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艺术观察是创作过程中的一种对现实生活充满艺术情感的有独创性的审美认识,也是产生创作动机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审美客体刺激了主体,并被主体所吸纳、接受,并转化为主体的审美需求和心理动力时,才能产生创作动机。  相似文献   

2.
创作动机与审美心理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审美心理结构储蓄的巨大能源是创作动机的内在因素,而外界信息刺激仅仅起一个引发作用.由于审美心理结构的不同,对同样的信息刺激,创作主体作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可见,审美心理结构对创作动机起着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客观生活的丰富性及创作主体个性的多样性 ,决定了创作动机的表现亦呈多种形态 :一、从创作主体的审美需要看 ,有缺失性和丰满性创作动机 ;二、从产生过程看 ,有瞬息突发式和渐进缓成式 ;三、从明晰度上看 ,有明显性和潜稳性创作动机 ;四、从时限上看 ,有长期固定性和短时变化性创作动机 ;五、从引发机制看 ,有外界激发性和内觉自发性创作动机。  相似文献   

4.
从创作心理学角度对审美主体创作动机的心理进行剖析,研究“前写作状态”具有重要的意义。创作动机的心理推备包括创作力、创作空间、原型经验三部分,创作动机具有自发性与自觉性的双重心理特征。动机研究具有积极的艺术人类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因创作主体心灵的隐痛和创伤所形成的苦闷是创作动机的内驱力。这种苦闷主要由生活的苦难、生理的残损、精神上的疾病、政治上的失意所致,然而它却是创作主体产生幻想的最佳因素,是培养创作主体审美体验的重要条件。它可以促使创作主体洞察社会和人生的奥秘,从而使文艺作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6.
与纸面文学相比,网络文学在创作、传播、接受等诸多方面有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平民化的审美情趣、互动性的审美过程、读屏化的审美方式、超文本的审美特质,等等。究其成因,集中体现在网络化的传播机制、网民化的创作主体、游戏化的创作动机三方面。  相似文献   

7.
赵树理小说当年取得的辉煌与今日小说阅读的尴尬的巨大反差,引导我们从作家创作主体本身出发,包括创作主体的心理动机、审美价值取向以及写作观念和模式等方面,探究其小说创作的得与失,探究其小说成功的因素以及留下的缺憾。  相似文献   

8.
任何创造都离不开创造性思维,任何思维活动又都离不开人的记忆。记忆这一心理元素在艺术创造过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艺术创造过程大致可分为准备阶段和创作阶段。艺术创造的准备阶段,包括创作主体审美心理的建构,创作个性、艺术才能的形成,独特的创作领域的开拓等,艺术的创作阶段又可分为创作动机的萌动、艺术灵感的突发,艺术构思的运转等。 首先我们看记忆在艺术创造准备阶段的作用。 艺术创造,从审美心理角度看可以说是创作主体审美心理结构的外化。而人的审美心理是一个不断与审美对象同化、顺应的双向运动建构过程,这个建构过程始终与人的记忆中信息贮存丰啬有关。 审美心理结构与审美对象同化,其中原因之一便是主体记忆中贮存了相当量的与该审美对象结构  相似文献   

9.
艺术创作在很多情况下被认为是一种天赋,怎样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是近年来绘画教育领域的难题。笔者认为,艺术创作虽然是一种自由创造有感而发的活动,同时也是可以培养的,只不过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而且在这之前要产生一定的创作动机,例如培养学生的兴趣动机;成就动机等;在这些动机中,只有符合审美要求的,才能创作出真正的艺术作品,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也是重点。笔者尝试从以上几方面着手,探讨怎样在水彩风景写生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  相似文献   

10.
创作意识是促使创作能力转化为创作行为的意识。在文学创作活动中 ,没有创作意识 ,创作主体不可能运用创作能力 ,展开具体创作活动 ,文学作品也就不可能产生。作家的创作意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它至少包括三个基本方面 ,即创作动机、创作预期和创作潜反射心态。在每一种因素中又充满着十分丰富的生活、审美以及创作观念等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中唐是河南人诗歌创作的高峰时期,名家荟萃,流派众多,创作丰富。他们以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为背景,以诗人及诗人群体的个性化心态为中介,以诗人的传承演变为归结,在诗歌创作中各自追求一种美学风貌。他们都打破了盛唐古典抒情诗优美和谐的诗风,从不同的角度开辟了新的诗歌境界,为推动中唐诗歌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新现实主义小说继承和发展了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和表现手法,并根据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审美需要而增添了审美新质。它以直面人生的创作态度和严格写实的风格表现时下的生活和人民的心态,以“世俗化”的手法描绘世相,以大众化的审美形式与人民大众接轨。它还积极地吸纳各种创作模式和大胆地借鉴运用其他创作方法的创作技巧,以丰富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13.
词作为合乐而歌的韵文,倚声而作是其本色。用字用韵都须符合音乐的节拍及唱腔的要求,可歌性是词家严守之道。随着词的发展,优秀作品不断出现,曲体元素又逐渐失传,词与"曲"疏离。以前人词作为本,倚式而作渐成主流。但倚式中并不失倚声痕迹。与此同时,"依律"之势渐起。二者璀璨共生,推动了词及音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唐山文艺家群体以题材多样、形式新颖、阵容强大而享誉全省乃至全国。他们在审美心理、文学见解、艺术风格上形成了一致性——沉郁质朴、刚健雄放:既有燕赵慷慨悲凉之遗风,又有昂扬刚劲之新质,显现出了自己鲜明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5.
朱自清先生说“诗言志”是中国诗歌理论的“开山纲领”。尔后,“诗言志”这一诗学命题成了中国古老诗学中一个说不尽的话题。在历代学者研究基础上,拟从“赋诗言志”到“作诗言志”的历程看中国诗学的产生这一角度作出论述,试图进行比较系统和整体的把握.  相似文献   

16.
通过教学实践,让学生掌握油画的绘画程序及各步骤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相似文献   

17.
《梧桐雨》与《汉宫秋》两剧在艺术结构和艺术主题方面具有诸多相类之处,这与作家的世界观、艺术观密切相关,同时也反映出前期元杂剧创作在艺术形式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文章简要阐释了"意"在中国艺术创作的重要性,举例说明了文字、色彩及图形三方面在包装设计中具有重要地位以及它们在营造"意"的氛围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