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很早就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联系,友好往来,共同建设祖国、共同反对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是我国民族关系中的主要内容。秦朝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至两汉时期初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隋唐是我国多民族发展的重要阶段,各民族迅速发展,对边疆地区的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形成中华民族大融合的高潮;明清时期在统一政权下,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加强,统一多民族的国家进一步巩固。  相似文献   

2.
第四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明、清(鸦片战争以前) (十课时)第一节明朝的经济和政治通过本课要讲明经过元末农民战争的推动,明初统治政策的调整,特别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辛勤劳动,明朝的经济又有了发展;明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助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但也大大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明朝设置奴儿干都司,加强了对东北地区特别是对黑龙江下游和乌苏里江流域的管辖.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融合,到秦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以来,国家统一与民族融合,一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两汉时期初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隋唐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巩固;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密切,各民族进一步融合,元朝大一统的出现,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明清时期,在统一政权下,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加强,各民族之间形成了不可分离的关系,各族人民团结互助,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民族大团结。在"一国两制"的旗帜下,祖国的统一大业,必将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融合,到秦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以来,国家统一与民族融合,一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两汉时期初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隋唐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巩固;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密切,各民族进一步融合,元朝大一统的出现,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明清时期,在统一政权下,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加强,各民族之间形成了不可分离的关系.各族人民团结互助,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民族大团结。在“一国两制”的旗帜下,祖国的统一大业,必将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5.
隋唐时期,统治革新政治,实行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封建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边疆少数民族与中央政权关系更加密切;对外交往活跃开放,盛况空前,化辉煌灿烂,光照四邻。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中华明进入空前繁荣的时代。  相似文献   

6.
(本节内容较多,必需掌握重点,以安排两个课时为妥。) 全节分四部分:(一)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开始形成。(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三)“焚书”“坑儒”。(四)秦和匈奴的关系。教学时应突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以此为中心,把秦开创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历史意义和建立最高皇权及巩固统一的各种措施的积极作用,“焚书”“坑儒”、秦和匈奴关系等教材内容皆环绕它来阐明。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的历史,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二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本文试仅就第二个特点,略抒管见,请同仁指正。政治方面,为了防止封建制度的瓦解,明、清统治者更加乞灵于封建专制统治,妄图用加强专制统冶的办法来维护其统治地位。明初政权机构的建制基本上是仿自元朝的,即中央设中书省,统辖六部,管理全国行政,设大都督府,节制内外诸军事;地  相似文献   

8.
如何从宏观上把握历史知识的整体联系,多角度、全方位整理知识,把所学知识纳入特定的系统中,形成立体的知识体系,达到融汇贯通,能厚能薄,运用自如,是高三历史总复习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培养综合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几年来,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下面谈谈我的主要做法.一、利用课本目录,大事年表,熟记历史分期和篇、章、节要目,把握历史演进过程中前后知识宏观内在的有机联系,建立整体的知识框架.二、围绕各历史阶段的基本特征,组织知识,突破重点难点.例如:中国封建社会史从战国开始到鸦片战争前经历了以下五个各具特色的发展阶段:①战国、秦汉——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初步发展;③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③隋唐——封建社会的繁盛;④五代、辽、宋、夏、金、元——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⑤明、清(鸦片战争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五个发展阶段的特征本身就概括了各阶段的重点和难点,据此来组织知识,展开论证,也就抓住了课本的要害,突破了重点和难点.三、理清基本历史线索,带动知识的演绎串联.例如,中国近代史有中国人民的屈辱史,抗争史和探索史三条基本线索,它贯穿着  相似文献   

9.
【专题导读】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各国纷争,周边地区少数民族袭扰中原,各民族不断融合,逐步形成了统一趋势。秦朝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两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初步发展;边疆各民族发展较快,并和中原联系加强;各民族之间有战有和,但友好交往是主流。隋唐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  相似文献   

10.
【单元导读】隋唐时期,统治者革新政治,实行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封建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边疆少数民族与中央政权关系更加密切;对外交往活跃开放,盛况空前,文化辉煌灿烂,光照四邻。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中华文明进入空前繁荣的时代。1.政治清明,制度革新(1)隋唐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封建大一统时期。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社会相对安定,出现  相似文献   

11.
问:修订本《中国历史》第二册明清部分的章节子目和内容有哪些主要的改动?答:明清部分原来只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明、清(鸦片战争以前)》一章,现在把它作为明清部分的总标题,下分《明朝的政治、经济和对外关系》、《明末农民战争和清军入关》、《清朝前期的统治》、《明清时期的文化》四章.在章节子目和内容方面改动的有:增加了《瓦剌和鞑靼》的子目,瓦剌、鞑靼和明朝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族关系的几个问题杨建新我国做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问题始终是国内民族问题中最基本、最带全局性的问题,也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基本问题之一。民族关系的好坏,影响到国家的统一,边防的巩固,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是绝不可掉以轻心的...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民族自治地区民族关系的和谐,是祖国统一、社会安定的重要前提。民族关系的和谐,对新形势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加强民族区域自治的研究,对巩固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促进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及文化发展等诸多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基本线索这一章讲了一个半朝代,472年(1368——1840年)的历史。其基本线索是:(一)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渐趋衰落,终于走到了它的尽头,即将被新的社会经济形态所代替;(二)秦汉时开始建立起来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到这时已经巩固。 (一)我国封建社会渐趋衰落的表现: 1.从经济基础来看,新的因素已产生。即在占统治地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在明朝中后期(十五世纪左右)萌芽,出现了雇佣劳动和手工工场,商品经济有了发展。这种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标志着我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已经  相似文献   

15.
线索梳理一、线索与特征秦汉时期,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到公元220年东汉灭亡,包括秦、西汉、新朝和东汉四个统一王朝,这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奠基时期。1.从政治上看。(1)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创建和巩固.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  相似文献   

16.
<正>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内容多课时少”这一矛盾已然存在,对教科书进行合理的取舍与整合势在必行。受笔者所在的名师工作室两名教师对《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的同课异构观摩和研讨启发,笔者认为,针对必修课程《中外历史纲要(上、下)》文化史部分的教学,我们应瞄准“课程结构”靶心,紧扣“纲要”二字,  相似文献   

17.
一、目录标题中的隐形知识目录是章节内容的高度浓缩与概括,其中隐含着十分重要的内容,尤其对于从宏观上理清历史发展线索,把握历史知识结构以及阶段特征,具有重要作用。复习时要善于挖掘和思考。如从中国古代史目录中可知,我国古代历史分为六个历史阶段:“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明、清”。例11…  相似文献   

18.
徐胜 《中学历史教学》2006,(1):11-13,66
[专题解读]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公元前221年,中国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今天中国的广西、云南等少数民族较为集中的地区都在秦朝管辖之下,并设有郡县加以统治。汉朝在西域设置都护府,增设17郡统辖四周民族,形成包括今天新疆各族人民先民在内的疆域广阔的国家。在汉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频繁交往中,汉朝之名也被其他民族用来称呼华夏民族,形成了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汉族.经过秦朝的开创、汉朝的巩固和发展,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此奠定。  相似文献   

19.
中国自秦汉以后的历史,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发端到确立的历史,中华民族的统一性与不可分割性,是在中国形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过程中客观地发展着、巩固着。我们可以从构成国家的基本要素——居民人口(民族)、疆域和制度文化几个方面来进行梳理。一、中国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疆域在不断地拓宽、扩大,最终趋于固定,其中凝结着中华各民族及其先民对祖国的贡献,是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域。中原地区主要是由汉族开拓的。汉族先民在开拓中原地区的同时,从秦汉时期起,就不断向阴山地域、西域及珠…  相似文献   

20.
吴洁 《初中生辅导》2023,(Z4):91-93
<正>中国古代史是一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史,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尽管中国历史上也曾出现过若干次分裂的局面,但都是短暂的,最后总是归于统一。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把我国各民族维系于一个统一的大家庭中而又世代传承的主要纽带有:国家的长期统一;各民族相依并存的经济文化联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虽然经历了分裂,但在分裂中又酝酿着新的统一,同时这一时期民族间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进一步加强,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中重要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