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抵挡太平洋的堤坝》是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于1950发表的作品。在上个世纪她无疑是最具独特魅力的女作家之一。她的许多作品都被我国读者熟知,例如《广岛之恋》(1964年,电影脚本)、《情人》(1984年,曾获法国龚古尔奖)《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1991年,后拍成电影由演员梁家辉主演)等等。她的作品风格直率、坦白,个性鲜明,她并非有意标榜特立独行,  相似文献   

2.
埃尔弗里德&;#183;耶利内克(1946年-)奥地利作家。出生于奥地利小镇穆尔祖什拉克。她于1967年出版了她的首部作品集《利莎的影子》。随后她参加了70年代在欧洲爆发的学生运动,并出版了她的讽刺小说《我们都是诱骗物,宝贝》,她还于1990年出版了《美好的、美好的时光》,1998年出版了自传体小说《钢琴教师》,该小说后被拍成电影并获2001年戛纳电影节多项大奖。  相似文献   

3.
《圣诞早晨》是赛珍珠的短篇小说之一。她一生共写了85部作品,其中包括传记、小说、儿童文学、政论等。另外,她还写了许多广播剧和文学评论等。赛珍珠1922年开始写作,1931年发表小说《大地》,一举成名,1932年获普利策奖。1938年赛珍珠因创作了描绘...  相似文献   

4.
被称为“海派”的程乃珊,长期居住上海、后移居香港、是位颇具实力的女作家.她祖籍浙江桐乡,童年在香港度过,50年代中期返回大陆.1965年毕业于上海教育学院,在中学教英语达10余年之久.后调上海作协从事专业创作.90年代初办了定居香港的手续.程乃珊于1979年开始发表小说.1981年,《欢乐女神的故事》获首届上海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1983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蓝屋》获《钟山》首届文学奖,又获上海文学奖;1988年的《女儿经》获第四届(1985—1986)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9年,她在《小说界》发表  相似文献   

5.
陈西滢与凌叔华陈西滢曾留学英国,获博士学位,26岁被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教授。作为散文家,他主编过《现代评论》,和鲁迅打过笔仗。主要作品有《西滢闲话》《西滢后话》。凌叔华出身北京书香官宦人家,自小爱好绘画,曾在《现代评论》和《晨报》副刊上发表她的成名作《酒后》等作品。后出版作品集《花之寺》《女人》《小孩》等。她的小说受到鲁迅的肯定。  相似文献   

6.
益阳文坛新锐裴建平以短篇个说《黑狼和黑粮们的童话》在《中国青年》杂志1987年第11期“亮相”,并获小说处女作征文奖以后,他的创作便进入了一个旺盛期,近年来发表小说20余篇,主要有《走向成熟》(《湖南文学》1989第11期》)、《雪夜咖啡重》(《湖南文学》1990年第7溯)  相似文献   

7.
马晓雁是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的,分别在《朔方》、《黄河文学》、《六盘山》等多家刊物发表小说散文近二十万字,在区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013年3月由阳光出版社出版了作品集《深寒》,收入她的部分散文和小说作品。马晓雁的小说往往以独特的视角,以充满伤痛的细腻笔触深人生活的内部,深刻描画出一地鸡毛的冷暖人生。作为1980年代出生的作家,往往被冠以“80后”的名称,但是和国内很多“80后”作家相比马晓雁却呈现出不同的气质和风格,从她的作品中能够感受到中国现当代文学对她的熏陶与濡染,从而使得她的作品中表现出明显的新写实风格。  相似文献   

8.
陈燕华 《甘肃教育》2011,(16):60-61
乔治·艾略特是十九世纪以男性笔名在维多利亚时期文坛上发表作品并取得巨大成功的批判现实主义女性作家,其影响和地位是无可取代的。小说《弗洛斯河磨坊》作为乔治·艾略特的半自传体小说,既是她最为出色的早期作品,也是她道德发展、心理研究探析初始阶段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9.
叶玲,1942年出生于浙江玉环,1958年发表处女作,1980年小说《心香》获全国短篇小说奖,创作小说、散共600多万字,出版有《叶玲集》八卷,长篇小说《无梦谷》获纽约化艺术中心举办的“中国学杰出成就奖”。其作品入选中学语教材的有《我的“长生果”》和《乌蓬摇梦到春江》。[编按]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的小说引发了一次又一次的张研热,然而她的散成熟作品却早于小说。且不说早在1938年她就在《大美晚报》上发表了一篇英散《what a life,what a girl’s life》,仅以大家所熟知的《天才梦》(1939)而论,就比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1943)早发表四年。从事张爱玲研究多年的台湾东海大学中系副教授周芬伶说:“张爱玲的小说是旧时代的总结,她的散却是新时代的开启。”此言充分肯定了张爱玲散精神的现代性。张爱玲的散成就,不仅体现在那遍布于作品中让读惊羡不已的散珠碎玉般的字和奇语,也不仅仅是让人们捉摸不定、总是充满新鲜感的“解甲归田式自由散漫”的章结构;张爱玲的散,继承了五四时期的学传统,大胆地进行个性化的追求,毫无避讳的书写着对凡俗而真切的市井生活的好感,在对卑微生活中挣扎的小人物寄予同情的同时,也对人性的缺失、传统化的负面影响予以深刻地批判。张爱玲的散,与五四学倡导个性主义、人道主义、富于批判精神的特征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1.
一、作者和作品意义张洁是四人帮粉碎之后,崭露头角的中年女作家。《挖荠菜》是她从1978年发表第一篇作品《从森林里来的孩子》(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之后发表的第六篇作品。她的作品,有人评价说,“具有近似于音乐和抒情诗  相似文献   

12.
晓苏是我国近年创作势头强劲的著名青年作家,自1985年开始小说创作以来,著有长篇小说《五里铺》、《大学故事》、《人性三部曲》(共3部:《成长记》、《苦笑记》、《求爱记》,80余万字)等,中短篇小说集《山里人山外人》、《黑灯》、《狗戏》.《重上娘山》、《麦地上的女人》、《中国爱情》等等。其作品有的已译成英文和法文在国外发表,多次获省市各种奖励和多种刊物奖,如短篇小说《侯己的汇款单》获首届(2005年)蒲松龄全国短篇小说奖;《娘家风俗》、《嫂子改嫁》、《背黑锅的人》分别入选2003年、2004年、2005年中周年度最佳短篇小说。  相似文献   

13.
张建红 《培训与研究》2007,24(6):17-19,31
《纯真年代》是美国著名女作家伊迪丝·华顿的一部获普利策奖的重要作品。本文从女性意识出发,发掘小说的独特魅力以及故事背后隐含的社会因素和现实意义,认为该小说的女性意识表现在两个方面:男权社会优越性的解构的抗争和男女平等的社会的建构。同时,女性意识也在作者华顿的个人生活以及她的创作生涯得到了较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这已经是“少年作家”栏目第四次发表谭锦霞的作品了。 2010年第9期,发表了她的组诗《背着天空旅行》,4首;2010年第11期,发表了她的散文《阳光的拉链》;2010年第12期,发表了她的组诗《城堡里的葡萄王子》,4首;紧接着的现在,又发表了她的组诗《带着大海的梦远航》,7首。  相似文献   

15.
80年代末,部分国家权威性文学期刊诸如《上海文学》、《人民文学》和《收获》为先锋小说作家及作品提供广阔的发表天地,不仅使得先锋小说有效摆脱无法走进普通大众视野的尴尬境地,而且还为先锋小说博得巨大的社会影响,并使其迅速汇聚成潮。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最早发表在刊物上的作品.不是小说散文,而是绘画。这,好多“张迷”未必知道。她曾回忆:“生平第一次赚钱,是在中学时代,画了一张漫画投到英文《大美晚报》上,报馆里给了我5块钱。”(《童年无忌》)  相似文献   

17.
论女作家肖红的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红是在三十年代中国社会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复杂的斗争旋涡中成长起来的一位颇有成就的女作家。她用自己的作品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宝库,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地位。在人世间仅度过三十一个春秋的萧红,她不足十年的文学创作生涯却是值得骄傲的,她留下了近八十万字的文学遗产。特别是她的小说创作更是富有成果的。自三十年代初开始,她便相继发表了《弃儿》、《王阿嫂的死》、《生死场》、《小城三月》、《呼兰河传》、《马伯乐》等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小说,特别是继著名的《生死场》“给上海文坛一个新奇和振动”之后,她又在《呼兰河传》中表现出了她那夺目的思想和艺术光彩。她选定了“五四”以来由鲁迅所  相似文献   

18.
琼瑶,台湾言情作家,电影编剧及歌词作家。自她的处女作《窗外》在1963年发表后,便奠定了她在通俗言情小说领域的重要地位,近20多年中出版了40多部长篇小说,并有多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电视作品,在两岸三地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虽然琼瑶的小说也被多人诟病,但她能获得如此多的读者青睐,肯定有其独特之处。琼瑶的小说可分为三期:早期小说包括1963年发表的《窗外》至1971年出版的《水灵》和《白狐》,主要是由历朝历代中国民间传奇发展的古人爱情短篇故事。中期的小说由《海鸥飞处》开始至《燃烧吧!火鸟》,主要是描写以当代台湾为背景的爱情小说,除…  相似文献   

19.
罗洪是本世纪三四十年代活跃在中国文坛的女作家。自1930年在《真善美》杂志上发表第一篇小说《平行线》至建国前夕,她先后出版了短篇小说六部、长篇小说两部和部散文、随感集。她用敏锐的观察力深入地探索人生,通过自己的作品,传达出人民的感情和时代的足音,展示了那个年代的社会风貌。她的作品以题材广阔、人物多样、文字朴素、无女性的“委婉纤柔”而引人注目。在我国新文学宝库中,罗洪的作品具有自己的光彩。本文试从罗洪创作的几个阶段,对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4,(11):F0003-F0003
孙娜,1978年生,河南商丘人,2001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美术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10年获河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现为商丘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美术教学及油画创作研究。主持校级项目一项,参与省级项目34。公开出版著作《美术鉴赏》,参编教材《透视学》,并被河南省教育厅立项为“十二五”本科规划教材。作品《风景》(2006年)获河南省新人新作展三等奖;作品《简约风情》(2009年)获第13届“中南之星奖”优秀奖;作品《中原民俗文化》(2012年)获河南之星设计大赛优秀奖。作品及论文多次发表在《美术观察》、《当代文坛》等核心刊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