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起蝴蝶效应,我们都会想起巴西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就可能在得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的演讲。蝴蝶效应说明了小原因,大结果的现象,事物最后的结果,对于开始时的条件的依赖性是非常敏感的,很微小的原因,也会引出差异较大的结果。从蝴蝶效应发生  相似文献   

2.
《新作文》2013,(Z1):58
你们知道什么是蝴蝶效应吗?蝴蝶效应就是说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那么,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蝴蝶效应和作文有什么关系呢?一起来看看作文里的蝴蝶效应吧。  相似文献   

3.
"蝴蝶效应"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蝴蝶效应”是非线性科学混沌理论之一,教师在局部混沌,总体方向明确的思想指导下,对其教学中所需要的“蝴蝶效应”进行收敛,使“蝴蝶效应”服务于教学。“蝴蝶效应”教学策略设计程序结构的教学过程的关键是初始条件载体的程序范例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4.
“蝴蝶效应”原意是:一只蝴蝶在巴西煽动翅膀,有可能在美国的得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在教育领域有时用来说明:一个坏的微小的苗头,如果不及时地引导、调节,会给学生、家庭、社会带来连锁危害。  相似文献   

5.
班主任是学生的引路人,特别是小学班主任,对人的一生影响很大。班主任工作看起来很平凡,但要做好并非易事。班主任应重视工作中的"蝴蝶效应"。什么是"蝴蝶效应"呢?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在一次演讲中提出: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了几下翅膀,  相似文献   

6.
俞丽 《生活教育》2015,(7):114-116
在混沌心理学中,人们把因忽视微不足道的小小因素,而引发不可想象的巨大而复杂变化的现象,称之为“蝴蝶效应”。在幼儿园班级家长工作的管理中,常常也会发生“蝴蝶效应”。本文从“蝴蝶效应”的要素、“蝴蝶效应”在家长工作中的体现等方面,阐述了“蝴蝶效应”在家长中引起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7.
戴永 《物理教学探讨》2007,25(23):33-34
"蝴蝶效应"是近代物理学的重要理论,到底什么是蝴蝶效应呢?很多老师和同学都很感兴趣,很多相关资料都是用数学公式来说明,难以看懂,于是笔者用浅显的语言来阐述,仅希望各位读者能够理解蝴蝶效应的大概内容。1蝴蝶效应的由来  相似文献   

8.
张明志 《山东教育》2010,(1):124-125
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就能带动整个系统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蝴蝶效应的应用要诀为关注细节、防微杜渐、注重关联、控制全局,其应用领域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管理、教育等方面。蝴蝶效应蕴含着大胆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色彩,以及深刻的科学内涵和哲学魅力,学校危机管理中恰恰凸显着这一混沌理论。  相似文献   

9.
陆黎峰 《教师》2011,(28):109-109
提起"蝴蝶效应",我们都会想起巴西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就可能在得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的演讲。蝴蝶效应说明了小原因,大结果的现象,事物最后的结果,对于开始时的条件的依赖性是非常敏感的,很微小的原因,也会引出差异较大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一、蝴蝶效应——注重过程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就可能会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就是气象学家洛仑兹提出的蝴蝶效应。  相似文献   

11.
张清海 《职教论坛》2012,(32):50-51
蝴蝶效应揭示了微小变化可引起动力系统的巨大反应,蝴蝶效应蕴含着深刻的科学内涵。在高职生管理过程中,必须重视蝴蝶效应问题。结合高职生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包括课外生活、校园安全、校外活动等方面,揭示了在高职生管理中蝴蝶效应的一些教育启发,力求解决高职生的一些问题,实现在高职生管理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2.
“蝴蝶效应”在当代大学生心理障碍中的作用已经不可忽视,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蝴蝶效应”的由来以及它在大学生心理障碍中的作用;其次分析了为什么大学生易受“蝴蝶效应”的影响而产生心理障碍;最后谈到如何避免大学生心理障碍中的“蝴蝶效应”,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微博作为一种新型传媒媒体,其传播形态呈现出明显的“蝴蝶效应”特征。本文试分析微博传播中“蝴蝶效应”的形成,指出微博传播的“蝴蝶效应”呈现内容的多元性、主题的主导性、群体的极化性、虚实的协同性四种特性,并针对微博传播如何正确应用“蝴蝶效应”提出避免侵权行为的发生、加强信息安全保护、强化差异化竞争、媒体自律及政府引导四项建议。  相似文献   

14.
陕声祥 《生活教育》2010,(12):18-18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个月后的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这就是气象学上的"蝴蝶效应"。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是如此神奇。起始阶段的力量之微与最后造成的影响之大,足以让人惊叹。这是自然界的现象。在教师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这种“蝴蝶效应”。  相似文献   

15.
微博作为一种新型传媒媒体,其传播形态呈现出明显的“蝴蝶效应”特征.本文试分析微博传播中“蝴蝶效应”的形成,指出微博传播的“蝴蝶效应”呈现内容的多元性、主题的主导性、群体的极化性、虚实的协同性四种特性,并针对微博传播如何正确应用“蝴蝶效应”提出避免侵权行为的发生、加强信息安全保护、强化差异化竞争、媒体自律及政府引导四项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过程导向的教学观——来自蝴蝶效应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蝴蝶效应——注重过程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就可能会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就是气象学家洛仑兹提出的蝴蝶效应。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正>蝴蝶效应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孙雨林一只蝴蝶翅膀的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影响。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严重的,不能糊涂。  相似文献   

18.
陈红芳 《现代语文》2011,(11):84-85
一只生活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理论。“蝴蝶效应”之所以令人着迷、令人激动、发人深省,不但在于其大胆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色彩,更在于其深刻的科学内涵和内在的哲学魅力,那就是细节决定成功。  相似文献   

19.
戴永 《物理教学探讨》2007,22(12):33-34
“蝴蝶效应”是近代物理学的重要理论,到底什么是蝴蝶效应呢?很多老师和同学都很感兴趣,很多相关资料都是用数学公式来说明,难以看懂,于是笔者用浅显的语言来阐述,仅希望各位读者能够理解蝴蝶效应的大概内容。  相似文献   

20.
被称为“统领21世纪的科学理论”的紊乱学,有一条叫作“蝴蝶效应”的著名原理。据说,南半球一只蝴蝶偶尔扇动翅膀所带起的微弱气流,几星期后竟变成席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于是,紊乱学家把它称“蝴蝶效应”,并作了理论表述:一个极微小的起因,经过一定的时间及其他因素的参与作用,可以发展成极为巨大和复杂的后果。事实证明,这种“蝴蝶效应”在大自然、现实生活、科技领域中都屡见不鲜。拿我们学校的德育工作来看,也常发生这种“蝴蝶效应”。某小学一个叫小林的双差生(学习、纪律差),上课时常常双眉紧锁,一周内四天不做作业。课堂上大家都做习题,老师点名让他快点做,他反而搁下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