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史料笔记叙录(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评介云南史料四种.明人陈全之撰《蓬窗日录》,记涉明嘉靖年间云南军事防务、赋税、社会习俗.清人桂馥著《滇游续笔》,广泛记载清嘉庆年间云南名胜古迹、物产、风土人情,尤详于名物训诂和云南古今语音问题.《滇南纪略》记明末李定国、孙可望入滇迄永历狩缅前后的有关军事、教育及社会问题.清吴大勋著《滇南闻见录》,记载昆明、丽江和大理之自然风物和社会民情等,涉及丽江“四方街“的创建.  相似文献   

2.
本文评介云南史料笔记三种。萧崇业撰《使琉球录》 ,是明朝滇人外交航海的真实记录。赵翼著《檐曝杂记》 ,广泛记载了清代中叶云南各地的社会风俗和自然物候。近人钟天石等著《西南六省印象杂写》 ,重在记涉抗战之前昆明地区的社会问题和民间文艺。  相似文献   

3.
本文评介云南史料四种。明人木增辑《云過淡墨》,广泛辑录了天文、岁时历法、物产、医药、历史事件等,多有字音释义。明人陶珽编《说郛续》辑录内容涉及明代政治、经济、边防、物产、少数民族事务等。明人游朴撰《诸夷考》,广泛记涉明代西南少数民族概况及云南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往来。近人钱文选著《游滇纪事》可作为当时游滇尤其昆明地区的指南。  相似文献   

4.
论文对《流动的疆域:全球视野下的云南与中国》八旗版中文史料引证问题进行讨论。认为其历史部分基本依靠《云南史料丛刊》完成,但因资料的辗转抄引和不查对原文,出现了诸如杨慎的《论民》“迷思”及其他史料引证讹误,包括存在争议的不当认识和大量技术性问题。因此,解决的方案是数字人文与历史研究的结合,建设“云南数字人文”平台,以方国瑜先生“烧砖造瓦提供材料”的精神,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料集合和资源共享。但是,西方学者的中国西南边疆史研究,始终存在着明显的意识形态“偏见”系谱,我们要摆脱这种系谱,建立起符合历史真实的中国话语体系和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5.
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似乎一直是社会科学领域无法调和的两个极端,在人类学理论中,这二者就表现为“结构”与“能动性”的对立,由此引发了许多学术争论。为了寻找这二者的契合点,以便在它们之间建立起辩证关系,布迪厄著《实践理论大纲》一书,使用并发展了“惯习”“场域”“实践”和“能动者”等术语,建立起了一套实践理论。萨林斯也是实践理论的代表人物,他著《历史之岛》提出了实践的变化会以一个不同的方式带来系统变迁的模式,从而把二者还原成认知问题、既有的认知图式和偶然发生的事件之间的结构关系问题.提出了“并接结构”等概念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史官中第一位具有自觉历史意识的伟大史学家。《史记》的问世及其所取得的成就,是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著史宗旨的体现与必然结果。“成一家之言”表现了司马迁的著史动机与历史意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反映了司马迁的历史哲学思想。作为史学家的司马迁,通过对天人关系的探讨,力求从前代治乱盛衰中阐述成败兴亡之理,以通古今之变,垂法于后世。作为一个独特思想家的司马迁,《史记》实际上是他通过历史来发表自己“一家之言”的哲学著作。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方式进行文化总结和文化创造,终“成一家之言”,超越了前人并达到了时代的最高度。  相似文献   

7.
背景链接 范晔(398—445),字蔚宗,南朝顺阳人。其所著《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是我国史学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胡三省注《资治通鉴》的贡献在于抉出了司马光秉承《春秋》著史的精神,尤其指出司马光是以《左传》为其编集史事、议论历史的主要依据。胡三省还注意到《资治通鉴》以“春秋笔法”隐藏着司马光的政治观点,并且把历史的事件和议论与北宋的政治现实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9.
背景链接 范晔(398-445),字蔚宗,南朝顺阳人。其所著《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是我国史学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魏源的儿子魏耆说魏源的祖籍在江西太和县,而《辞源》《辞海》只讲到历史上山西、云南、安徽三省设有太和县,却没有关于江西太和县的只言片语,但说历史上的江西有泰和县。依《辞源》《辞海》之说,若魏源的祖籍在太和县,就不可能在江西,若在江西则应该是泰和县。考历代史志,江西历史上确有太和县,但明萧执《洪武志序》关于太和县得名的天人感应说法,不足为信。泰和县不仅江西有,安徽也有。故《辞源》《辞海》关于“太和”“泰和”的辞条,叙及历史上的太和县与泰和县,都应作相应的修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