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师:(板书:无字之书)谁知道“无字之书”是哪种书?生:不知道。师:人们把漫画叫作无字之书。(板书:漫画)谁知道,漫画和笑话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生:都很幽默,看了都会让人发笑。  相似文献   

2.
《沙之书》入选人教版、苏教版和北京版语文选修教材并不是一种偶然,而是一种共识:让学生开启想象的翅膀,多元解读文本。《沙之书》是虚构的,他的虚构突出地表现在小说的那些非指示性和非现实性的情节之中,构成了小说无限神奇的博尔赫斯情结。1.关于《沙之书》"异乎寻常的重量"小说这样叙述,陌生人"打开手提箱,把书放在桌上。那是一本  相似文献   

3.
人生之书     
<正>列夫·托尔斯泰曾言:"人生的目的不在于达到完善,而在于越来越接近完善。"在卷帙浩繁的人生之书里,人有了力量,也更接近着生命的完善。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此言得之。人虽是独立的个体,但却不孤立。人要从外在  相似文献   

4.
博尔赫斯在《沙之书》中为我们制造了一个迷宫:"我"由对这本书的好奇、敬畏到恐惧、逃避,无一不折射出人类面对无限的真实处境。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一本魔书,作者通过迷宫式的叙述隐喻了人类自身的生存本质。  相似文献   

5.
霍佳冰 《语文天地》2013,(13):20-21
比较阅读的对象是很广泛的,可以是相同题材的不同作品,可以是一个作家的不同作品,也可以是不同作家的不同类型作品等等,关键在于寻找到不同作品之间的联结点,并对其异同作具体分析和探究。本文以博尔赫斯短篇小说《沙之书》和庄子《秋水》(选节)为例进行比较,仅作抛砖引玉。一"、沙之书"的无限博尔赫斯用一种精简而老到的笔法讲述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和象征意味的故事:"我"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第八单元的话题是“虚构”,《沙之书》是其中的一篇。我用了一节课,主要和学生讨论三个问题:一是“沙之书”的意义指什么,二是作者怎样把一个虚构的故事写得很有真实感,三是博尔赫斯以书为生的生活经历对他创作风格的影响。我以学生读《沙之书》的真实感受与体验作为教学的起点,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小说意象“沙之书”。以及内心的真实与虚构之间的辩证关系。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和学生一起欣赏,一起在“真与假”的小说世界里获得生活的感悟。下面是几则教学片段,浙江省教研室胡勤老师作了点评。  相似文献   

7.
<正>人要读三书: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此三者涵盖了一个人所需的实用之学、处世之学与精神之学,因而需要"兼读"。而其中,我认为心灵之书又是最高层面的,故须对其"精读"。有字之书,在我看来即一个人所需的专业性知识与工具性知识,即每个人都要识字,能认读拼  相似文献   

8.
作为世界文坛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博尔赫斯从不着力于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而是善于使用极具个人特征且形象化的意象来表达对宇宙、对人生的哲思。迷宫、书籍、沙漏是其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意象。《两个国王和两个迷宫》中的沙漠迷宫,诗歌《沙漏》中记录时间的沙漏和《沙之书》中像沙子一样的无限之书,它们都是作者塑造出的以沙子为构成元素的关于"无限"的原型。这些原型或实或虚,但都体现出作者面对无限之物时进行的人生哲思。  相似文献   

9.
读心为魂     
<正>阅读常被奉为一个民族的灵魂。有位作家说,人生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这话说得确实精辟,但我仍想为其添上一种层次:以"有字之书"为人之底,以"无字之书"为人之骨,以"心灵之书"为人之魂。"有字之书"指世间客观存在的一切文字内容,也是人们狭义上的阅读之物。杜拉斯曾说过"每一本书都是漫漫长夜",夜晚,用一本  相似文献   

10.
鲜有人知道",光盘行动"肇始于一句半开玩笑的话。"我经常是最后吃光盘子的人,就戏称自己是‘光盘’,正好与‘光棍’相对。""光盘行动"发起人之一的张页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张页所在的公益团队IN33发起了"从我做起,今天不剩饭"活动,倡议杜绝  相似文献   

11.
<正>请先读懂自己的心萨特曾说:"我是在书堆里开始我的生活的。""书"总是伴随我们的一生。据一位作家所言,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是"有字之书",那是知识的海洋;一是"无字之书",那是社会的历练;一是"心灵之书",那是心灵的觉醒。三本大书缺一不可,否则人生这段历程似乎缺了一个角。但我说,"心灵之书"才是每个人最该读透、最该  相似文献   

12.
<正> 商务信函贵在简洁明了,最佳的内容篇幅是一页。但很多时候,不是那么正好。此时,该怎么办呢? 完成一封信函之后,你发现有一两行文字溢出到了第二页。我们都知道这看起来是多么糟糕,是多么不专业!你是否知道,你可以采用一些容易上手的小窍门,在不被普通读信人注意到的情况下,将信函或其他文档"压缩"到一页纸上?这些诀窍可以在你使用任何标准文字处理软件时采用。按照推荐你采用的优先顺序,我将自己的"页面压缩技巧"罗列如下:1.将左右边距向页边扩展1/4英寸(约0.6厘米)左右。2.将上下边距向页边扩展1/4英寸左右。3.将"溢出"的一两个单词缩回。仔细检查草稿,看看是否某些段落的结束句仅仅"溢出"了那么一两个单词。如果有,对段落做一两处微小修改,使段落缩短一点,不再占用额外的那一行空间。这样,你的信函通常还有  相似文献   

13.
现代的读书人,已经远远不能仅仅满足于有书、有可读之书、有可读之好书;还希望所读之书文与质同,读罢乐于珍藏,值得随时翻阅,每每读来总有所悟。然而现代技术的照排系统和印刷手段,足以把一本书包装得金玉其外,美轮美奂。外表越精美,读书人爱书人对内瓤里的要求就越高,不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么。但是现在,你的书柜里就难得有些君子之书。早年的书振聋发聩,但纸已泛黄发脆,翻阅时的小心常常影响了欣赏时的陶然。现代的书装帧精美,但惊喜常被无奈扰,好端端的书也是好灌水缩水的么?比如一本仿线装的《四书五经》,拿起来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从头到脚不透露“选录”二字,只有你想查找其中某篇时,才发现它那字号、字间距与行距都决定了它根本不可能是全本。读书人挑剔,书以文胜、书以质胜,万难两全。用“文与质同”的标准读于丹新作《于丹.游园惊梦———昆曲艺术审美之旅》,书以文胜更浓。只要你买的是正版书,放进书柜绝不辱没斯文。每一张页边,都是浅浅的花纹间缩微的水墨丹青,每一页都让人联想起薛涛笺。淡淡的五彩全书,拿在手里就好似飘过一股幽香。当下图书,除儿童读物姹紫嫣红外,还少有如此精美套色并不失雅致者。封页上的照片,透露的是超时空信息,这鲜艳而执拗、虚灵...  相似文献   

14.
《沙之书》入选中学语文选修教材后,关于此篇小说所体现的非凡想象引起许多讨论.也是教材编写者力图引导阅读者予以关注的.其附录的“思考与实践”,就设计了“《沙之书》在哪些方面显示出了博尔赫斯非凡的想象力”这样的思考题。而讨论这种“非凡想象”的内在理路和现实依托.或者说,揭示“非凡”中的“平凡”因素。尤其棘手。本着人略我详的讨论取向.我们将一些不成熟的意见发表出来.但愿得到方家的指正。  相似文献   

15.
名人的背功     
鲁文 《考试》2005,(10)
章太炎以国学大师之名享誉海内外,鲁迅、黄侃、钱玄同等人都曾对他执弟子礼。早年在台湾当记者时,有一次与同事李书闲聊,颇为自负地说,自己所读之书,百分之九十五可以背诵。李书不信,搬出自己所学的经书欲考倒章太炎。谁知章太炎不假思索,如数家珍地一一作答,甚至哪一句在哪一部第几页都说得一点不差。  相似文献   

16.
张沛 《语文天地》2013,(13):55-56
不久前,笔者布置作文,要求学生阐述对一则故事的理解。故事全文如下:"很久很久以前,主人家有一只猫。每次猫抓到大老鼠,主人奖励大鱼;抓到小老鼠,主人奖励小鱼。一段时间后,猫发现了主人的特点。于是,抓到小老鼠的时候,猫就先把它放在主人的粮仓里,等小老鼠喂养大后再交给主人。"当时,语文课正在学习《外国小说欣赏》模块中的《沙之书》。在《沙之书》课堂教学中,曾  相似文献   

17.
边读边写     
当你读完了一本书,书里面每一页都布满了你的笔记,你就知道你积极地阅读了。我所知道的最积极阅读大作品的人是芝加哥大学的校长哈钦斯。他也是我认识的人当  相似文献   

18.
<正>【文题展示】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注意】(1)题目自拟。(2)不得少于800字。(3)不得抄袭、套作。  相似文献   

19.
一天空中的圆月,像一个蒙着面纱的美人儿,凄美、孤傲,受人欣赏,被人咏叹,却依然宁静如故,不曾骄躁。她比传说中的嫦娥更漂亮吗?我不知道,曾经跌落的流星知道吧。二月亮里有每个人所眷恋的故乡,不论你身在何处,飘零何方。于是乎,李太白把盏畅饮"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于是乎。"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咏叹油然而生……月亮是诗思的源泉,汩汩流淌出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可伶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的佳句……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寻找那本知晓一切的万书之书牵牛小子离开了你毁灭者残忍地跳将出来他不许你做梦他说我们必须做人想要前进就会痛苦唯有零博士因沉迷于数字而幸福康德威严地说神在我心中,亦在我头顶可你却说自己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你不知道任何事小约翰啊小约翰你用泪水洗净了双眼看,在圣洁的阳光下一切都重新变得可爱了精致的沙冈轻柔的云朵澎湃的大海我被天地延伸的宽广震撼我哭了不止因为你说那是祈祷的最好方式我们都是太阳之子——致小约翰@徐奕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