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国内学者多认为乔叟是一位人文主义思想者,其作品具有反宗教的性质.本文尝试从艺术、思想和结构等方面分析《坎特伯雷故事》与《圣经》的关系,以阐述《坎特伯雷故事》中的《圣经》典故、原型及思想,说明乔叟作品中的宗教色彩及其对基督教因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2.
乔叟一方面受到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人生百态,热情讴歌冒险发财的商人,指责教会的腐败堕落;另一方面,他又执著于精神救赎,唯恐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影响自己获得彼岸的永生。本文通过分析《坎特伯雷故事》中的宗教主题,试图阐明乔叟宗教观中的两重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王安忆小说《叔叔的故事》的解读,总结王安忆小说创作的心态,揭示文本隐含的深刻内涵,展示作品人物的复杂心理,试图在王安忆小说特质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全文着重从三个独特的视角体察《叔叔的故事》的小说特质,即"使命感"与"宿命论"——创作心态的复杂交织;"思想"与"物质"的重合——文本中隐含的"故事";人与自己的抗争——小说人物心理发掘的深度。  相似文献   

4.
坎特伯雷是英格兰中世纪晚期最重要的基督教朝圣地。由于圣徒托马斯·贝克特在殉道后所显示了大量的"神迹",吸引了大量的"善男信女"前往朝圣,祈求获得祝福,治愈疾病。乔叟是英国中世纪晚期最著名的人文主义作家,其名著《坎特伯雷故事》正是以一行香客们前往坎特伯雷朝圣这一活动为背景而完成的。对于《坎特伯雷故事》的文本,学界多以文学的角度来进行解读,但是就中世纪史研究的角度来分析该作品,仍然所涉不深。文章试图以中世纪史研究的角度来对乔叟《坎特伯雷故事》中所体现出的历史价值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坎特伯雷故事》是"英语诗歌之父"乔叟在其诗歌创作成熟时期的一部经典之作,这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文学杰作不仅集中体现出诗人精湛的创作手法和多样的表现方法,其蕴涵丰富的内容和对人性和社会关系本质的深刻剖析,充分再现十四世纪英国的社会现实图景。本文针对作品中存在的体裁多样化特征进行梳理和探究,以厘清乔叟诗歌叙事艺术手法的源流和创新,进一步理解乔叟文学创作的文化多样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乔叟是英国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便是他对中世纪英国社会各阶层的个人解读,并通过此作品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磨坊主的故事”是组成本作品的一个小故事。本文欲从乔叟的创作动机,中世纪磨坊主的原型,以及本故事的体裁特点三个大方面来分析这篇故事,细化对于《坎特伯雷故事集》全文的解读。  相似文献   

7.
《西游记》白鼠求婚故事考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游记>中的白鼠求婚故事有两方面的来源:一者关于其与托塔天王的关系,主要是受唐代以降密教中的毗沙门天王信仰的影响;二者关于其向唐僧求婚的情节,则主要是借鉴了中古以来盛行的鼠魅故事中的相关因子.  相似文献   

8.
西方的人文主义以及其所引发的文艺复兴并非是激进的社会革命,而更是一场艺术运动,标志着西方思想的美学转向和语言转向。英国乔叟的短篇小说集《坎特伯雷故事集》中《女修道士的故事》综合体现了乔叟的人文主义思想,即对灵知、欲望和语言这三者的共同强调。  相似文献   

9.
西游故事在明清秘密宗教中的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民间宗教宝卷中保留了大量西游故事片段,反映了民间宗教家们接受和解读西游故事的特点。首先,他们把西游故事作为宗教宣传的工具,教育信徒;其次,他们利用西游记中的故事和人物进行宗教譬喻,阐发教理;复次,他们根据《西游记》中的有关描写,描绘宗教理想。  相似文献   

10.
在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里,女性形象通过逻辑话语、沉默、闲谈和诅咒的言语行为来表达自我、追寻身份。这表明乔叟虽处于十四世纪厌女情节严重的英国社会,他对于女性和女性的命运仍有深刻的同情和反思。  相似文献   

11.
徐Yu40年代的创作明显不属于特定意义上的“抗战文学”,但这并不能说明他的创作与其所处的时代无关,他是以一种个性化的方式来回应时代并与时代进行对话的,他的“爱”和“浪漫”并不是完全超然于时代的,也是对珩时代的一种独特感应和思考,除了“浪漫”之作之外,徐Yu还有为数不少的“写实”之作,但这种“写实”之作与其时代的现实主义主流文学仍是迥然异超的,他的“写实”之作与他的“浪漫”之作有一种同源关系,是作者审美主义人生态度的一体两面。  相似文献   

12.
关于“庾信体”的内涵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观点认为“庾信体”是指庾信在北朝时所作的部分轻靡艳丽之作。另一种观点认为是指庾信入北后的全部创作,特别是那些“老更成”的作品。“庾信体”历代不乏拟作者.所拟多为庾信轻艳的宫体诗歌。结合后人的拟作来考察,“庾信体”在时间跨度上,应包括他在南朝和北朝两个时期创作的宫体诗歌,从风格上...  相似文献   

13.
穆时英是那种“为表达苦闷与寂寞”而创作的抒情作家。他的作品只是从社会生活中撷取几个他所需要的人物作为道具来传达自己的情绪。人物是他的自我心理投射,分别负载着泄愤、自慰、寻梦、表达幻灭感四种使命。这些人物合起来就是他的自我人格,共同表达了他的心理需求,凸现了作家的主体人格。从作品的情感表达入手研究他的作品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他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4.
朱敦儒在清代的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敦儒是南宋前期的重要词人,其作品清隽谐婉,犹具北宋风度。深受历朝文人的喜爱,到了清代由于各种原因,对朱敦儒的作品及其本人的关注都到了一个比较高的程度。本文通过清人对其作品,包括比较有名的梅花词和令人瞩目的渔父词和人生经历尤其是其晚年出仕的评价来了解朱敦儒其作品和人品在清代的接受情况。  相似文献   

15.
陈映真的创作被誉为“台湾乡土文学的一面旗帜”,他的早期创作特点十分突出,普遍带有浓郁的感伤、苦闷和自怜的情绪,无论是对于市镇知识分子还是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的命运,陈映真都充满了深刻的悲悯情怀。他笔下的人物几乎都陷于不同形式的毁灭里,使小说始终笼罩在一种神秘的“死亡意识”中。  相似文献   

16.
谷崎润一郎是日本文坛的一代大文豪。中国对谷崎润一郎及其文学作品的研究不仅涉及到其作品的译介,而且对其创作思想、人物形象、艺术特色、创作手法等进行的探讨和研究,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众多瞩目的成就,使我们对谷崎润一郎及其作品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马致远散曲作品中的叹世、咏史、归隐主题使历来评论家对其作品总是冠以"消极"二字。但实际上他的作品中有着积极的进取仕进情结。文章从他的咏史题材作品中的历史人物形象出发,以马致远的时代背景、身份处境、作品文本三个方面为主,试述马致远的进取仕进情结。  相似文献   

18.
龙虎的作品让人更多的感觉是率直的个性流露,观者很容易将情绪投入到他的作品中,可以浮想联翩,也可以流连于画面极具趣味性的用笔和熟练的技法中,让人产生各异的共鸣,从而达到美或趣味的享受以及艺术的熏陶。  相似文献   

19.
大众传媒时代,王小波作品风靡网络,热度不减。本文把王小波及其作品所传达的讯息,放置到网络传播的链条中加以考察,对这一现象的根源进行探析。归结起来,大致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王小波作品的身体话语及有趣书写,符合消费时代大众的感性欲求和网络媒体的商业价值取向;二是王小波作品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契合了网络文化精神;三是王小波的自由精神和平民姿态,使其作品在网络上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亲和力。  相似文献   

20.
龙虎的作品让人更多的感觉是率直的个性流露,观者很容易将情绪投入到他的作品中,可以浮想联翩,也可以流连于画面极具趣味性的用笔和熟练的技法中,让人产生各异的共鸣,从而达到美或趣味的享受以及艺术的熏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