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赵曦 《考试周刊》2009,(13):29-30
声乐艺术自始至终贯穿着语言的咬字发音,要解决技巧问题、表现问题、音乐形象的雕琢等,都必须立足在语言、咬字、发音的重要环节上。对于歌唱者而言,掌握好外国语言的发音规律和掌握本国语言的发音规律是同等重要的。"字正腔圆"是歌唱语言表现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2.
付红艳 《林区教学》2008,(7):161-162
歌唱中的说话以自然说话为基础,经过咬字差异的对比和科学的发音训练,使语言字正腔圆,在实际运用中,能避免声带疲劳,使说话圆润持久。  相似文献   

3.
歌唱过程是二度创作与审美密不可分的过程,在处理歌唱语言方面,咬字是主要的难点。声乐教学正是要通过纠正学生错误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引导其掌握正确的咬字吐字方法,以培养良好的普通话习惯,提高歌唱语言的感染力。因此,针对福建方言地域性的语音缺陷,选择适当的作品因材施教,帮助学生解决好发音不标准、咬字过重、无字头等难点问题,对提高歌唱中的语言处理能力与完善演唱技巧,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语音就是语言的声音,它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具有社会交际作用的声音”,而“歌唱是用人声唱出与语言结合的音乐”。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声乐技巧在普通话语音中的作用。一、发音:用歌唱的发音方法发音,朗读才具有优美的音色一般人在说话发音时,声带是被拉长、拉紧的,同时声带的振动是整体的,也就是说,一般的人,说话时自然产生较多的“基音”。而具有声乐技巧的人,他们在发音时,声音在气息的控制和共鸣腔的作用下,发出更多的“泛音”,“尤其发高音时,声带则自动缩短,内部张紧,边缘变薄,而声带的振动也只限于其边缘变薄部分,这种发音方法虽然较平常的说话而言显得不自然,但发音效率较高,发音比较不费力”;当然说话不能完全跟歌唱一样,“说话与歌唱虽然都有发音的动作。其实两者技能不同。前者,虽然有发音的动作,但大部分是咬字吐字的技巧;而后者,则虽然也有咬字吐词,但主要是美妙的声音和用声音表现音乐艺术的技巧”;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发声才臻于美妙,圆润动听。二、共鸣:将歌唱中的“共鸣”运用于朗读,音量则增大从一般人的讲话中,不难发现有些人声音细小、传不远,遇到须作较长时间说话或连续高声呼唤时,嗓子便容易疲劳,声音容易变沙、变哑。这说明他们...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辅音与元音在歌唱发声中的运用 ,辅音与元音的特征 ,说话和歌唱中咬字的异高 ,以及良好的语言习惯如何延伸到歌唱中 ,以便处理好歌唱的咬字问题  相似文献   

6.
熊杰 《考试周刊》2010,(25):31-32
歌唱语言是歌唱的基础。它不仅是产生优美动人的旋律的依据,而且是通过咬字吐字、发音发声与动听旋律相结合塑造出深刻丰满的艺术形象,从而产生感人肺腑的艺术效果的源泉。其中的咬字吐字是中国传统唱论中对歌唱语言发声技术的专门称谓。我国传统声乐艺术,对歌唱语言的要求是极高极严的,对咬字吐字很有讲究。民族声乐的咬字吐字是表现歌唱语言的基本技术,充分展现了汉语语音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大家知道无论说话,还是歌唱都是用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所以,无论说话还是唱歌,咬字、吐字都必须纯正清晰。特别是歌唱语言有别于生活语言,只有使音乐与语言融为一体,辩证地处理好字与声之间的矛盾,处理好歌唱中字与字之间的关联,才能使歌唱达到感人的艺术境界,产生沁人肺腑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歌唱的发声就是将语言艺术化表达,将说话中的呼吸、咬字、共鸣等艺术化的、夸张的运用在歌唱中,而语言的另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朗诵,在这些方面与歌唱表现的极为一致.科学的运用发声器官、建立正确的发声状态、良好的气息控制是朗诵和歌唱过程中共同追求的需要达到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歌唱中一个较重要的基本技能。因此,在声乐教学中,不公要进行发声的训练,还要进行吐字方面的训练。为此,教师应重视咬字吐词同发声、行腔结合起来、统一起来的训练;歌唱咬字吐词要唱好基本音素;注意歌唱中的非自然状态咬字方法;歌唱咬字还应重视词、句重音、语调、节奏、语气等。  相似文献   

10.
歌唱中咬字发音的几个制约条件○汤志红歌唱中的咬字发音,受歌曲的情感、风格、音域等的制约,它们从不同角度和方面直接影响歌唱中的咬字发音。一.情感在实际演唱中,以声表情,寓情于声,力求声情并茂,技艺结合,使歌唱达到动人心弦的艺术效果,这是任何一个演唱者都...  相似文献   

11.
语言在歌曲演唱中是非常重要的,歌唱语言应做到准确性、歌唱性和传神性。掌握汉语拼音的声、韵、调可达到字音的准确性;对韵腹技术的艺术处理可达到歌唱性;掌握作品的横、竖可达到歌唱语言的传神性,充分发挥音乐的社会功能,为人民大众服务,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2.
在歌唱中,音乐浸化着语言,而语言又溶解着音乐。语言的读音与咬字的清晰是歌唱的一项重要技术.在歌唱时母音唱得好,就能把声音唱的美丽,子音唱得好就能将字唱的生动,使听众理解。  相似文献   

13.
声乐艺术是歌唱的艺术,而语言是歌唱的灵魂。掌握规范而科学的语言发音规则,能促使歌唱状态更加饱满集中,推动歌唱走向完美。  相似文献   

14.
歌唱是音乐和语言的结合体。中国声乐作品中的歌词在表现音乐情绪和意境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演唱者只有掌握汉语中"声"、"韵"和"调"的发音规则,在歌唱时做到正确的咬字与吐字,才能充分发挥语言在声乐艺术中的创造功能与作用,更好、更完美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5.
歌唱既是语言化的音乐艺术,也是音乐化的语言艺术。文章以歌唱语言为中心,主要从了解汉语字音结构的基本形态和正确掌握歌唱咬字、吐字的基本方法两个方面入手,详尽论证了正确的语言表达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音教学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留学生来说,语音关系到语言学习的全局。语音教学不仅要教声、韵、调,还要教音联、音变,还要教停顿、轻重音、语调等语句韵律。根据语音教学中的重难点,可提出一些可行的语音教学方法,希望能为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包铁良 《辽宁高职学报》2009,11(1):64-65,86
从汉语的发音特点着手,论述了歌唱中应如何咬字,如何将歌唱语言与音乐相结合,帮助学生演唱时表达出歌曲的意境,使歌唱突出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强调了歌唱语言的灵活运用,并分析了歌唱语言在表达歌曲风格、塑造音乐艺术形象方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文章针对闽南方言者在歌唱发声中因方言带来的问题,从汉语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闽南方言的语音特点,从发声学的角度探讨歌唱发声的方法,并通过分析比较普通话和闽南话的声母和韵尾,从而认为:影响闽南方言者歌唱发声的主要原因是声母和鼻音韵尾的发音,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十三辙在歌唱发声中可以帮助歌唱者在发声时找到字音的归韵和收音。在歌曲教学和演唱中,合理的利用十三辙的每道辙,可以更快的掌握歌唱发声技巧,克服鼻音、尖音等不利因素。本文主要探讨了十三辙在歌唱发声中的应用和特点。  相似文献   

20.
从俄语的基本发音入手概述如何掌握字母、音、音节、重音等重点和难点的若干技巧,阐述了在歌唱时与普通发音技巧上的异同点,并结合实际歌曲作品,以其中部分细节为例深入浅出地分析演唱的方法,形象而生动地将歌唱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