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文学类专业课程,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思政教育只有确立正确的课程理解思路,解决“美学文本”与“政治文本”的冲突与融合,才能达成思政教育的目标。教师应以文学的审美特性为基础,让学生经历从沉浸体验、移情审美、理性观照到价值建构的完整过程,以发挥最佳育人效果。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经过了现代转型后的中华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多元价值观中辨别、判断和选择正确的价值观,最终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古代诗歌作品中,"游仙诗"以祈慕神仙生活或游历仙境为题材,通过描述灵异世界以寄托个人怀抱。它始终遵循着"文以载道"和"诗言志"的传统,在想象的世界里抒写现实无法实现的理想和愿望。本文即从宗教、文学等多元文化视角对中古游仙诗的文学史意义进行解读,使人们对游仙诗这一中古时期重要的诗歌类型有新的了解与认知。  相似文献   

3.
学术期刊论文实行"三审制"是促进学术繁荣、学术规范的重要举措。"三审制"的核心功能在于强调注重学术成果报道方式和尺度方面的权威性和社会认同。为学术期刊论文首创权获得社会认可,提供权威性佐证创造了先机,鉴定科学研究质量,传播科学研究成就,永久记录和存档科学研究成果。从审编实践中总结归纳出"三审制"自尊自律遵循八条准则,略述了自律和他律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要素为"血缘、情理、入世",这三个要素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国一体、伦理政治、人情主义"的运行原理,并继而形成了"天下一家、人格平等、匹夫有责"的政治文化特征,映射到企业经营、管理上便是中国传统企业的特殊管理文化模式,即"大家庭"式的组织结构、"家长制"的管理机制、"德得相通"的管理心态和"返本回报"式的管理过程。中国现代企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又不得不面对现代市场经济的冲击。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现代企业伦理作为行为背景和发展根基,同样要求实现多方面、多层次的转变。具体来说,就是要在价值理念上实现从"家国一体"到"价值生态"的转变,在企业价值目标上实现从"伦理政治"到"价值融合"的转变,在企业价值实践上实现从"人情主义"到"价值具体"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汤晓虹 《科教文汇》2012,(1):106-107
国内最早注意数学文化的学者是北京大学的教授孙小礼,她和邓东皋等合编的《数学与文化》,汇集了一些数学名家的有关论述,也记录了从自然辩证法研究的角度对数学文化的思考。稍后出版的有齐民友的《数学与文化》,主要从非欧几何产生的历史阐述数学的文化价值,特别指出了数学思维的文化意义。郑毓信等人出版的专著《数学文化学》,是用社会建构主义的哲学观,强调"数学共同体"产生的文化效应。以上的著作以及许多的论文,都力图把数学从单纯的逻辑演绎推理的圈子中解放出来,重点分析数学文明史,充分揭示数学的文化内涵,肯定数学作为文化存在的价值。本文对数学语言所显示出来的文化韵味,数学历史凸现的文化底蕴以及数学活动展现的文化价值进行简要的分析和阐述,以便阐释出"数学文化"到底应该"取"还是"舍"。  相似文献   

6.
消费文化下的文学场已非传统社会"为艺术而艺术"的场域范畴,媒体浪潮的冲击下,文学场域的自主性正在动摇,现从"场域"理论出发,考察文学场的生成及其逻辑法则,探讨文学场在消费时代的生存境遇。  相似文献   

7.
朴艺丹 《科教文汇》2010,(19):82-83
从社会大背景来看,韩国社会是由政治上的儒教主义、经济上的独占资本主义、社会上的家长制的禁欲主义、文化上的家族利己主义构成。但是到21世纪这些不会不发生变化。这些变化集中体现在了文学作品上。而从文学形式上来看,随着电脑成为韩国人生活中最主要的工具,韩国文学也已经站到了影像时代、网络时代的中心,若要远离大众文化,只是固执地守护文学独有的纯粹的世界,那么文学的生命将难以延续。  相似文献   

8.
舒杰 《科教文汇》2013,(23):57-59
法兰克福学派学者马尔库塞认为,技术的进步不再使人类改善生存环境,促进社会结构的合理变化,让人得到解放。相反,科学技术开始异化,在它合理性的外观下造就了发达工业社会的特有的意识形态。人类社会进入了一种科学技术统治的时代。这种社会呈现了一种单向度的趋势,具有了以往政治意识形态所没有的控制能力,政治领域、文化领域乃至话语领域都出现了封闭。这是一个人全面受压抑的社会,是技术和文明对人实行了全面的统治和管理。对于这样的一种在整体上不合理的合理生活,传统的抗议方式失去了作用,马尔库塞找到了革命的新主体——"新左派"。他们拒绝这个游戏,主张用一种"非暴力的反抗"的"大拒绝"作为一个时期终结的开端。  相似文献   

9.
当今社会,我们提倡对于传统艺术文化符号保留与继承,更强调把现代艺术设计的内容和传统艺术文化的精髓融合在一起。这种继承与融合并不是盲目的"拿来主义"。以龙形为例,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龙形的纹样形态都相对比较稳定,人们只是单单把这些纹饰作为一种符号来使用,没有推陈出新,没有加入现代人的审美趣味。随着社会大众审美需求的日益增加,单一的"拿来主义"做法显然已经捉襟见肘,迫切需要设计师重新思考图形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思想解放是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胜利的一大法宝.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思想解放要落到实处.这要求我们在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方面要有新的举措;在文化方面,应在较高程度上尊重所谓个人主义的文化, 因为所谓个人主义的文化将是我国传统封建文化遗留的一付最好的解毒荆.它将更新我们的文化土壤, 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和政治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陈晨 《科教文汇》2011,(25):20-21
新的社会形势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机遇。体验式培训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是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途径的有益探索,能够在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培养其思想政治素质。体验式培训的成功经验在于"三个转变":从强调理论化、知识化到重视情感体验与情感发展;从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从封闭的校园到开放的社会实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推广体验式培训还需要进行更多的实践探索和理论论证。  相似文献   

12.
马怀忠  李强 《科教文汇》2010,(30):205-208
1492年,哥伦布发现北美大陆后,先是欧洲人,之后是其他大陆民族相继移民到新大陆。虽然美国从1776年宣布独立至今仅有200多年历史,但是来自世界各个角落不同文化背景的移民将各自不同的民族文化带到新大陆,使美国变成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大熔炉,从而使美国文化和民族特征变得复杂多样而难以界定。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初期,在美国掀起了一场"美国研究运动"。美国历史学家们针对如何界定美国文化及民族特征展开了一场大讨论。本篇论文将介绍"美国研究运动"产生的背景及对美国民族和文化特征研究方法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3.
吴萍  胡迪  谢霜 《科教文汇》2009,(32):247-247
汉代出现的"羽人"形象为追求长生不死、生命永恒及羽化升仙思想的物态化形式,当时社会浓厚的道家思想为其发展、繁荣营造了良好的氛围,"羽衣"与羽化升仙的诸种文化关系和审美关系,又是道家思想服饰审美文化感性显现的,在汉代各区域画像石中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蒙古族是我国一大传统游牧民族,他们拥有自己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并由此诞生出独特的蒙古族文学艺术.蒙古族文学历史发展悠久,其发展特点和艺术风格与该民族所处的社会环境、地理位置以及人文艺术背景息息相关,大部分文学作品都离不开现实生活,其中20世纪50-70年代的蒙古族文学受到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和经济发展情况等多重因素影响,呈现出一个独立时代文学的鲜明特点.笔者在参与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项目(19XZW033)过程中,通过阅读《蒙古族文学与文化论稿》一书对蒙古族文学的时代特点和艺术价值进行了深入研究,所以本文将在此基础上围绕20世纪50-70年代的蒙古族文学特点展开进一步剖析,为全面推广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做出有效贡献.  相似文献   

15.
张雷刚  吕军利 《科教文汇》2011,(23):207-208
马尔库塞的"单向度批判"理论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改革开放30年后中国为单向度的趋势的存在提供了又一明证。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大的时代背景下,面向我国的社会现实,特别是面对我们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变革,"单向度"概念的内涵也应该延伸到我们当下的社会生活当中。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福建师范大学收藏的前身校民国时期本科毕业生论文手稿的整理,分析了福建师范大学馆藏民国时期本科毕业论文手稿的写作特点、学科分类、选题方向、年代分布,揭示了这些手稿的收藏价值、学科研究方向、学术水平,以期为研究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特别是福建的高等教育及社会、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科技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曹懿 《科技创业月刊》2013,26(5):165-166
布洛是英国心理学家、美学家,原为瑞士人,后入英国籍,长期在英国剑桥大学任教授,兼通意、德、法、俄、西班牙、中等六种文字,著述涉及文化、文学、美学等许多方面。他在1912年的论文《作为艺术要素与审美原则的"心理距离"》中提出"心理距离说",用"心理距离"解释一切审美现象,认为审美主体与客体之间只有保持适度的、非功利的、非实用的心理距离,审美才能够进行,"心理距离"是产生美与美感的根源。扩展开来,"距离"在审美经验中统称为审美距离,包括时间距离、空间距离、情感距离和心理距离等。从以上几个方面对"距离产生美"进行粗浅分析,进而强调"距离产生美"也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刘茂斌 《科教文汇》2012,(17):203-204
18世纪以"盐商"为主体的新兴商人阶级在思想、文化方面对18世纪的中国起到里程碑式的影响。盐商的"从儒"现象客观上促进了18世纪中国社会"官、商、儒"的联系、拉近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距离,导致社会"贾而好儒、儒而尚贾"风气的繁荣。本文将从"贾而好儒"的角度为切入点,从教育和文化活动两方面剖析18世纪扬州盐商的"从儒"现象。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政治认同感及职业学校学生政治认同感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在引导以及教育学生加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促进学校的文化建设、发展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及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提高学生自律养成教育的作用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从而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相似文献   

20.
高钰 《内江科技》2011,32(5):105-105
当前,英语专业教学中存在着忽视文学课程的倾向,这可能与对素质教育的更具功利性的理解有关。一般在提到素质教育时,都很强调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广博的知识面等等,因此,常常把素质教育等同于学生学了就能用的教育,或者空谈一些"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