、调整和飞行过程做一比较详细的介绍,供喜欢遥控滑翔机模型的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6.
P3T是普及级遥控弹射模型滑翔机。它因无噪音、无污染、经济实惠,而深受广大航模爱好者的喜爱。它由机身、机翼、尾翼和遥控设备等四部分组成。以下介绍放飞P3T的一些小窍门。  相似文献   

7.
P1T弹射模型滑翔机的制作是航模运动的入门阶梯,也是航模启蒙的重要课目。通过制作弹射模型飞机,可以使青少年初步学习并掌握简单的航模制作原理、技术工艺过程及模型的调整和飞行原理。在长期从事航模教学和训练中笔者发现,青少年制作弹射模型时通常会遇到三个难点:机翼上反角的准确切削、机身翼台部分的切削加工和机翼的组装。  相似文献   

8.
卢征 《航空模型》2010,(3):56-59
四、薄壳结构遥控模型滑翔机的组装 6.装配机身 薄壳结构遥控模型滑翔机分为有动力和无动力两类。有动力类模型滑翔机通常机头较短,外形尺寸也比无动力类小。  相似文献   

9.
机翼与机身的连接方式是机翼制作的关键,本文第二部分已介绍过机翼前端采用插接方式与机身固定(《航空模型》2009年第12期19页图61、图62)。为此,笔者特别设计了一对“L”形零件固定在左右机翼翼根处,作为机翼与机身的固定插接件。  相似文献   

10.
《航空模型》2013,(12):26-31
一、项目及竞赛规则简介 遥控手掷模型滑翔机常被模友们称为DLG(Discus Launch Glider),由操纵手通过固定在模型机翼上的手柄销抛掷升空,依靠作用在机翼上的空气动力产生升力滑翔飞行。这种模型滑翔机没有动力装置,依靠地面操纵手用无线电遥控器操纵控制飞行。  相似文献   

11.
实例2 用表面毡做外壳夹层的空腹薄壳机翼结构的F3B国际级遥控模型滑翔机玻璃钢机翼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12.
上一篇介绍了弹射模型滑翔机机翼上反角切削模具的制作,使用该模具可以很容易地加工出精确的机翼上反角。接下来的工作是把左右两片机翼按加工好的上反角粘接组装起来。传统的组装方法一般采用纯手工方式:先将一侧机翼用大头针固定在平整的桌面上,再将另一侧机翼上反角切削面错位变形。图2就是常见的几种典型错误。  相似文献   

13.
机身:模型飞机的机身样式很多:舱身结构(即盒式结构或框架蒙板结构)外形规则,较为常见;板身结构简单,易于制作;杆身结构则多用于模型滑翔机。本文这架模型飞机的机身采用舱身结构(图26),下面介绍其绘制过程。  相似文献   

14.
袁伟 《航空模型》2005,(2):44-45
国际级橡筋模型滑翔机(F1B)的飞行可以分为动力爬升和滑翔阶段。动力爬升阶段是指模型滑翔机以运动员事先绕紧的橡筋为动力,用橡筋释放所产生的能量带动螺旋桨转动产生拉力,使模型飞机以小半径右盘旋上升。当模型滑翔机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橡筋的能量已释放完,螺旋桨停止了转动,这时爬升阶段结束;而后模型滑翔机自动进入平稳的下滑阶段,也就是滑翔阶段。完美的爬升轨迹需要机翼的好扭与螺旋桨的右拉力线之间配合恰当;而滑翔阶段也需要模型飞机的机翼有一定的好扭,以使其具有良好的滑翔性能和“吃”气流性能。  相似文献   

15.
《航空模型》2007年1~3期曾连载过王彤的《Alisa小型模型滑翔机的制作调整和飞行》。文中介绍的模型滑翔机翼展1500mm,飞行质量不足350g,翼载荷很小,飞行起来相当轻松;且机翼为传统轻木结构,制作容易,材料易找,十分适合初学者。  相似文献   

16.
留念     
在牵引模型滑翔机比赛中,如果模型的强度不够,在爬升时很容易出现机翼折断的情况。在2018年国青赛中,突如其来的大风,使一架刚刚爬升不久的模型机翼突然折断坠毁在草地上。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只见这位小选手不慌不忙,马上掏出手机,拍照留念。  相似文献   

17.
七、上单翼、中单翼和下单翼的结构与气动特点 在前面所介绍的各种飞机中,有的机翼在机身上面,有的机翼在机身下面,而有的机翼从机身中间穿过。读者不禁会问:为什么不同的飞机机翼和机身的上下相对位置会采用不同的方式?这就要从上单翼布局、中单翼布局和下单翼布局的结构和气动特点说起。  相似文献   

18.
任南 《航空模型》2009,(10):25-27
大多数航模爱好者制作的模型滑翔机都采用非全动水平尾翼,即水平尾翼由升降舵和水平安定面两部分构成(图1),两者间由铰链连接。这种结构虽容易控制重量,且制作简单,但要求有成熟的图纸和相对较高的制作精度,且不便于调整模型滑翔机的飞行性能。若制作精度不高,则机翼和尾翼的相对角度可能并非最佳值,飞行时需通过调整升降舵偏角来修正。  相似文献   

19.
卢征 《航空模型》2009,(1):44-46
F3F项目 F3F是F3B衍生出的另一特色项目,英文名称Radio control slope soaring,即无线电遥控山坡竞速模型滑翔机。顾名思义,F3F项目一般在山坡、海岸等有一定高度差的地方开展比赛。一般的滑翔机项目,模型大都在高空盘旋飞行,需要一直仰头观察;而F3F项目因其特殊的场地条件,选手所处的位置相对较高,模型飞行中往往与选手在同一水平面内,有时甚至会从其“脚下”飞过(图1、图2)。  相似文献   

20.
《航空模型》2018,(3):49-49
X8飞翼模型的机身使用了类似蜂巢结构的复合材料,不仅令其外观靓眼,而且更坚固耐磨。机翼前缘以复合材料包裹,起到了牢固机翼的作用。此外,机身还使用高密度EPO材料,内部隔离出伞舱、设备舱等空间,便于模块化安装。该模型可用于遥控飞行或第一视角飞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