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乃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教师既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基础,更是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原动力。目前,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是我国基础教育选拔教师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在目前,东莞的教师公开招考制度存在着一些仍然不完善的地方,如教师资格证制度的不够完善、教师公开招考的报考条件存在问题、考试的内容与形式等。而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试着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查阅、访谈与问卷调查确定中小学教师招考评价标准问卷的主要维度。该问卷包括了五个维度:能力、知识、思想道德、身心健康和个人背景。编制的中小学教师招考评价标准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用于中小学教师招考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3.
教师作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应具备从事教师行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即知识胜任力、教学胜任力和道德胜任力。然而,作为当前各地中小学招聘教师主要途径的教师招考,存在报考资格专业性不强、招考方式单一、招考内容有限等问题,无法遴选出具有教师胜任力的新任教师,从而无法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从教师胜任力的视角,对招考制度提出创新招考形式、丰富招考内容、加强教师招考监督等改进设想。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首次采用考试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农村小学教师,对加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如何科学、准确、规范、公正地命题,保证教师公开招考的命题质量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对一般考试项目考试质量的命题误差的分析,以及对考试命题质量控制措施的研究,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着力探究以五维度对农村小学教师公开招考命题质量实施控制,以确保教师公开招考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西藏教育》2009,(5):48-48
4月30日下午,自治区教育厅在拉萨召开拉萨市、山南地区、林芝地区2009年从高校师范类毕业生中双向选择、公开招考中小学教师工作协调会。自治区教育厅领导、拉萨市、山南地区、林芝地区教育(体育)局主要负责同志和师资(人事)科科长、教育厅相关处室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日前,一份由绍兴县教育局出台的《2008年师范类毕业生公开招考办法》,出现对被录取人有住房条件要求的条文,遭到不少教师的质疑。此次招考对象为“2008年绍兴县户籍的应届师范类毕业生和2007年绍兴县户籍师范类毕业生在当年度公开招考中未被录用的人员”。  相似文献   

7.
近年,陇南市每年约有50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回原籍,且以20%的比例逐年增加。陇南市委、市政府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问题列为市上所办的实事之一,认真落实优惠政策,积极开辟就业市场,多轮驱动安置就业。通过招考选拔进村入社区、“三支一扶”,即支农、支教、支医和参加扶贫工作,安置毕业生和在毕业生中选拔一批特困生在农村一线服务两年再就业,公开招考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缺编人员等措施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目前,已招考基层中小学教师2340名,进村(社区)工作人员和“三支一扶”工作人员330名,乡镇卫生技术人员603名,其中全市2007年已安置大中专毕业生就业3293名。  相似文献   

8.
2003年,鄂州市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全国、全省、全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 坚持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创新。继续实行教师聘任制,逐步完善“三考”(考试、考评、考核)办法;严把教师进口关,实行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择优录用教师;建立和完善校长、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实行城内、区内、乡(镇街)内条件好的学校  相似文献   

9.
进入新世纪以来,教师职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其岗位竞争也愈加激烈。与此同时,新的时代背景对教师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质量,教师招考已成为各地聘任中小学教师的重要途径,这对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具有积极性。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教师招考表现出形式应试、内容片面、招考对象专业性不强等问题,需要教育职能部门和相关教师培养机构完善政策,注重教师性向和德性考查,强化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和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加快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英语教师教育就业市场面临供大于求的局面。针对全省公办中小学新任教师统一招聘考试(简称"全省统一招考")政策,福建省普通本科院校开始对英语教师教育进行反思。分析对全省统一招考的要求、内容和目的,结合某大学英语教师教育现状,建议普通本科院校的英语教师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安排和就业指导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培养出卓越的专业化教师,缓解师范就业难题。  相似文献   

11.
稳定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石。研究采用中西部5省16787位在职教师的调查数据,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教师选拔方式、学校保留策略对中小学教师留任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城乡教师的留任意愿存在显著差异;通过不同选拔方式进入教师队伍的教师留任意愿存在显著差异,且存在城乡异质性;学校保留策略对教师留任意愿均存在显著影响,且城乡样本无显著差异;学校综合办学水平越高,教师留任意愿越强;学历越高,职称越高,年龄越小的教师留任意愿越低。研究建议:城乡地区采取差异化的教师补充方式,县城及以上地区在公开招考教师之余,通过“定向培养”和“代课教师转正”方式扩大高质量教师供给,缓解县城学校大班额现象;乡镇和村屯要以公开招考为主,将招聘符合教师质量要求的代课教师作为重要的补充方式;学校要运用多样的保留策略,增加教师职业发展机会、决策参与程度和行政支持力度,减轻教师工作压力或稳步提高教师薪酬;学校管理者需重点关注新任职、高学历和高职称教师的发展,提高教师留任意愿。  相似文献   

12.
地方     
《教育》2011,(25):13-14
安徽:规范补充公办中小学教师程序近日,安徽省教育厅就进一步规范该省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工作提出具体意见。意见表明,全省公办普通中小学校(含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和幼儿园)补充教师,除国家和省另有规定外,一律实行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信息统一向社会公布,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9月,会宁县城因城区新建学校师资补充需要,向县辖区内各乡镇学校公开招考选拔一批农村教师进城任教。在这次招考中,我很幸运地"过五关斩六将",最终成功"晋级"。在农村中小学教学一线摸爬滚打了十五载,这次终于功德圆满,圆了"进城梦"。然而,机遇总是与挑战并驾并驱,我刚进城工作换新岗位,就撞上了两大拦路虎  相似文献   

14.
黄罗家 《生活教育》2014,(16):127-127
正孔子曰:"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得其上,必求上上"。卓越教师的培养需要不断努力、积极进取、不断搏击和完善追求培养的目标。培养卓越教师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理想和追求。目前,教师培养工作面临诸多困惑,首先是学龄人口下降,需要的中小学教师随之减少。其次是教师资格证的取得必须经过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的考试,中小学教师的录用必需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再次是学生用几年青春时光、家长花费几万元的血汗钱,毕业却  相似文献   

15.
在法国,中小学教师属于国家公务员,谋求教师职位,须经过严格的认定程序,如在招考条件方面有4项规定。符合条件的学生,报名后参加由学区组织的入学考试。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中国研究生教育年度报告(2016)》子报告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对不同招考方式博士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读博期间硕–博连读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显著高于本科直博生和公开招考生,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博士生一、二年级,到博士生三、四年级这种差异逐渐消失。具体到各个学科,人文社科的本科直博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优于硕–博连读生和公开招考生,工学类的硕–博连读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强于本科直博生和公开招考生,但这种优势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减弱至消失;理学类三种招考方式博士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对于张承地区由于“流师”潮而引发的教师队伍“贫血”问题,可以充分利用刚启动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由政府组织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教师。张承地区教师的待遇相对于  相似文献   

18.
加强大学与中小学合作(U-S合作)已经成为教师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我国U-S合作虽然较为普遍与多样,但是只有为数甚少的合作达到了一定深度,尚存在诸多问题。建立共同愿景、加强文化融合、健全运行机制、践行驻校教师模式对有效推进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培养教师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础教育实行新课程改革之后,农村中小学教师诸多不适应的现状已经显现,农村教师的教育培养工作也面临着较大困难。文章通过对湖南省部分农村中小学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及农村教师队伍素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必须从五个方面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和培养。  相似文献   

20.
《云南教育》2010,(19):9-11
各州、市教育局: 为保障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义务教育专业课程与在职中小学教师非学历培训课程学分互认试点工作在云南顺利推进,提升我省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和综合素质,根据《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义务教育专业课程与在职中小学教师非学历培训课程学分瓦认试点工作的通知》(云教师[2010]6号)和《云南省招生考试委员会关于开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义务教育专业(专科、独立本科段)考试的通知》(云招考[2010]5号)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