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定于2014年10月20至23日召开,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将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两年前的中共十八大开始,“依法治国”就不断被强调,观察家们相信,四中全会将就此议题出台重要政策措施。 法治是一种价值观,但并非虚幻的空中楼阁,落实到国家治理体系,就是一个政府如何依法行政的问题。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广东省在上世纪90年代即提出了“依法治省”,这一理念在近两年得到进一步落实。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导语     
时近年末,当我们回首盘点2008年中国图书馆界的年度亮点时,不能不提到公共图书馆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2008年,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实施准备和正式施行,中国图书馆界在扎扎实实、持续不断地推动着各级公共图书馆积极参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初召开的“中国图书馆学会新年峰会”上,“公共图书馆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有关规定的举措”被列为议题,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5月1日正式实施。目前,由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法制信息中心主办,北京大学法律信息网和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公共图书馆如何在政府信息公开中发挥作用,怎样落实《条例》中与图书馆有关的规定,成为本次研讨会的重要议题之一。  相似文献   

4.
黄贺铂 《新闻窗》2014,(3):46-46
政府网站很大程度承担着一个地区政府政务建设与公共议题的构建,广州市政府门户网站(www.gzgov.cn)便是广州电子政府建设的重要载体。本研究选取2013年6月“广州市文物古迹连遭破坏”的事件作为个案,探讨在公共事件当中,广州市本地媒体呈现议题与政府议题的呈现特征。  相似文献   

5.
媒介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了大量的新兴媒介形态,媒介技术的进步势必影响信息的传播方式和接收方式。同时,直接影响公众对社会事件的理解和判断,在这种理性和非理性的价值判断过程中迅速触发公众议题,经过新媒体交互性的观点交流和碰撞形成的意见和观点是形成公众议题的重要途径,甚至这些意见和观点直接被政策接收和吸纳,直接成为政府施政政策。网络舆论领袖利用其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在公共议题建构中起到重要作用,他们将线上讨论环节直接扩展到线下实践环节,进而左右政府的相关政策。新媒体利用自身独特的优势在构建公共议题的过程中,和政府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构建公共议题方面彼此都呈现出主动化的态势,其双赢的关系能够促进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打造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6.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二元悖论往往衍生成为国家-民众之间的矛盾.在“云南怒江建坝”议题中,大众传媒策略性地建构怒江议题,动员社会各阶层共同关注该议题,大大降低了环境风险,发挥了社会公器的作用.然而,分析媒体报道环境议题的框架,仍有不足之处,环境风险议题的深入报道还有待政府的开明程度和公民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7.
环境议题传播维系着环境领域的信息互通、意义共享、对话协商与共赢协作。本文从话语分析的视角切入,采用内容分析法与文本分析法,分别对呈现政府环境议题构建的传统媒体和表征公众或社会组织环境议题构建的新媒体进行抽样分析,在评述了两类媒体中环境文本在议题选择、话语结构、叙事策略和主体角色等方面的差异、问题的同时,进一步论述了环境议题传播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8.
贾广惠 《当代传播》2012,(5):106-107
随着全球自然灾害的剧增,环境风险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其中,社会力量不仅参与环境治理,还通过议题设置影响政府决策。不可否认的是,环境风险议题设置中的确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在传播实践中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9.
谭天  曾源 《东南传播》2016,(4):138-141
政府、媒体、群众对艾滋病议题日益关注,世界艾滋病日成为了政府、媒体宣传艾滋病的主要机会。本文选取网络媒体为研究对象,对人民网、网易网、凤凰网在近三年艾滋病日对艾滋病报道的框架构建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发现,三者对艾滋病报道的报道方式、新闻议题、新闻出处、报道语气、信息来源均呈现统计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2014年"两会"中,食品安全议题成为讨论焦点,该议题通过代表提案、媒体报道、政府行为转变的形式,不断由政治场域向公共话语空间渗透。本文结合健康传播学中的KABP模式对"两会"中的食品安全议题进行解析,发现议题具有针对性、信源可靠、传播方式创新、知行合一的特征,并给出通过不断研究群众加强民主参与以完善议题健康传播效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梁德学 《新闻界》2012,(11):16-19
本文借助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对科学传播中的公共领域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阐释了其概念、特征及形态演变,并从议程设置、议题的呈现与探讨、议题的质疑与争辩以及国家和政府角色四个维度分析了科学传播中公共领域的构建和维持。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的媒介形象素来是被刻板化的。本研究内容分析金融危机期间《人民日报》、《东方日报》(香港)和《中国时报》(台湾)的农民工报道,发现:"农民工失业与再就业"议题得到共同关注,"责任归因"和"人情味"框架被频繁使用,报道时间走势趋同。不同的是,《人民日报》以正面为主,倾向于"政府政策与管理"、"农民工的社会保障"议题;《东方日报》负面居多,集中在"农民工犯罪"议题;《中国时报》多为中立,为"政府政策与管理"议题。最后尝试从媒介属性和政治体制阐释上述异同。  相似文献   

13.
论网络BBS的议题特征及议题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网络BBS的日常议题进行探讨,以水木清华论坛、强国论坛、西陆论坛为分析对象,探讨BBS的议题环境,其公共领域特征;BBS的议题内容,其意见的分散多元、对生活政治的关注、感性化与情绪化等,以及BBS议题建构与引导的具体方式,即BBS的技术控制与人工把关、BBS软件环境与硬件环境的建设、建构BBS良好的激励机制等等。从而在理论上呼应了目前政府极为关注的网络舆论引导问题。  相似文献   

14.
赵海蕴 《新闻世界》2013,(8):312-313
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社会管理和民生列入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出要把政府办成一个服务型政府。而创新社会管理需要民众和政府双方的力量,新媒体在此过程中充当了桥梁作用。如何规避新媒体的劣势,发挥其传播优势,成为如何创新社会管理的议题。  相似文献   

15.
政府微博是微博与政治公共领域结合的产物,为更好地构建公共空间,政府微博可以通过内容建设、议题设置、反馈等方式,对公共话语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社会一发生公共安全事件、意外死亡事件、暴力拆迁事件,舆论场往往就孵化出种种不受政府和企业控制的议题。这其实与微博的兴起有一定关系,民间通过互联网借题发挥,而危机公关单位对一些公众关注的议题又缺乏足够的关切情怀,任其持续发酵,危机公关的失败案例因此日益增多。本文通过分析政府和企业在一些安全事故处置上的得与失来说明微博语境下的信息发布主体,有必要正视舆论生态的变化,牢牢把握议题主动权,以舆论动态引导机制,增强危机公关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建构"住房制度改革"议题时,媒体普遍认同于"新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将住房制度改革自然化和去历史化。在"房价"议题上,党报倾向于将社会问题归因于地方政府而建构中央的权威,专业主义媒体主要是从新自由主义的立场反思房价问题背后的制度原因,而商业化的都市媒体则在民生话语的框架内建构房价议题,报道视角是消费者的和老百姓的,而非公民的。媒体生产了一种"无公众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18.
近两年媒体根据公众议题和自身的定位,报道了大规模的撤校之举引发的突出问题,形成了激烈的舆论讨论氛围。同时也引起了政府相关部门的关注,相关政策正在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贾广惠 《青年记者》2021,(12):39-40
随着垃圾分类在全国的推行,乡村环境治理中的垃圾分类也引起了媒体关注。本研究发现,媒体报道往往被动跟随政府议程,难有持续性,缺乏内生性支持。建议媒体协同政府共同承担垃圾分类责任,使垃圾分类议题常态化,吸引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  相似文献   

20.
——今天的新闻应该是什么?——今天白宫应该向媒体发布的"新闻台词"、"新闻关键词"是什么?每天,由美国总统在白宫召开的最高层会议,主要的时间讨论的不是别的,而是通过一个口径、一个关键词,确保美国媒体乃至世界各国媒体与政府都关注的议题。这个由白宫策划出来的议题,把议题设置和新闻选择的权力紧紧地抓在手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