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散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占有重要地位 ,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基础 ,正如发散思维提出者吉尔福特所说 :“正是在发散思维中 ,我们看到了创造思维最明显的标志。”因此 ,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下面是我的几点做法。  一、鼓励独创  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有的学生有时会别出心裁地提出一些新异的想法 ,对此 ,我都满腔热情地予以鼓励 ,使他们的思维能不受约束地向各个方向发展 ,养成遇到问题爱求异思考的习惯。如解答“玩具厂生产一批儿童玩具 ,原计划每天生产 6 0件 ,7天完成任务 ,实际只用 6天…  相似文献   

2.
<正>新课标中问题解决方面的目标包括从数学角度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四个方面。从原来的强调"分析与解决问题"到不仅强调"分析与解决问题",还要强调"发现与提出问题",其实质上就是进一步注重了创新,鼓励学生去发现和提出问题。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完整地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教学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机械地学会动用指令,绘制一些图形,而是要让他们手脑并用。绘图的基本功训练是不可少的,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计算机辅助绘图)教学过程中,可以联系实际向学生提出一些实质性的问题,让他们学会分析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步骤,最后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动手能力,可从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开始。学生能够主动地提出问题,说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了积极的思考,或者是在上机实习时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是学习主动性的积极表现。对待学生提问,要在热情鼓励和明确肯…  相似文献   

4.
例题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实现自身数学知识重组与再创造的重要载体.在例题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探寻解决问题、拓展问题的途径.这样教师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一条科学地提出和解决问  相似文献   

5.
<正>语文课堂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课堂,是学生与文本、与伙伴、与老师,甚至与自己对话时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用心感悟、学会欣赏和运用。然而,当下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只能在教师预设好的一个个问题中被动地进行阅读活动,在文本的字里行间机械地穿梭忙碌。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可见鼓励学生提问是一种很好的激发人学习兴趣的行为方式。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引导学生自己发现、  相似文献   

6.
三、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表现在能以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思维,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迅速地解决问题。在教学中,主要通过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如第九册第62页第15题:新街粮油店有一桶油重200千克,第一天售出总数的1/8,第二天售出总数的1/4,第三天售出71.5千克,还剩下多少千克?解答时,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用多种方法解答,结果学生提出了以下几种解法:  相似文献   

7.
师生互动是课改中一个必要的环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认知能力、从独特视角审视别人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发现并提出质疑,自觉地形成问题意识,进行深入思考,形成具有个性的解读,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真正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高中生物学新课程理念下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入手,提出了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创设课堂情境,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兴趣,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分析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旨在使学生积极参与生物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认知水平和认知方式,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问题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在学习活动中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对学生学习的帮助针对性要强,对于学有余力并对化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应应导他们在课后继续学习,以进一步发展他们学习化学的天赋.  相似文献   

10.
“发现问题教学法”是一种鼓励学生在语文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分析思考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要求教师从学生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哪怕是没完没了的问题,甚至连教师本人也刚答不出来的问题。只要学生能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就意味着创造性培养的成功。相反,学生如果呆若木鸡,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亲自去探索思考,在自主阅读中激发他们的智慧与潜能,从而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富于思考、勇于挑战、敢于表达的质疑品质。教师应热情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出疑问,并在鼓励学生质疑问题的同时,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改进教学策略,积极创设学习情境,关注主体性,倡导互动性,注重实践性,鼓励多样性,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合作解决问题、探究性解决问题、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教学背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动物》单元《寻访小动物》一课,鼓励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去寻访、亲近、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本课教学重点在于尽可能地启发指导学生动脑筋,使学生提出寻访活动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并自己提出观察、调查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毫无疑问,在  相似文献   

14.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历史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要帮助学生转变被动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在学习中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针对这一要求,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们应当在教学活动中善于运用有效的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引导他们的学习,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5.
张金海 《考试周刊》2011,(60):186-186
文章认为,物理教学必须围绕解决问题来组织,应该创设一种问题情境,把学生引进解决相关物理问题的氛围中。教师要鼓励和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问题解决是一种教学方式,是展开课程内容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学习形式和应该具备的能力,这里所讲的问题是展开数学课程的"问题"和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的"问题",问题解决它包括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联系实际提出问题,创设悬念提出问题;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探索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一、及时启发和引导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得到发展。在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认真做好观察和实验结果的记录与分析,鼓励学生运用日记、手抄报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在学生之间营造团结合作、信任尊重的气氛,引导学生对彼此的答案发表见解。  相似文献   

18.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一切都是靠人的能力实现的,小学生的能力就是在每一节课良好的教学情境中培养出来的,并在不断解决问题过程中得到发展。"两能"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抓住契机不断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会观察、发现、表达问题,并且鼓励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创造性阅读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提出和总结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创造性阅读教学培养小学生创造能力的具体教学措施:创设问题情境,整体把握课文;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提高学生概括能力;鼓励多样化分析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电工基础》教学中如何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欲望,发掘学生自主学习潜能,鼓励学生要敢于质疑和想象三个方面进行了解析。将对的方法与内容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教师的引导性,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的循环中提高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