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翻译语境中的意识形态分为个人意识形态、群体意识形态、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各种形态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共同操纵着翻译。翻译活动的主体是译者,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纵其实是通过对译者的操控来实现的。意识形态通过操控译者在翻译选材,选择翻译策略和方法,选定翻译风格,选择文本微观操作的翻译技巧等方面的翻译抉择,从而产生迥异的翻译结果。意识形态对翻译操纵不是无端产生的,有其心理理据和社会理据。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近现代翻译史的翻译史实为例,系统阐述意识形态的内涵,分析翻译活动中意识形态实践性、多元性、滞后性的特征,并从翻译文本与翻译策略的选择两个方面阐述了意识形态对于翻译的影响。在充分肯定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的同时,也指出在研究翻译与意识形态的辩证关系时,应正确认识到翻译在译者意识形态和译入语社会意识形态两方面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以及介于意识形态与翻译之间的译者主体性对于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借鉴勒费维尔重写理论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意识形态对翻译过程中文本的选择、翻译策略与方法的支配作用以及对翻译研究发展水平的影响,同时探讨了翻译对译入语意识形态的促进加强或破坏颠覆作用。  相似文献   

4.
忠实长久以来被认为是翻译的最高准则。然而,纵观人类翻译史,在众多的文学译本中不乏不忠实翻译的例子。现代翻译研究表明,正是对原作的操纵导致了这种不忠实的产生。拟从安德烈.勒菲弗尔所提出的意识形态及诗学的视角,通过分析译者对《麦田里的守望者》中性内容的处理方式,对我国文学翻译中的道德操纵现象做一些粗浅的探究。  相似文献   

5.
诗学是翻译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文化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安德烈.勒菲弗尔将意识形态和诗学引入翻译研究,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受到主流意识形态和诗学的操纵。本文以勒菲弗尔的操控理论为基础,以《西风颂》的三篇译文为例,来分析诗学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翻译的过程是一个译者不断进行选择的过程,影响翻译选择的既有语言差异等内部因素,也有社会、历史、文化等外部因素,而往往外部因素产生的影响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本文挣脱文本的藩篱,站在文化语境的高度去审视翻译问题,分别从文化立场、意识形态、社会背景等方面讨论文化语境对文学翻译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安德烈.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认为赞助人从经济、意识形态及社会地位三方面对译者产生影响,本文试从以上三个方面分析译者对引进版图书翻译的操纵。  相似文献   

8.
翻译是一种政治行为,翻译活动通常都是在一定的客观政治环境中进行.翻译主体的行为受其意识形态及价值观影响必然带有一定的政治性,以严译<社会通铨>为个案,具体分析翻译选材、翻译策略的政治性及译著对目的语社会的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调查发现池州市部分景区公示语翻译存在较多不足,诸如翻译中出现的啰嗦重复、拼写错误、译名不统一、文化误译,强制性、禁忌性的公示语表达欠和谐、委婉等问题。本文试图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生态翻译学三个维度)为池州市旅游景区翻译存在的问题提供新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新闻是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主要对象之一,而互文性理论是揭示新闻中隐藏的意识形态的有效工具,本文主要运用Fairclough的互文性理论对英语新闻语篇及其汉语译文进行批评性对比分析,旨在揭示互文性、权力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关系及翻译过程中由于译者的缘故所导致的新闻语篇意识形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欧·亨利小说在我国的译介开始于上世纪二十年代。从作品引进数量和重点、对作者作品的介绍、出版单位的规模等来看,欧·亨利小说作为翻译文学系统中的某一项目,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翻译文学蓬勃发展的时期却游离于文学多元系统的中心之外,没能得到赞助人的重视。以多元系统理论为视角,可以具体论述意识形态对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欧·亨利作品在中国的译介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文章梳理了1969—1979这段特殊时期我国翻译文论的基本情况,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增加了香港、台湾等地区的翻译文论概貌。通过举例分析和阐释,指出这一时期的翻译文论完全在意识形态的操控下完成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研究新闻翻译中意识形态对新闻编译的影响。通过对比中国的报社与欧美的报社对同一事件的报道来比较新闻取材、段落安排、措辞等的变化,并在相关意识形态的理论指导下分析变化的原因,最后总结得出新闻编译分别受到国家政治立场,社会主流观念和读者思想感情影响。  相似文献   

14.
翻译是地方政府英文网站建设的关键,翻译决定着网站内容的优劣和被异域文化接受的程度。在翻译操控理论视角下,政府网站的英译受到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三方面的制约。在这三个方面的指导下,有助于提高网站翻译质量,促进英文网站建设,从而达到较好的外宣效果。  相似文献   

15.
政治文献翻译本质是政治领域的一次跨文化交际活动,此类型翻译活动是向目的语读者展示源语环境的政治纲领和意识形态。在政治文献英译活动中,译者选择句子或段落为翻译单位将有利于处理中英文语言差异和文化空白的问题,使译文更加准确,更容易被目的语读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6.
翻译不只是简单的原语言到目标语言的语言转化,更是复杂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因为翻译的这一特点,翻译的社会性和文化特质越来越得到强调。本文通过对几个个别译本删节案例的分析,探讨了政治、文化、社会伦理意识形态因素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译文读者的意识形态会对翻译过程造成影响,具体表现在对原文本和翻译策略的选择,以及译本在译入语社会的接受情况方面。译者在作抉择时会不可避免地考虑到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18.
翻译操纵派代表人物勒菲弗尔提出翻译重写理论。他认为翻译是出于某种目的对原作品的重写,受意识形态、赞助人和诗学的影响。文革期间的翻译活动受到严格限制,而毛泽东诗词的英译活动在此期间却异常活跃。由于诗人的特殊地位,诗词所蕴含的革命理念,其翻译活动的政治背景、赞助人体系及诗学风格都是我们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19.
文化禁忌渗透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以各种方式对审美活动发生着影响,意识形态的煤质作用也随着文明原发展而不断强化着这种影响。文化禁忌通过两种方式进入审美领域,一是日常生活的行为表现,一是艺术化展示。前者多集中影响于个人的人格美,并延及到与此相关的社会事物的美丑与否,后者则多影响不同类型的审美意识,并相应地体现着艺术家的文化理想和判断。同时,反禁忌用是审美活动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20.
再论禁忌与图腾产生问题晏佩琦申三刘卫东禁忌与图腾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现象,一直是社会学工作者所努力探讨的问题。研究禁忌与图腾,有助于我们找到对原始社会发展过程的表征的合理解释,也有助于我们探寻到原始社会一系列神秘现象的本质。笔者曾就禁忌与图腾产生先后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