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近年来学界对媒介批评的研究日渐活跃,媒介批评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研究媒介批评这一概念时,人们难免会将国内的报刊审读制度与媒介批评相联系。在研究二者关系之后,不同学者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或认为报刊审读属于媒介批评范畴,或认为报刊审读并非媒介批评的一种形式。笔者在查阅一定资料研究媒介批评的基础上,联系之前自己所做过的有限的审读工作,并加以理论考察,对二者关系加以探讨和梳理。  相似文献   

2.
韩峭森 《传媒》2000,(11):10-10
报刊审读是报刊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它不同于一般报刊编辑人员对报刊编辑加工性的审读,它具有管理特性与功能.正确认识报刊审读的管理作用,掌握报刊审读的自身规律,是有效地组织审读活动,提高审读工作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今传媒》1996,(4)
全面跟踪宏观把握——一谈审读的“审”■文/叶子报刊审读是报刊管理的一个基本手段。这里,首先面对的问题是:报刊的品种众多,出版文字数量巨大,怎样才能做好审读工作,使每种报刊的质量胸中有数,有的放矢地进行管理呢?1988年11月9日,新闻出版署发出《关于...  相似文献   

4.
《今传媒》1997,(5)
开展批评纠正错误——八谈审读的“审”文/叶子有人把报纸管理工作者和审读员比作报刊的警察,我则把表扬和批评比作他们手中的红绿旗:表扬就是给沿着正确道路前进的报刊展绿旗放行,批评就是给驶入歧途的报刊举红旗阻拦。办报办刊是从事神圣的事业,实践中难免会出现这...  相似文献   

5.
闻仲 《今传媒》2006,(9):25-26
近年来,学界对媒介批评的研究日渐活跃,不时有新的论著或文章面世。在关于媒介批评研究的各种文本中,党政机关有关部门多年来主持的报刊审读和阅评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涉足这个领域的学者们观察问题各有各的视角,加之学界与业界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在审读是否属于媒介批评的重要范畴问题上,目前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看法:报刊审读是媒介批评的一种方式或一种类型。刘建明先生在《媒介批评通论》的第五章《媒介批评的方式和内容》中指出:“媒介批评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如果按批评主体的类差划分,还包括管理批评、专业批…  相似文献   

6.
宋应离 《今传媒》2006,(2X):25-25
2005年12月1日,新闻出版总署颁布实施的《报纸出版管理规定》、《期刊出版管理规定》,总结借鉴了以往报刊的审读经验,把报刊审读作为一项制度明确载入法定条,这一重大举措为报刊管理部门依法管理报刊提供了法律依据,确立了有效的监管机制,也为报刊的审读增强了权威性。这标志着我国的报刊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更加规范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7.
《今传媒》1997,(12)
队伍:现状与建设——五谈报刊审读与评论的异同文/叶子报刊审读和报刊评论的兴衰,取决于诸多因素,其中队伍建设是一个决定的因素。报刊审读与报刊评论的特性决定了两支队伍的组成形式相同:专兼结合。但各自又有不同构成成分。先看报刊审读队伍。它是由下列两部分力量...  相似文献   

8.
《今传媒》1997,(10)
范围:内容与要求——三谈报刊审读与评论的异同文/叶子报刊审读与评论在范围上有很大区别,有各自的内容及要求。报刊审读的范围宽,内容多,要求细。范围宽表现在它是全貌式的。作个比方,就如同审视一个人,需从头到脚仔细打量。报刊审读不仅重视报刊的政治方向、编办...  相似文献   

9.
苏蕾  董文辉  若文 《今传媒》2006,(6):27-28
在新闻传播中,活跃着一个过去比较陌生、而今引人注目的社会角色:报刊审读(或曰“阅评”)。报刊审读是由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相应人员,依据审读标准、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报刊进行审视监督与扶植帮助的动态过程,也是审读主体、审读客体、审读标准彼此融合的完整体系。自1988年新闻出版署《关于加强对报纸、期刊、图书审读工作的通知》(简称“1988年《通知》”)下达以来,报刊审读所发挥的作用已得到社会的认可。但有两种情况不能回避,一是对它还存在诸如“多此一举”、“个人偏见”、“专门挑刺”等等的另类目光;二是存在着报刊审读与媒介…  相似文献   

10.
报刊审读刊物是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开展行政管理、加强报刊监管的一个重要载体.报刊审读工作对于正确和及时引导舆论、把握导向,确保报刊出版单位认真遵守出版法规和宣传纪律,提高报刊整体出版质量,促进报刊健康有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河南石油报近几年注重对<河南报刊审读>的学习,善于用审读成果指导编采业务工作,有效地促进了报纸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今传媒》1995,(6)
报刊审读与阅读报刊叶子报刊审读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审读的基础。首先要当好一个读者,“钻进去”认真读,然后再“跳出来”审。但是,报刊审读又不同于阅读,二者的区别王要表现在下列方面:关于“读”的目的。阅读报刊是为了获取知识,了解信息,抑或为了了消遣。阅读完...  相似文献   

12.
1991年,在全国报刊管理工作会议上,新闻出版署的领导同志提出:要把报刊审读作为报刊管理的第一位工作抓起来。会后,我们就思考,如何把这个要求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经反复商量,确定创办一个审读刊物,取名《陕西报刊审读》,并将这个想法向当时的主管副省长徐山林同志作了汇报。山林同志很支持,只是觉得刊名过于严肃。他说,政府部门就是服务部门,管理和被管理应是朋友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今传媒》1997,(9)
操作:方式与效果——二谈报刊审读与评论的异同文/叶子报刊审读和评论报刊都离不开一定的方式方法。在这方面,二者的联系与区别也是明显的。操作如何,直接关联效果的好坏。一、从参与对象看。报刊审读根据参与对象的关系,可以分为自审、他审。同样,对报刊的评论也可...  相似文献   

14.
从 1988年新闻出版署发出《关于加强报纸、期刊、图书审读工作的通知》至今已经 13年了。 13年来全国报刊的审读队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报刊审读工作在报刊管理工作中作用越来越重要,为各级党委和政府主管部门了解报刊的出版动态,研究报纸期刊出版中的倾向性问题,对报纸期刊的出版工作进行监督和宏观管理,把握正确导向,提高办报办刊质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面对新的世纪,党中央对新闻出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认真总结交流报刊审读工作中的经验,把审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是当前报刊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新闻…  相似文献   

15.
《今传媒》2003,(6)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中央领导同志提出的宣传思想战线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这个原则不仅适用于包括报刊在内的所有媒体,对于报刊审读也是完全适用的。 审读是报刊管理的传统制度和有效形式,报刊是审读的主要工作对象。审读必须与报刊的兴衰同进退,共存荣。报刊宣传所依据的方针、政策、原则的落实情况,更是审读应当关注的重点内容。在报刊审读中坚持“三贴近”,体现了审读对  相似文献   

16.
刊特稿2001年5月,曾在宁波召开全国报刊审读工作会议,对切实做好报刊审读工作做了部署,提出了要求。宁波会议后,形成了一个文件,即《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报刊审读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了报刊审读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任务,对提高审读工作质量和水平、实行重大情况报告制度、建立健全审读网络系统、加强审读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提出了要求。近几年来,报刊审读工作有了很大的改进,形成了新的工作局面,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为加强报刊监管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下面,我就如何不断提高审读工作的整体水平和质量,更好地为报刊监…  相似文献   

17.
《今传媒》1997,(8)
性质:管理行为与社会活动——一谈报刊审读与评论的异同文/叶子报刊审读一词,尽管现在新闻出版界使用频率很高,但是在一些工具书里并未收入词条,权威性的科学定义更谈不上。1991年新闻出版署期刊司组织编写的《期刊工作手册》中,对期刊审读的含义及意义是这样叙...  相似文献   

18.
《今传媒》1997,(11)
作用:对象与重点——四谈报刊审读与评论的异同文/叶子我认为,报刊审读是一种行政手段,报刊评论则是一种文化舆论手段。这两种手段(或者说方式)对报刊的作用,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就相同之处来说,主要是社会目标一致。无论是报刊审读还是报刊评论,都是通...  相似文献   

19.
张辉冠  刘光祖 《传媒》2000,(6):10-10
江苏报刊审读起步较早,省、市两级已形成相对稳定的报刊审读队伍.省局报刊审读组所聘16位资深人士负责省属133家报刊的审读任务;所编《江苏报刊审读与管理》及时刊发来自各个视点的审读报告;每季一次的报刊审读会议定期交流报刊审读信息、通报宣传信息;一年一度的全省报刊审读工作组织奖,旨在推进全省报刊审读工作的深入开展.与此同时,各级报刊审读人员注重在实践中悉心探索,不断提高,形成了江苏报刊审读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20.
《今传媒》1999,(4)
报刊审读是我国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的一项职能,是对报刊实施监督管理和宏观指导的重要手段。它既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可有可无的工作。因此,建立报刊审读工作档案,充分发挥审读档案在报刊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应当引起各级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我国的报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