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为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以学校教师为主体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色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文章通过分析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因素,进而明确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及完成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2.
对校本课程的有效性评价,应以学校课程资源为基点,以开发与实施过程为主线,以学生发展为目的,既要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和内容,又要评价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行为和体验,还要评价校本课程作为教育信息载体在学校所起的作用。这就要求学校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具体可表现为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教学和学生素质发展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3.
校本课程是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而开发的以校为本的课程。自从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大多数学校或多或少都在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以适应教育新形势的需要。但从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基本上处于无规则状态。因此,校本课程究竟如何发展与构建才是科学合理的,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高新博才寄宿学校在最近几年的校本课程开发中,一直在探索和寻求一种校本课程构建的科学体系。经过几年的摸索,学校初步构建了"三位一体"的校本课程,即以必修课程资源的建设为基础、以选修课程的开设为主体,以学科特色课程开发为骨干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4.
对校本课程的有效性评价,应以学校课程资源为基点,以开发与实施过程为主线,以学生发展为目的,既要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和内容,又要评价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行为和体验,还要评价校本课程作为教育信息载体在学校所起的作用。这就要求学校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具体可表现为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教学和学生素质发展三个维度:维度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校本课程开发不是让教师编教材,而是基于一定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而进行课程编制与实施的过程。这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所需要而且可以得到的条件所进行的评价,是对…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课程改革和学生的实际需要,许多中等职业学校都加强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形成了一系列颇具实效的校本课程开发模式,为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过程中,仍然  相似文献   

6.
校本课程开发对创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首先要解决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问题。目前急需确立的基本观念应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校本课程开发是以校为本的,不仅仅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第二,校本课程开发是为了建设学校特色、发展学生个性的,对学校的整体发展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绝不是可有可无的;第三,校本课程开发必须树立整体课程观,将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看作一个系统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7.
校本课程开发:高职院校特色发展的内生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本课程开发以追求学校特色发展为价值取向,是高职院校特色生成的内在条件.以校本课程开发促动高职院校特色发展的策略有:通过开发校本课程,凝练学校特色发展方向;打造特色专业,创建学校品牌;创生学校特色校本文化.  相似文献   

8.
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适应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求,以本校教师为主体并充分利用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所开发的课程.为创建学校特色和培养多层次多样化的人才,校本课程的开发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由于校本课程甚至课程的概念本身发展的范围和历史的原因,相当一部分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工作中感到难度大,可借鉴的成功经验不多,同时如何使用校本教材上也有不少困惑.在实施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更需要有校本课程的融入,而开发和使用校本课程,无疑也应当遵循新课程改革标准,这样就会少走弯路,加速开发校本课程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王圣春 《现代教学》2009,(12):66-67
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途径有很多,我认为对于校本课程开发基础较好的学校,依托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课程开发和教师专业化发展是相辅相成 的两个方面。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保障,而校本课程开发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实践平台。从学校管理的角度出发,我认为依托课程开发,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遵循以下原则。  相似文献   

10.
条件主导模式校本课程开发是基于有形的资源入手进行的,通过分析学校的资源优势,提炼学校发展的特色,寻找校本课程开发的切入口;而基于学校独特价值理念的校本课程开发没有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资源,而是基于无形的学校独特的教育哲学思想和办学理念,追寻学校发展的特色来寻找校本课程开发的切入口。一、基于学校独特价值理念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以学校为基地,以满足学生需要和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为目的,由学校采取民主原则和开发手段,由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及其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的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一、校本课程开发对学校发展的意义(一)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特长的形成校本课程的开发是针对学生的不同需要及其发展的可能性,来开发不同的课程。学生可以参照校方提供的校本课程清单,从中圈点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并坚持学习下去,形成特长。在此环境下,学生拥有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既可以明确告诉教师自己想学什么,…  相似文献   

12.
开发校本课程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几年来,我校紧紧围绕学校美育特色开发校本课程,构建起特色鲜明的“美育特色校本课程”体系。该体系分作统一性校本课程和选择性校本课程两大类。  相似文献   

13.
我国各省高中校本课程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先后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的11省市发布的高中阶段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的指导意见为基础,结合全国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的具体情况,从校本课程的内涵、目的与意义、开发原则与程序、评价与管理、推进保障等角度,对我国当前高中校本课程实施状况进行具体分析。建议有关部门和学校进一步理清校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互关系,重视校本课程对学校课程发展的价值,从学校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出发,促进校本课程的特色发展,不断提升学校校本课程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要求学校、教师都必须认真开发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已成为学校教育均衡发展深入实施的重要标志,成为学校改革和发展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日常工作,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在均衡发展的过程中,要科学地开发校本课程,使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沿着正确轨道前行.我们就必须注重校本课程开发的文本规范。  相似文献   

15.
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主体的课程开发过程,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校本课程开发是在国家课程的总体框架内对学校所有课程进行整体的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既包括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又包括学校根据本校学生的需求设计开发的课程。按照行  相似文献   

16.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在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使命。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应然举措的今天。我们应该而且必须用现代过程哲学理论来审视、指导和引领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努力强化和凸显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不断研究和优化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真正使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成为学校课程改革的理论学习过程、实践的研究过程、师资的培训过程、学校特色的创建过程和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行动过程,以避免校本课程开发中重结果、轻过程和重目的、轻过程的简单、浮躁的功利主义发生,使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7.
本案例是从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实际现状出发,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在学校诊断的基础上,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发展的机遇,是教师专业发展新的生长点。通过对学校化和课程开发目标的认同,确定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决策机构,规划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架构、开发程序和实施细则、管理办法和校本师资培训的计划,通过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杭州市部分学校利用地域特色、师生自下而上开发、学校优势项目、学科拓展和学校目标取向等五种类型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取得明显效果。但发展不平衡,在开发过程中,还存在着教师缺乏开发意识和专业化程度不高、以学校和教师为本位、把校本课程开发理解为编教材和开发过程封闭等问题。今后校本课程开发应关注教师专业发展、外在评价机制的建立、拓展社会资源的利用空间和形成推进校本课程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9.
以校本课程概念和体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理念为起点,提出拓展体育校本课程资源的新理念,同时结合当前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提出了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消解策略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旨在为新时期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与持续推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要求学校、教师都必须认真开发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已成为学校教育均衡发展深入实施的重要标志.成为学校改革和发展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日常工作.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在均衡发展的过程中,要科学地开发校本课程.使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沿着正确轨道前行.我们就必须注重校本课程开发的文本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