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本文针对中医对运动疲劳的认识、中医药在消除运动性疲劳中的作用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建立运动性疲劳中医“证”的动物模型和实践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和梳理,旨在进一步加深中医对运动疲劳本质的认识,提高中医药抗疲劳针对性和效果,促进运动员大运动量训练后机体的恢复。1.中医对运动性疲劳的认识100多年来,西医从不同的角度对运动性疲劳进行了大量研究。但这些研究,均难以满意地解释各类运动性疲劳的所有特征。中医学对疲劳的认识是在“整体观念”和“阴阳、藏象、经络、营卫气血”等基础理论指导下,较深刻揭示了疲劳的机理和本质,并对不…  相似文献   

2.
刘昕昱 《冰雪运动》2007,29(6):63-65
我国短道项目运动员的运动性疲劳的中医性诊断还处于空白阶段,运用祖国传统的中医理论与方法对短道速滑运动员进行运动性疲劳的诊断,对促进我国短道速滑运动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和疲劳症候分型的理论,结合短道项目训练实践,提出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员的中医疲劳分型、常见的疲劳症和诊断标准,揭示了短道速滑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机理和运动性疲劳辨证施治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浅谈中医与运动性疲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阐述了中医对运动疲劳的认识,中医在消除运动性疲劳中的作用,如针灸足三里穴对小鼠运动能力和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影响;足三里反射区按摩对有氧耐力运动后自由基的影响,揭示足反射区按摩促进运动性疲劳恢复的机制。旨在进一步加深中医对运动性疲劳的本质的认识,提高中医药抗疲劳针对性和效果,促进运动员大运动量训练后机体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随着对运动性疲劳的深入研究,中医传统理论在此领域中已呈现出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证实,中药和各种传统中医手法对消除运动性疲劳效果显著,进一步开展中医传统理论在运动性疲劳恢复中的应用研究其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5.
浅析中药在运动中抗疲劳促恢复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邱亚君 《浙江体育科学》2000,22(6):36-37,63
通过对中医疲劳学说论述,根据疲劳的特点.把运动性疲劳分为形体疲劳、脏腑疲劳和神志疲劳。针对不同疲劳的发生机理.提出了相应的中药疗法。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运动性疲劳中医症候分型及方剂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运动性疲劳中医症候分型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在分析中医症候类型各自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运动性疲劳各型方剂应用特点,总结归纳出运动性疲劳的中医用药及组方特点,以期为进一步丰富方剂配伍规律及指导临床正确的辨证论治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运动性疲劳的中医诊断与中医药恢复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疲劳是运动训练和竞赛中的必然现象,如何尽快地消除疲劳、促进体力恢复是训练成败的关键。通过中医对疲劳的产生机理及运动性疲劳与脏腑关系的阐述,依据中医的“四诊”原则,将运动性疲劳分为三种类型五种常见症状,简要指出诊断标准,并从按摩和中草药角度说明中医药在促进疲劳恢复方面的独到优势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与运动性疲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中医对运动疲劳的认识、中医药在消除运动性疲劳中的作用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如基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建立运动性疲劳中医"证"的动物模型和实践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和梳理,旨在进一步加深中医对运动疲劳本质的认识,提高中医药抗疲劳针对性和效果,促进运动员大运动量训练后机体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运动性疲劳恢复的中医按摩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医按摩对消除运动性疲劳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把30名大学生随机分成2组,一组运动疲劳后立即采用中医按摩方法(以下简称实验组),另一组运动疲劳后采用休息的方法(以下简称对照组)。比较实验后两组的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机体疲劳恢复所用的时间。结果:实验组采用中医按摩方法可提高血红蛋白含量及红细胞数,缩短了肌肉和血中乳酸清除的时间及氧合血红蛋白恢复的时间,同时也加快了肌糖原的恢复。结论:采用中医按摩对消除运动性疲劳有切实可靠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研究运动性疲劳的中医药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其与中医相关概念在内涵上的关联与差异,对当前治疗运动性疲劳过分强调"补"法提出了一些看法.认为应重视运用中医整体观念,走出"补虚"误区,并提出运动性疲劳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医药院校传统保健体育师资队伍、课程设置、体育赛事等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传统保健体育师资建设、体育课程设置、体育赛事等影响中医药院校传统保健体育的发展。文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医药院校传统保健体育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西方国家已开始将主流医学(conventional medicine)即西医之外的其它医学称之为补充和替代医学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CAM)。美国国家补充和替代医学中心(NCCAM)则进而把替代医学定义为目前尚未被考虑为主流医学的构成部份的医学实践。我国传统的中医药学及针灸推拿也被纳入这一范畴。近年来,西方主流医学界也对替代疗法进行了重新评价和认识,对替代医学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与普通人群相比,运动员更多的求助于替代医学。这里探讨了在发达国家受运动员欢迎的几种替代疗法,它们包括针灸、脊柱按摩疗法、高压氧疗法、磁疗、推拿及松弛疗法。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观察中药“神行散”对SOD活性、MDA含量以及5 000米成绩等指标的影响以及延缓疲劳的效果,测试了16名长跑运动员实验前后SOD活性、MDA含量以及5 000米成绩.结果显示:足底外敷中药“神行散”能够提高SOD的活性,降低自由基中MDA的含量,并对提高运动员的耐久力,延缓疲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火针、激光火针在慢性运动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了火针的概况、慢性运动损伤局部的组织病理学变化,从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角度初步分析了火针、激光火针治疗慢性运动损伤的机制,总结了火针和激光火针在治疗慢性运动损伤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贵阳中医学院武术课程的实际开展现状出发,结合武术选项课教学的利弊因素,采用体验法、逻辑思辨法、价值判断与分析法、现象学等研究方法对适合贵阳中医学院的武术教学特色模式进行设计分析,论证其可行性,并阐述对贵阳中医学院相关赛事任务、课程改革、以及对在校大学生武术教育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传统保健体育课程是全国中医药院校响应两部一委颁布的《关于在中医药院校中增设保健体育内容的意见》而进行的与中医专业密切相关的体育教学课程。此文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开设传统保健体育教学课程及课程延伸的有关内容进行分析探讨研究,旨在研究中医药院校传统保健体育教学模式的实用性、可行性,弘扬发展传统保健体育运动这一瑰丽国粹。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在国学视野下对中国武术的属性进行解析,研究得出:传统文化内涵是武术与国学的最大结合点;武术"武以成人"的教化目的与国学对君子人格的培养目标相一致;武术是一种对外推介的民族文化符号,与国学同为民族精神的象征。因此,武术具有国学属性,理应与国画、国剧、国医、国艺一样作为国学"术"的部分来认识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以福建中医学院2005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统计数据为依据,围绕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等指标,比较分析了我校与全省大学生、以及我校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体质差异,揭示了当前我校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状况,为今后体育教学与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自由基的清除与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对自由基的产生与清除、自由基与运动性疲劳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对近十年国内外有关运用中医药清除自由基以达到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文献报道进行了综述分析;对中医药在抗运动性疲劳中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通过参加’ 99中国运动医学大会和阅读文献资料 ,简要介绍了运动医学各分支学科的研究进展和中医药在运动医学中应用的概况 ,并结合我省实际 ,对繁荣和发展我省运动医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