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完善企业薪酬制度有助于更好地激励企业科技人员,有助于加快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科技人员薪酬激励效应评价的理论假设,构建了企业科技人员薪酬激励效应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企业科技人员薪酬激励效应的真实状况,并据此提出了完善企业科技人员薪酬设计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完善企业薪酬制度有助于更好地激励企业科技人员,有助于加快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科技人员薪酬激励效应评价的理论假设,构建了企业科技人员薪酬激励效应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企业科技人员薪酬激励效应的真实状况,并据此提出了完善企业科技人员薪酬设计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依据知识管理过程模型,对知识管理评价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构建了一个基于PDCA循环过程的知识管理动态评价模型,并对各个环节进行了分析,以说明PDCA管理环节在知识管理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将超网络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知识服务相关能力的评价研究,构建起一个基于知识服务主体网络和知识服务客体网络的知识服务超网络模型,根据现有评价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知识服务超网络模型的知识服务相关能力的评价算法,并通过实例进行了验证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借鉴质量管理中的PDCA循环,我国在《知识管理框架》中定义的知识管理过程模型动态地描述了组织知识管理建设过程。依据知识管理过程模型,对知识管理评价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构建一个基于PDCA循环的知识管理动态评价模型。在对PDCA各个环节进行分析,说明PDCA管理环节在知识管理评价中应用的同时,针对知识管理评价阶段构建了4P模型,以评价知识管理战略实施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知识转化模型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捷  靖继鹏 《情报科学》2006,24(3):355-360
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化促进了新知识的产生。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一些知识转化模型。本文对几种典型知识转化模型的应用领域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知识转化模型的评价指标,对这几种知识转化模型进行了比较和评价。  相似文献   

7.
龙淋 《科技广场》2012,(4):204-207
职业经理人作为一种稀缺性资源,在家族企业的决策经营与内外资源配置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在现有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激励机制理论的基础上,采取系统思考研究方法,探析了目前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激励存在的问题,并对经理人薪酬决定的评价因素及变量进行分析,构建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激励机制的系统因果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当前企业薪酬管理所存在的职能问题出发,提出构建与企业总体战略相匹配的薪酬战略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一个价值取向,进而分析了战略性薪酬管理的目的,并就此提出了一个简单的分析框架,旨在探讨薪酬战略设计的相关影响因素与在此之下薪酬工具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企业知识管理风险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风险理论的相关学说,提出了企业知识管理风险的定义。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知识管理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构建了企业知识管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依据评价指标模糊性的特点,将模糊数学与神经网络结合,建立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风险评价模型。选取13家企业作为实例说明了模糊神经网络评价模型在企业知识管理风险评价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尹淋雨  程刚 《大众科技》2013,(8):163-165
通过对目前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模型的研究,提出了采用改进的模糊Borda法对现有单一的评价模型进行组合评价。构建了基于改进模糊Borda法的组合评价模型,给出了改进模糊Borda法评价模型进行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的具体步骤,对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技术企业知识缺口弥补流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赟  高长元 《科学学研究》2009,27(9):1370-1375
 分析了高技术企业知识缺口形成的原因及其特征,依据企业知识管理理论,设计出高技术企业知识缺口弥补的一般流程,通过知识缺口识别、分类,弥补策略选择等环节最后实现高技术企业知识缺口的弥补。通过外生因素和内生因素分析进行高技术企业知识缺口的识别,基于知识的战略价值将高技术企业知识缺口分为三类,并分析了各类知识缺口形成的原因、属性及获取成本,最后,提出高技术企业知识缺口弥补策略的选择准则。  相似文献   

12.
知识联盟中知识转移效率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斌 《科研管理》2016,37(6):159-167
在对知识转移理论、知识存量理论等相关文献梳理基础上,提出知识联盟中知识转移效率问题。引入博弈模型并提出相关假设,通过对郑州铝工业知识联盟的案例分析,构建知识转移效率作用机理模型。结果表明,知识存量与知识转移效率呈倒U型关系;知识反哺活动的加强,会促使联盟内知识存量呈不断增长趋势;同时,知识反哺在知识存量与知识转移效率的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效应。研究结论有助于探讨知识转移效率的形成机理,增强对知识联盟运行内在规律的理解,有利于指导企业从更深层次上把握知识转移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知识型企业岗位与薪酬结构的设计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知识型企业是由知识型员工构成的知识联合体,知识型员工有着与一般员工明显不同的特点,如何对知识型企业的岗位和薪酬结构进行人性化与柔性化的构建,以便有效地激励员工,将是知识型企业成功的关键。对传统岗位与薪酬结构设计模式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知识型企业人性化与柔性化岗位与薪酬结构的构建以及管理模式的设计。  相似文献   

14.
隐性知识和编码知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吕卫文 《科研管理》2007,28(6):31-35,11
本文从隐性知识和编码知识的内涵入手,对二者进行了详尽的对比。论述了隐性知识和编码知识之间在静态存在和动态应用时均有不可分性。探讨了这种不可分性在理解和处理知识转移和共享、隐性知识存储和搜索以及知识编码等问题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中华  赵晨  吴春波 《科研管理》2019,40(9):159-169
基于440份配对调查数据,揭示交互过程视角下知识分享报酬对知识型团队成员知识分享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1) 当知识型团队成员作为知识需求者时,知识寻求顾虑对知识寻求行为有阻碍影响,但对知识创造行为有促进影响,而作为知识拥有者时,知识给予顾虑对知识给予行为和知识创造行为均有阻碍影响;(2) 内在和外在报酬不仅对知识寻求和给予行为均有显著的直接影响,而且对知识寻求顾虑与知识寻求行为、知识给予顾虑与知识给予行为之间负向关系起到减弱型调节作用;(3) 除直接作用外,内在和外在报酬分别对两种主观顾虑与知识创造行为之间关系起到方向不同的调节作用,即内在报酬起到增强型调节作用,外在报酬起到减弱型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隐性知识为企业技术创新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撑,共享、整合和利用企业内外部隐性知识的研究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但现有文献对如何促进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的关注甚少。本文选取中国东部地区的186家知识密集型企业为调查对象,探讨开放情境下核心企业的知识治理与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的关系。研究发现:知识治理对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具有正向影响,组织开放度在市场型和层级型知识治理对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中均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但在社会型知识治理对组织间知识共享影响中的调节作用不显著。该研究可为企业在创新网络中获得基于知识治理的创新和竞争优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企业知识管理中的知识获取“瓶颈”问题,对其产生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以知识本身为导向,对企业知识源做出界定;在此基础上,从集成化视角给出了解决知识获取“瓶颈”的若干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了解知识链成员的战略差异对成员间的知识协同效果的影响。基于协同学原理,以目标协同、利益协同、资源协同、组织结构协同为战略协同的前置变量,构建基于战略协同的知识协同过程模型,探究战略协同与知识协同的内在联系并运用结构方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知识链战略协同以目标协同、利益协同、资源协同、组织结构协同为前置变量,平衡知识链各主体间的战略差异,促进知识链知识协同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刘立  党兴华 《科研管理》2015,36(12):39-46
在资源依赖理论和战略权变理论基础上,构建创新合作网络中企业知识价值性、企业权力与知识转移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以西安市信息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QAP多元回归方法对企业知识价值性、企业权力与知识转移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将知识价值性划分为知识关键性、知识不可替代性和知识中心性三个维度。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关键性和知识不可替代性对企业权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知识中心性对企业权力的影响不显著;企业权力在知识关键性和知识转移之间具有中介作用;企业权力在知识不可替代性与知识转移之间具有中介作用;而企业权力在知识中心性和知识转移之间中介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员工知识背景差异与组织内知识转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党兴华  汤喜建 《科研管理》2007,28(6):50-55,75
以调研案例为基础,分析得出员工知识背景差异与组织内知识转移之间的内在矛盾。引入连接强度与信任两个变量,在分析连接强度、信任与知识背景差异三者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员工知识背景差异的知识转移模型,同时提出基于员工知识背景差异的组织内知识转移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