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活动.创新教育是一种超越性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教育.为此。在探究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意识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主动开展创新活动的观念和意识,表现为对创新的重视、追求和开展创新活动的兴趣和欲望的理念和思想状态活动.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创新意识包括创新动机、创新兴趣、创新情感和创新意志等.本文从以下3个方面对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进行了阐述,让学生主动去探求数学真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3.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和智能活动.这种思维以它的效果是否具有新颖性、独创性、突破性与真理性为检验标准。在一切创造发明活动中.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基础,而创新能力是核心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历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造活动三个基本方面,其中,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的发动机,创新思维是关键,创新活动是保证。基于此,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尤其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想要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够创造;开展创新活动,使学生实践创造活动。  相似文献   

5.
王庆东 《山东教育》2004,(35):45-46
创新意识是创新的起点,没有创新意识就没有创新活动,创新意识贯穿于创新活动的始终,以促进和保证创新活动的完成。  相似文献   

6.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潜在的发现问题、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它是人们从事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趋力,是创新思维和创造活动的前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只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涵,更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要措施.那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相似文献   

7.
一、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激发创新意识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联想活跃.思维敏捷.可以提高创新敏感性:积极的激情能极大地激发创新意识:热情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心理动力.能充分调动和有效地组织智力刚素。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的发展依赖于人的创新活动,而一切创新活动都来源于创新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外化和结果。人类正是在不断创新过程中得以发展。本文对领导者创新意识的意义、体现、提高创新意识的途径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历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造活动三个基本方面,其中,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的发动机,创新思维是关键,创新活动是保证.基于此,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尤其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想要"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够"创造;开展创新活动,使学生"实践"创造活动.  相似文献   

10.
数学是一门主要课程.数学教师如果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兴趣、怀疑感、自信心、思维的独立性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动的内在动力,也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所以,利用数学来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合理有效的,数学为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闫存芝 《陕西教育》2010,(10):48-48
创新教育是针对师生共同的教育活动.教师只有具有创新的观念才能培养和指导学生更好地创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得不断改进、改革教法与学法.力求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同步.从而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放在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2.
田保友 《考试周刊》2009,(48):182-183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传统低效、无效课堂已严重桎梏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发展。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教师应积极主动地推行“高效课堂”.变学生“苦学”为“乐学”.积极实行课堂创新活动.努力构建师生和谐课堂。学生的课堂创新活动方式主要有课前新闻发布.师生易位,情景模拟小品表演,问题讨论.知识竞赛与辩论,创新型制作和探究性学习等创新活动形式。  相似文献   

13.
人的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创新意识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高低。创新意识是整个创新活动的心理起点,有了创新意识就会产生强烈的动机和创造欲望,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其一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中学生正处在心理、生理的突变时期,这一时期不仅是中学生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时期。实施创新教育,需要教育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4.
缪希学 《数学教学研究》2013,(11):58-59,F0004
数学在培养中学生创新意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中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通过课堂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问题从评价对学生创新的激励作用,正确观念是学生创新的保障,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学会思考和创造性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是创新的重要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宄.  相似文献   

15.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历史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摆脱“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等方面任重道远。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养成学生超越自我、勇于创新的品格.使学生生动、活动、主动地学习。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施创造教育,这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崭新课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每一个教学过程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和发展的。良好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相反。不良的情境会抑制甚至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思维活动,而成为学生学习的障碍.就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所以。在生物教学中。不断创设新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创新意识.是一种力求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心理倾向。任何创造活动最初都起始于创新意识的萌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首先在于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生富有好奇的心理、自我表现的欲望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都是极为宝贵的、潜在的创新意识的萌芽,只要启发有方,诱导得法,便可变潜在为现实。我们每位教师都应当成为启迪学生创新意识的导师.  相似文献   

18.
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法是大学生创新素质欠缺的重要因素。对大学生进行创新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应成为开展创新教育的重要环节。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法渗透到专业课和实践活动中去,无疑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是一种具有高度机动性、灵活性、新颖性的思维活动.它表现与打破惯常的解决问题的模式,得出有价值的、非结论性的新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开发学生的潜在创造能力。“只有创新.才能发展”这不仅是学生自身的需要和高素质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精心设计课堂活动,树立学生主体意识,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