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国古典舞是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在戏曲武功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舞蹈类型,它的本体为武术,其中还残留着武术的气息。基于此,文章重点分析了中国古典舞基训中戏曲武功元素的融入,加深了人们对武术和古典舞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戏曲学校(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成立于1954年3月,是一所以培养戏曲表演人才为主的,多剧种、多学科的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艺术学校。建校五十余年来,开设了京、昆、越、沪、淮、评弹、木偶、儿童剧、话剧影视、模特等表演班和戏曲音乐、舞台美术、武功师资、艺术  相似文献   

3.
在1950年代两岸三地的学界中,曹聚仁的《文坛五十年》秉持中立客观的态度书写中国现代文学史与众不同,独树一格。而其对新戏曲、新歌剧、历史剧等方面的叙述仍为当下的现代中国文学史撰述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舞始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融合了戏曲与武术,经历了长期的传承、整理、精炼和不断的创新与丰富下,形成了我国具有独特的中国传统古典特色的舞蹈艺术形式。本文主要探究古典舞教学中多元化训练方式。  相似文献   

5.
水袖是演员戏服衣袖前端的白色部分,原是代表古人衬衣的衣袖。一般戏曲服装上的水袖,长度仅为五十多厘米。作为主要表演手段时所运用的,是特制的长袖,一般长约一米,宽六十余厘米。在欣赏戏剧时,往往看到演员们常运用大幅度的形体动作,配合着冲袖、甩袖、翻袖、转袖等功法,完成了一个个高难度的技巧表演,借以表达愤怒、忙乱和激动等不同的感情。在戏曲中的许多剧种里,  相似文献   

6.
顾青梅 《文教资料》2005,(31):147-149
伴随明清戏曲的高度繁荣,中国胡琴的发展达到第一次高潮,无指板的胡琴类拉奏弦鸣乐器,善于用吟、揉、绰、注等手法来表现音乐中音高、力度、音色的变化,能很好地衬托戏曲声腔,在后来的不断实践中,胡琴类乐器占了戏曲类主奏乐器之大半:胡琴发展的第二次高潮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刘天华先生将南胡带入学堂(后称呼为二胡),其优美凄婉的音色、轻便易携的形制深受各阶层人民的喜爱,广泛的群众基础使之在近代一跃成为中国民族乐器之首;当胡琴得到广泛使用之时,它的理论研究相应出现,自五十年代起,胡琴相关的信息陆续通过文字方式叙述、分折和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7.
书一直开着,任视线呆呆地停留在那触目惊心的一页: 1927年6月2日约11点在颐和园鱼藻轩,王国维自沉昆明湖,随身遗书:“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事变,义无再辱……”什么?死了!一代学者王国维自尽死了?! 我不禁想起初读静安先生时的情景:仿佛几个星期前他还在思辨哲学,推敲词话,品评戏曲,  相似文献   

8.
古都金陵,十里秦淮,巍巍钟山。山明水秀间,江苏省戏剧学校宛若一朵娇艳的艺术奇葩绚丽绽放。国家文华奖、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电影华表奖、百花奖……这里是艺术的殿堂;戏剧名家、影视明星……这里是人才的摇篮。五十年春华秋实,五十载薪火相传。江苏省戏剧学校成就了辉煌,更走出了一条"立足本行、精办戏曲、服务社会、科学发展"的名校成长之路。走近这所艺术名校,我们感受到的正是:生旦净丑,唱念做打,不尽梨园春秋;知行并重,德艺双馨,这方艺苑独秀。  相似文献   

9.
枫杼 《初中生》2013,(13):14-15
悦读提示:看到此文标题,是否感觉有些莫名其妙?"长袖善舞"不跳舞,那干吗?别急,认真往下看嘛!水袖是演员戏服衣袖前端的白色部分,原是代表古人衬衣的衣袖。一般戏曲服装上的水袖,长度仅为五十多厘米。长袖则是特制的,一般长约一米,宽六十余厘米。在欣赏戏剧时,往往看到演员们大幅度的形  相似文献   

10.
为了深入分析当前戏曲改革在校园戏曲教育中的得与失,在梳理当下戏曲改革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造成戏曲改革的现实原因:戏曲传承保护百家说、传统戏曲演出程式化的独特性、传统戏曲演出形式的多样性、戏曲改革失败的前车之鉴、对戏曲改革缺少必要的认识;提出了戏曲改革在校园的发展路径:多元共治理念引领高校校园戏剧发展、地方高校要建设大学生戏曲社团,拓展戏曲学生观众等,促进戏曲改革在校园教育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文章整理了20世纪50-90年代我国戏曲艺术的研究状况,总结了戏曲研究在戏曲通史,戏曲断代史,戏曲作家及作品,戏曲发展规律等9个方面的成果。20世纪的戏曲研究日渐深入、体系愈益完备,戏曲学日趋成为中国思想文化、艺术美学的重要部分。80年代以后,戏曲研究中对戏曲的本体性渐渐忽略。在理论上,一定时期对戏曲本质有很充分的评价和估计,但在实践中,戏曲本体问题并没有在研究中贯彻。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引入戏曲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优秀戏曲文化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戏曲鉴赏能力。然而,目前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戏曲教学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小学生对戏曲艺术感到陌生。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戏曲教学中可以为学生精心创设一个优质戏曲教学氛围,利用讲故事形式开展创新化戏曲教学,在戏曲教学中融合时尚流行元素,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增强教学效果,注意戏曲教学和其他科目的联系,提升自身素养创新高效戏曲课堂。  相似文献   

13.
书一直打开着,任视线呆呆地停留在那触目惊心的一页上——1927年6月2日约11点,在颐和园鱼藻轩王国维自沉昆明湖。随身遗书:“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事变,义无再辱。……”什么? 死了?!一代学者王国维自尽死了! 我不禁想起初读静安先生时的情景,仿佛几个星期前他还在辨思哲学,推敲词话,品评戏曲,考释经史。从哲学到文学,再到经史,一路  相似文献   

14.
齐莹 《甘肃教育》2022,(14):70-74
戏曲是我国重要的音乐艺术形式,戏曲演员在学习和掌握戏曲演绎的基本功时,需要重视视唱练耳。视唱练耳可以帮助戏曲演员提高对戏曲的准确理解和掌握,提高戏曲演员的感知和表现能力。视唱练耳作为戏曲演员的基本功,需要戏曲演员在不断进行看谱能力和听觉能力的训练中,有效提高综合能力,能帮助戏曲演员准确把握戏曲内容,进而呈现给观众更有品质的视听盛宴。  相似文献   

15.
作为我国传统的艺术形式,戏曲艺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杂技等各种艺术因素,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然而,在戏曲艺术实践不断成熟、不断完备的情况下,我国戏曲理论却始终停留在以戏曲局部的音乐性与文学性统观戏曲艺术整体的框架中。李渔的戏曲理论则首次突破了这种传统的戏曲理论研究格局,以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为基点,涵盖了戏曲艺术本体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的内容。李渔戏曲理论从文学属性的倚重到戏曲本体的回归,标志着我国的戏曲艺术在理论上达到了艺术本体自觉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从戏曲分类角度来说,我国戏曲包括彩调剧、藏剧等诸多著名曲种。新时期观众甚少了解这些戏曲,更不了解戏曲如何演变成现在的音乐以及音乐在戏曲中所起的作用。在我国传统戏曲中,类似于《贵妃醉酒》等经典剧目众多,但只是文字抒发的一些情感,没有用词曲的方式唱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音乐对于戏曲变革中的重要性。正如《亦腔亦史:音乐在戏曲继替变革中的作用研究》中所指出的那样,戏曲的历史是音乐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正从戏曲分类角度来说,我国戏曲包括彩调剧、藏剧等诸多著名曲种。新时期观众甚少了解这些戏曲,更不了解戏曲如何演变成现在的音乐以及音乐在戏曲中所起的作用。在我国传统戏曲中,类似于《贵妃醉酒》等经典剧目众多,但只是文字抒发的一些情感,没有用词曲的方式唱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音乐对于戏曲变革中的重要性。正如《亦腔亦史:音乐在戏曲继替变革中的作用研究》中所指出的那样,戏曲的历史是音乐的历史,音  相似文献   

18.
在近代,戏曲观念的建构和嬗变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在近代前期,文人的戏曲观念仍然较为传统,大多将戏曲看作是传统诗词的变体;20世纪初,戏曲改良运动极力提高戏曲的社会地位,使国人的戏曲观念实现了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型。王国维的戏曲研究则从学理上确定了“戏曲”的内涵,奠定了现代戏曲学的基础;五四运动以后,戏曲观念的核心从启蒙转向救亡,从西化转向民族化,戏曲的政治属性被不断强化。  相似文献   

19.
戏曲在元代至为繁荣兴盛。元代文人对于戏曲的推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戏曲创作者和表演者极大关注和褒扬;二是肯定戏曲的社会政治和道德教化的功能,促进戏曲向传统文化贴近,以提升戏曲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20.
戏曲与电视结缘,正如其与电影的结合一样,是渐趋疏离的;同时,戏曲与电视的结缘,站在戏曲的角度,更多了几分悲凉的意味.电视一直在选择戏曲.各类形式的戏曲电视节目,终究不是戏曲本身,它们对于戏曲的传承发展起到的都是外因作用.退一步讲,即令戏曲与电视结合真的产生了新的艺术样式,逻辑上讲,也肯定是对戏曲的异化了.从剧场戏曲的角度探讨其与电视结缘的命运,当"文学、音乐、戏曲、曲艺在各种栏目和节目中成为点缀的元素"时,当我们还想保留纯艺术的戏曲时,应该更多考虑的是电视对于戏曲的功能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