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乔也 《成才之路》2011,(13):3-I0001
过去,人们都称读书人为书生。在那些文化不发达的年代里,读书尚是一件比较高雅,且成本代价比较高昂的事情,因此,读书几乎只是少数贵族或有钱人的专利。当然,随着开科取士的推行,也有一些贫寒之士进入读书人行列。不管怎么说,读书人只是少数。于是乎,书生在普通人的眼中便成了特殊的人群。由于书生在行为举止上、接人待物方式上都  相似文献   

2.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把读书的功利价值说得十分透彻。而依照这种功利的价值读书,天下的读书人,将难有追求平等、自由的公民情怀。接受教育,成为实现功利价值的途径,而教育也就变为谋求更高社会地位、获取特权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书读完了?     
莫斯 《成才之路》2011,(7):25-25
偶然在书店里发现了一本书名很狂的书:《书读完了》,作者是高级读书人金克木老先生。我很是纳闷,一生以读书为乐为业的大书生金老爷子为何出此狂言甲翻开这本多谈读书的文集,开篇,金老先生就讲了他同感很深的传闻:历史学家陈寅恪年青时曾去拜访老历史学家夏曾佑,那位老人对他说:。你能读外国书,很好;我只能读中国书,都读完了,  相似文献   

4.
<正>喜欢"书生"一词。"书生","书生",为书而生。一个为书而生的人,自然应将每年的"世界读书日"看成是自我的节日。节日到来之前,照例要思考关乎读书的问题。关乎读书,本"书生"有如下四句忠告——一、人要不读书,赛过一头猪。这句话,是我们的"家  相似文献   

5.
我的读书观     
成功,是从古至今所有读书人所向往的。但古语也有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从前,有那些为了光耀门楣荣华富贵,为了精忠报国或为民谋福而扎在书堆里,过了“十年寒窗”的书生。他们读书正所谓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高官禄,书中自有颜如玉。”而今的读书人则是些胸怀大志,高瞻远瞩的青少年。他们读书不仅为了个人理想,为亲人,更多的是为了自己的祖国。为个人,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生活在一个“落后就要挨打”的科技社会里,没有文化知识就会成为社会的包袱,人们眼中的莽夫,最终被社会所淘汰。为亲人,是因为读书是做儿女不能推卸的责任,是为亲人争光的好机会。为祖国,是因为她的未来便是自己的未来,而这也就说  相似文献   

6.
书生 读书人的通称。《三国志·吴书·孙权传》注云:“(赵)咨曰:‘吴王……虽有余闲博览书传,籍采奇异,不效书生寻章摘句而已。’”“白面书生”指年轻、阅历浅的文弱书生。  相似文献   

7.
朋友不是书,书却是朋友。书是静态的挚友,书是向上的导师。读书是智力的延伸,读书是智力的深化。读书是人格的辉煌,读书是奉献的增值。读书人须以书籍为友,以诚相待,神交至乐,促膝谈心,延年益寿。孔子“韦编三绝”,可谓好学不倦,老有所乐。  相似文献   

8.
似我这种读书人,愧生近五十年,身无长技,终年无非是与书打交道:买书借书读书教书偶尔也写写书。面对一房间的大大小小厚厚薄薄的书,感情常常很复杂。人们常讥笑读书人是“手无缚鸡之力”,又道“百无一用是书生”。连读书人的鼻祖孔夫子亦曾蒙羞于此,《论语·微子篇》载述: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可谓一语中的。但英国人培根却说:“知识就是力量。”与上述说法大相径庭。考诸人力,盖得其二:体能之力与脑能之力。后者是无形的,眼睛直接看不到,便容易被轻视以…  相似文献   

9.
黄鸿彬 《新教师》2019,(12):78-79
书桌,是读书人的必备之物。能拥有一张书桌,应该是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事情。笔者虽不敢以读书人自居,却对读书孜孜以求,每天少不了以书为伴,努力做个有学问的人。因而也对书桌有深切的关注,希望每个人都能有张书桌。家里能有书桌的话,至少可说明读书在人的心目中有足够的地位,说明家庭对读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读书的境界     
古人对读书很在意,尽管读书人在社会上地位不高。但读书与读书人是两回事,看不起读书人,但看得起读书,于是留下了许多发愤读书的故事。如“萤入疏囊”(《晋书·车胤》:“(胤)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如“雪映窗纱”(《尚友录》卷四:  相似文献   

11.
<正>"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成就人生",这是儿时父母对我们的教诲。也正是这句话,改变了无数寒门子弟的人生轨迹。然而,曾几何时,知识变成"无用论","读书人"成为贬义词。"百无一用"是书生?我们摸摸胸口、拍拍良心自问:读书真的没用吗?我是读书人,我为读书代言。当急功近利演变为全民心态,当"读书无用"成为一种社会声音,你问我读书有什么用?当恶俗与下流在社会蔓延,当审丑与审怪成为一种文化主流,你又问我读书有什么用?当无知与愚昧变成可爱,当显而  相似文献   

12.
王多权 《教育艺术》2020,(4):12-12,11
阅读是提高一个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一个热爱阅读的民族一定是一个文明、勇敢、勤劳、智慧的民族。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阅读历史,也留下了许多读书的感人故事,如韦编三绝、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凿壁借光等,激励了一代又一代读书人。在封建社会,读书人通过应试步入仕途,从此后春风得意,"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就是很好的写照。现在读书人通过考试进入高等学府深造,然后步入社会就业,好多人成了推动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读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3.
谈到阅读的态度和方法 ,我就想 ,读书不妨学淘金 ,书生本是淘“金”人。是的 ,古人中勤于读书淘金的 ,多是因为“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千锺粟 ,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一种狭隘、自私的 ,也是十分庸俗的读书观。当然 ,懒于读书淘金的 ,则多认为“春天不是读书天 ,夏日炎炎正好眠 ,秋有蚊来冬有雪 ,收拾书包好过年”。这又是一种颓废的、百无聊赖的读书观 ,这种人其实并不是真正的书生。这样两种极端的读书观 ,两种截然不同的读书态度和方法 ,自然都不可取。不过书中有“金” ,这倒是谁也不会否认的事实。因此 ,常常有人说 ,读书如淘金。…  相似文献   

14.
在封建社会,以升官、仕途为唯一读书目的的读书人,能告诫人们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实在难能可贵。我以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也应该是我们这个时代要大力提倡的,是广大读书人应该效仿的。当然这里的读“圣贤书”泛指一切学习活动,因为这句话反映了读书、做学问的一种态度,一种境界,一种追求,而这种态度、境界和追求是超越名利的,是不图回报的,也正是现在读书人少有的。  相似文献   

15.
王存仓 《教师》2011,(24):122-122
读书不仅是长知识做学问的需要,也是修身养性、锤炼人格的需要。读书更应该成为读书人一生的精神追求。要把书读好,就必须沉下心来,快乐阅读。  相似文献   

16.
读书不仅是长知识做学问的需要,也是修身养性、锤炼人格的需要。读书更应该成为读书人一生的精神追求。要把书读好,就必须沉下心来,快乐阅读。  相似文献   

17.
闲话读书     
就读书本身来讲,自然还得有所讲究。有这些讲究,才能有助于将书读好。读书应有停顿———突然地中断阅读而思考已被阅读的那些东西。当然,一般俗众的阅读,完全没有必要这样要求。俗众的读书与读书人的读书应作两回事看。前者是一种被动的阅读,是不费神的,费神就违背俗众读书的本意了,他们的本意是消遣。而读书人的阅读,固然不能排除消遣这一层次,但绝非满足滞留在这一层次上。读书人的读书带了联想与思考的痛苦。他们的阅读快感,不是在被动接受上,而是在接受时不断扩大收获的过程中。这就像两个儿子接受遗产,大儿子仅仅看到了他…  相似文献   

18.
阅读提示:“读书无用论”古已有之,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是人们对只会空谈的读书人的嘲讽。进入新世纪以来,“读书无用论”似乎又有抬头的趋势,两年前“重庆开县万名高中生放弃高考”引发热议。读书究竞有用还是无用?“读书”与“教育”的关系是怎样的?如何看待“读书无用论”呢?请看——  相似文献   

19.
为教师而歌     
学校应该是语言的世界,文字的世界,书籍的世界,因而是"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理所当然的场所。教师作为精神的启蒙者,他们理应是文质彬彬、温文尔雅的读书人。书生,不同于官员、不同于商贾、不同于匠人。在中国的古典小说或戏曲中,书生的形象总是清清爽爽、干干净净、秀外慧中。书生的举止言谈充满了书卷气,文质彬彬,谦恭有礼,信奉“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的训诫,力行“居仁由义,体用已全”(《孟子》)的人生境界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教师独白     
正自古读书,或为居官——书中自有粟千斛;或为钱财——书中自有黄金屋;或为艳福——书中自有颜如玉。至于读了书"教书",那是落魄文人的事,历来为世人所不齿。有首唐诗这样吟道,"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对书生的轻蔑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