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问题的CAI课件越来越受到开发者的青睐,怎样评价这些课件成为目前教育评价的一大课题。说明了基于问题的CAI课件的意义,解释了教育信息论中信息熵的含义,并用信息熵的观点,分析了如何利用信息熵对基于问题的CAI课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
基于问题的CAI课件越来越受到开发者的青睐,怎样评价这些课件成为目前教育评价的一大课题。说明了基于问题的CAI课件的意义,解释了教育信息论中信息熵的含义,并用信息熵的观点,分析了如何利用信息熵对基于问题的CAI课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正>一、概念的认识多媒体教学课件是在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教学设计,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对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存储、交换,解释、处理各种教育信息  相似文献   

4.
李彦刚 《教育技术导刊》2012,11(12):117-118
开发多媒体课件是教师辅助课堂教学、指导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重要手段。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应用案例《信息的识别与获取》的设计与开发,介绍了信息技术课程课件开发的一般流程、组织原则与评价。通过课件的设计和开发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优质学习资源。  相似文献   

5.
多媒体CAI指用计算机综合处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及视频影像等多种信息,并使这些信息建立逻辑联系,用于辅助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一种现代教育技术。用于多媒体CAI的应用软件称为课件,包括用于控制和进行教学活动的计算机程序,数据和文档资料及配合使用的手册。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课件在学校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制作且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课件,是学校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一、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开发课件设计的整个过程大体上分成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脚本设计、课件开发和评价、修改等…  相似文献   

6.
信息论和系统论,是本世纪出现的新型的横断科学。它们不仅广泛应用于科研生产和军事等活动,而且已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教育是复杂而又特殊的社会现象,只靠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的理论指导,而不从信息论、系统论的理论中吸取营养,就很难从根本上认识教育的本质,掌握教育的规律。一信息科学就是研究信息的产生、变换、处理、传递和控制的理论。其基本思想,是把一个系统的运动过程,看作是信息传递和变换的过程。通过对信息流程的分析和处理,掌握复杂系统运动的规律。知识就是一种信息。课堂教与学的过程,就是输出——接受信息的过程,也就是信息传递和变换过程。按照信息理论指导教学改革,即科学设计、  相似文献   

7.
■一、师范生的信息素养所谓信息素养,是指个体在信息社会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评价信息和利用信息的修养和技能。从信息论的角度看,学生学习过程是一个信息获取、分析、加工、处理和转化的过程,在面对大量信息,如何接受信息、如何组织和加工信息、如何利用和传播信息,需要个人的信息意识、信息处理能力和良好的信息道德观等信息素养作为前提;从师范学生作为将来信息能力培养的指导者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助学者看,必须要求具有一定的信息教育能力。1.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指人们在信息活动中产生的认识、观念和需求的总和。具体表现在人们对信…  相似文献   

8.
开展“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思政,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并且具有很好的优势。开展课程思政,就是要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选择、教案课件编写等各方面,贯穿课堂讲授、教学讨论、实验和作业等各个环节。从“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实践出发,就其课程思政建设谈一点思考,分析了课程思政的整体思路,从课程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考核评价等方面探讨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课程大纲修订,重点从信息论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信息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信息论的基本理论等方面深入探讨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相似文献   

9.
多媒体课件的多层次灰色评价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多媒体课件的评价涉及因素多 ,但存在信息不完全、信息不准确的问题 ,而灰色评价是处理这一问题的有力工具。此文介绍多层次灰色评价方法 ,应用其对多媒体课件进行综合评价 ,讨论了多媒体课件多层次灰色评价算法流程 ,并应用 Matlab实现了课件多层次灰色评价软件。  相似文献   

10.
所谓信息,并不是指事物的本身,而是指事物或通过事物发出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信号中所包含的东西,是表现事物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信息论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信息的性质,研究机器、生物和人类关于信息的获取、存贮、转换、传输、加工、利用和控制的一般规律,设计和制造各种信息处理设备,进而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