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4 毫秒
1.
在传统阅读教学的模式下,学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读者”。众所周知,传统阅读教学一般遵循这么一个流程:老师先来阅读文本——即钻研教材,然后将自己阅读所得写成教案,上课时再将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原原本本地灌输给学生。学生接受的是老师对文本的解读,而不是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在此情形下,学生哪里是真正意义上的“读者”呢?字入目。遇到含义深刻的句子还可以想一想再接着读。有不认识的字可以查查字典。”在学生差不多读了两三遍之后,他又请了几位同学分段读,学生读错的地方,教师相机予以点拨。二、激励质疑问难,引导读中感悟古人云:…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是“学生接近、理解文字,感受语言魅力的舞台”。文本是一个全息元,只有在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质疑,合作释疑,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入的阅读,才能有更深的感悟。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教师把重点引向对青海湖梦幻般的神奇美的探究,引导学生自主感悟,激发情感,让学生在纯真的阅读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可见,感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多向感悟,从而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呢?一、在“空白”点感悟这里所说的“空白”就是指文本提供的想象和感悟空间,是语言文字的画外之音、弦外之音。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内容可以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走进语言文字的深处,和文本进行对话,和文本中人物的情感产生共鸣。如《狼牙山五壮山》中有这么一句“: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靠近了,才命令狠…  相似文献   

4.
李军 《学语文》2010,(4):24-24
朱熹说“学者读书,须要将圣贤言语,体之下身”.强调体验和感悟。当今我们在实施《语文课程标准》的实践中,教师也应当引导学生与文本开展对话,帮助学生在课内外通过自主的感悟完成阅读,从而提高学生体验、思考和创造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感悟.感悟是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历对文本的一种心理体验.是对文本所含意蕴的独特解读.更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体现。如何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体验感悟呢?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感悟式教学”以引导学生充分感知为前提。以刨设情境,让学生深入思考解破疑惑为关键.以获得顿悟为目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基于文本的教学,因此引导学生正确。读懂。文本。是进行感悟式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刨设种种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由此开始产生听讲的兴趣、想说的欲望、合作探究的心情.为。有感而悟“打下基础:或通过巧妙的澡堂设计,让学生在阅读、思考、  相似文献   

7.
《学会合作》是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一课。一、教学目标1.通过开展活动,引导学生明白“合作”的含义,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合作”; 2.通过开展活动,让学生感悟“合作”的重要; 3.通过“合作”活动,学会“合作”技巧。二、教学过程1.感知生活,生成意识。  相似文献   

8.
《老师领进门》(浙教版第十一册)是当代作家刘绍棠先生的作品。文章通过具体事例的娓娓叙述和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画龙点睛”,表达出作者对田老师深深的感激。基于此,笔者认为,本课的教学应该着力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感悟与体验,使他们经历充分的语言实践,主动积累语言,体会到作者40年来不变的感恩情怀,从而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9.
语文学习具有重感悟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习文本语言.让学生因意会、理解、体验而有所领悟。笔者以人教版第八册《生命生命》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感悟.让感悟成就阅读教学的精彩。  相似文献   

10.
语文探究性学习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采用“问中学,学中问”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即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读书、体验、感悟、发现;然后在读书、体悟的过程中,再生疑、解疑;解疑之后再设疑,课后探究。通过这样一个螺旋上升的学习过程,以达到对文本深层含义的理解、感悟,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体验式”阅读课堂中,应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与体验来引发思考、形成感悟,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应确保学生在教学中的情感体验要在亲历中形成。“体验式”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激情诵读,品读文本的韵味;构建趣味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知文本的深刻意蕴;链接读写环节,使学生在情感感悟中增强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堂教学,是基于文本的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读懂”文本,是进行感悟式教学的一般要求。学生自读和教师导读,都离不开“悟”。读悟是感悟式语文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互动”在“感悟”中生成,“感悟”又在“互动”中升华。在学生感悟文本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教学...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告诉我们,要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走进文本,吸收文本精华,丰富精神世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读”和“悟”这两条主线,将阅读教学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生活体验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真正融及心灵。  相似文献   

15.
王莉 《教师》2012,(6):75-75
如何对文本进行解读和感悟呢?对文本的解读与感悟从某种意义上就是面对文本时的“入”与“出”过程。“入”就是解读文本,就是走进文本,充分与文本“对话”;“出”就是感悟,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对文本实现真正的参与、真情的体验、真切的感悟,完成对文本阅读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研读文本.学生很多时候依旧游离在文本之外,或是不能更深层次的品词析句,或是不能透过文本得到深刻的感悟,或是对文本的理解产生歧义。这时,学生的阅读思维便会进入“瓶颈”状态,遭遇阅读教学“冷场”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加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要关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亲密接触。阅读文本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前提,只有通过与文本的“零距离”接触,学生的感触才是“原汁原味”的,才是“超级震撼”的。而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和情操的熏陶都是源于对文本的解读,文本给学生提供了阅读、思考、感悟的客观条件,而学生也从文本的解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读中感悟则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们应该努力让学生通过读这种形式,去亲近文本、走入文本,调动学生思维与情感的参与,让学生把文本与直接和间接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进而对文本产生富有“个人意义”的感悟。为此,阅读教学要切实有效地引导学生去读文悟文。  相似文献   

19.
记得第一次上这篇课文,我主要是抓住题目“番茄太阳”质疑,让学生读读找找文中几次写到“番茄太阳”,结合课文朗读感悟这三次“番茄太阳”的含义。这样上的结果是学生仍与作者有很大的距离。感觉是教师在硬拽着他们学习。而学生始终在文本之外看别人的故事.更不要说产生心灵的震撼了,而我自己读课文时,心里则涌动着一种感动、感激。那该如何将我这种成人式的感激与感动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与我一起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走进人物的内心,真切地去感受一番,真情地为他们的欢笑而欢笑,为他们的悲伤而悲伤呢?  相似文献   

20.
理解文本的过程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加以引导,才能提高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感悟。那么,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要怎样引导学生文本阅读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促进学生成才呢?笔者认为有“三大法宝”可以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