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有关承德的官私著述很多,在私人著述中,涉足承德的行纪所留下的笔记文献,占有相当的比例,这类著作都是据作者亲历所著,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笔者整理了一些中外人士的见闻行纪,阐述笔记文献在承德地方史研究中的史料价值。这些笔记文献与官修史籍互相参证,无疑对承德历史研究有益,使承德地方史文献资料得到更好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2.
论错杀李岩     
关于李自成起义失败的原因,史家对李自成所犯骄傲错误及“流寇主义”等,评论甚多,但对其错杀李岩、李牟问题,却或有意回避,或轻描淡写。而历史告诉我们,李自成在抗清战争的关键时刻,错杀李岩兄弟,留下这件火并冤案,后果极其严重。关于这一事件,有关历史资料的记载,虽略有差异,但《明史》和《绥寇纪略》、《平寇志》、《明史纪事本末》、《见闻随笔》、《鹿樵纪闻》、《守郧纪略》、《国榷》、《怀陵流寇始终录》、《明季北略》、《小腆纪年附考》以及《陕西通志》、《米脂县志》等书皆一致肯定:李岩兄弟是李自成以莫须有的罪名授意牛金星采取突然袭击的手段杀害的。  相似文献   

3.
关于《秦边纪略》对清初青海蒙古的若干记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秦边纪略》中有关清初青海蒙古的若干记载诸如“蒙古回回”,青海蒙古的商业贸易活动等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这些记载对于研究和探讨清初青海蒙古史提供了新颖的史料和信息。  相似文献   

4.
张穆所著《蒙古游牧记》是较有系统的蒙古史地著作。该著作资料翔实,是一部博览群书互相引证的佳作。但因为时代背景、个人知识所限,做出不少误引误考,本文就《蒙古游牧记》同治六年版,根据清代盟旗地图等资料,试图对其地名、人名误引误考进行考证和纠谬。  相似文献   

5.
由于特殊的地理与历史条件,边疆地区自古就呈现出了与中原汉族聚居区不同的自然、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特点。钱良择的《出塞纪略》是其于清康熙年间出塞之作,记录了其经蒙古诸部,越喀噜入喀尔喀境内,又因战乱而返其间百余日之事。本文将试图以《出塞纪略》为切入点,浅述清代北部边疆风貌特点。  相似文献   

6.
阿·马·波兹德涅耶夫(1851—1920)所写的《蒙古及蒙古人》一书,在上个世纪末已在世界上广为流传,成为世界上研究蒙古历史和现状的名著之一。据蒙古史学界有的同志们评论,这部书的历史资料价值有些方面不亚于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所写的《马可波罗行纪》。波兹德涅耶夫也因此书一举成  相似文献   

7.
清朝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绘制出多幅各级行政建置的地图。清代盟旗游牧地图,乃其中之一。在清代盟旗游牧地图的基础上清朝会典馆组织人员编写《大清会典》,其《疆理卷》载有较为详细的蒙古各盟旗游牧地。张穆《蒙古游牧记》吸收其成果,第一次尝试以内地郡县为例,撰写外藩蒙古行政建置——盟旗的历史地理。该著作为蒙古历史地理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为边疆史地研究留下了光辉篇章。但由于《会典》的作者群和《蒙古游牧记》作者生活年代、历史背景、语言功底等诸因素所限,该两部文献所记载的地名解读、游牧地方位界定、方向辨认以及历史考证方面犯有不少讹误。本文试图以《蒙古游牧图》(以下简称为《图》)等各种古地图、历史地图、现代地图为据,对喀尔喀4盟86旗的数千条地名进行研究考察,对其讹误地名进行归类和纠正。  相似文献   

8.
《蒙古纪事本末》是一部纪事本末体的蒙古民族通史。该书分为《前蒙古纪事本末》和《后蒙古纪事本末》,备上下两卷。其作者是韩善徵,字止仙,曲阿(今镇江丹阳)人。早年精研中医,撰写《阳痿论》《疟疾论》等中医著作。  相似文献   

9.
《秦边纪略》之《近疆西夷传》较为详实地记述了明清之际甘宁青蒙古部落,对于此段时期史料缺乏的西北民族史研究来说,该书无疑是不可或缺的资料。然该书是著者在实地考察及询访基础上形成的,在人名及史事上与其他官私记述多有出入,从而影响了研究者对其利用。基于此,文章对《近疆西夷传》中有关阿拉善蒙古史事,据其他资料进行辨析,校其异同。  相似文献   

10.
新的《合同法》设专章对行纪合同加以规定 ,这使我国行纪业从此有了必要的法律规范。本文就行纪合同的法律涵义、法律特征、介入权等有关问题作一些评析  相似文献   

11.
清同治年间爆发的陕甘回民起义,以及清政府为镇压回民起义而进行的战争曾对整个西部蒙古地区造成过重大影响。而与陕甘两省接壤的伊克昭盟地区所受到的影响则更为严重。本文主要利用清代伊克昭盟各旗扎萨克衙门档案和《清实录》等资料,阐述了回民起义期间清政府征调伊克昭盟各旗蒙兵的情况;蒙兵在清政府的命令下,长年驻守边境地带并防堵回民军的经过;清政府派遣的大批官军进入伊克昭盟围剿回民军的过程等。文章最后总结和分析了战乱给伊克昭盟各旗带来的各种灾难和影响  相似文献   

12.
儒学对蒙古文化的影响极为深远,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清代蒙古族文人接触儒学典籍的三个基本途径是学校教育、科举和社会交往。清代蒙译儒学典籍分为官刻本、民间抄本。诸多蒙译儒学典籍流传的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代蒙古儒学的发展及其影响的广泛性。  相似文献   

13.
清廷为更好地控制蒙古族并维护其在北部边疆的统治,对包括归化城土默特在内的蒙古地区实行了封禁政策,其中包括文化封禁,但这一政策却存在着内在矛盾:首先,清廷对蒙古封禁政策与其在全国倡导的“尊孔读经、礼义教化”相矛盾;其次,清廷对蒙地文化封禁政策与其在全国推行科举取士制度、大力兴办地方教育存在矛盾;最后,清廷对蒙地人口封禁政策与其弛禁政策相矛盾。上述内在矛盾为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教育事业提供了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4.
清代的方略,虽仍属纪事本末体,但已不同于传统的纪事本末体史书:在采撰取材上不同;是一种官修纪事本末体史书;是清朝的军事战争专史,“一事一书”是它的一个鲜明特点;服务于现实政治的倾向更突出。方略是纪事本末体史书发展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明清时期文献资料历史灾害记录的分析,获得明清历史时期自然灾害的时间、空间分布,灾害的强度,灾害频率以及灾害救助的简单情况等许多珍贵信息,借此了解其历史灾害记录的基本特点:相关记录范围大,延续性强,具有间断性的特点;记录类型丰富多样;记录内容翔实具体。以便更好地为理解现代灾害服务。  相似文献   

16.
《奉使录》是研究"土木之变"前后明代与蒙古关系的重要史料。明代李实曾两次出使瓦剌,回来后将自己的经历写成《奉使录》,描述自己的出使过程。但由于书中涉及很多英宗皇帝在外时的言行,故被限制传播。关于该书的书名说法各异,并且明代两个主要版本之间内容亦有差异,通过对比,可以了解到各版本的优劣。《奉使录》不仅详细记述了当时朝廷遣使迎接英宗回国的历史过程,且记载了作者在蒙古地区的大量见闻,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7.
笔者挖掘和利用清代喀喇沁左、右、中三旗扎萨克衙门蒙古文档案,详细考证了清代不同时期喀喇沁三旗苏木数目,认为清代蒙旗苏木以旗内定额丁数为基准,苏木数目随着旗内蒙古族人口和定额丁数的变化而增减。清中叶以来旗内定额丁数的减少对当时的苏木制度带来冲击和破坏作用。这对了解清代蒙旗基本社会制度的发展变化会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明清交替时期,黄教对中国“三北”地区影响重大。无论是蒙古、满洲还是沙俄都对黄教以及黄教的圣地西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与黄教以及黄教圣地西藏的联系中,满洲政权的黄教及西藏政策更具主动性。正是这一积极的姿态使得清初政权有效地利用黄教来扩大自己在蒙古各部中的影响,并为它对蒙古各部施加影响提供了重要的帮助。更为重要的是清廷对西藏以及黄教政策的灵活运用还为清政权统一中国、成为“华夏共主”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游记的整理与出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所知古代游记最早的结集始于南宋陈仁玉的《游志》。明清以降随着游记创作的繁荣,结集日渐增多,形成总集和别集两个系列。清末大型地理丛书《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相当完备地网罗了有清一代各种游记,对游记的保存与流传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民国时期和建国以来的近百年中,游记的整理和出版工作主要体现为校注、再版以及游记集和游记丛书的编选,取得了相当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今后应加强游记的校注、辑佚工作,按地域编选出版游记集,编纂游记资料汇编,逐步实现游记的数字化,以更好地发挥游记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宁祺寺是清代呼和浩特地区黄教15大寺庙之一。内蒙古图书馆观存该寺清代蒙文档案中有放高利贷和出租土地房屋的契约,收取布施和苏木银的帐簿,对了解研究该寺的经济收入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