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独秀先生为《新青年》所写的《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那篇文章的时候,他说《新青年》犯了两大罪案。第一是拥护赛先生(science 科学);第二是拥护德先生(democracy民主)。可是那时的陈独秀对科学和民主的定义却不甚  相似文献   

2.
陈独秀先生为《新青年》所写的《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那篇文章的时候,他说《新青年》犯了两大“罪案”。第一是拥护“赛先生”(science科学);第二是拥护“德先生”(democracy民主)。可是那时的陈独秀对“科学”和“民主”的定义却不甚了了。所以一般人对这两个名词便也很容易加以曲解。  相似文献   

3.
《新青年》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新文化运动深入发展的有力武器,也是新思想碰撞诞生的土壤。本文从语文教育的角度来解读《新青年》对于中国语文教育发展的深远影响主要有三点:倡导民主与科学,促进语文教育研究科学化;倡导白话文,推动了语文教学和教材的改革;以《新青年》为媒介传播语文教育思想,推动语文教育的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4.
进入新世纪以来,《新青年》研究工作进展迅速。专题论文大量发表,所涉及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新青年》与妇女解放、《新青年》与现代文学的关系、《新青年》的民主与科学思想、《新青年》同人的分化及《新青年》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等方面。这些文章在研究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进一步的拓展,但也存在诸多不足与遗憾。  相似文献   

5.
重新审视五四运动时期《科学》月刊传入的科学观念,为中国近代科学传播史研究提供新线索。研究结果从"智识而有统系者"、"思想者,事实之母"、"所谓精神,自科学未始之前言也"、"科学者,推广世界之利器也"、"科学广漠如此,则类而分之,于事必便"等角度论述了科学本质、科学分类、科学精神、科学功能、科学思想等观念。结论认为前期《科学》系统传入了不同于《新青年》的科学观念,与《新青年》一起成为一文一理、树起"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的代表性期刊,人们从《新青年》那里获得的甚至有些变异的自然科学知识在此变得充实和丰满起来,而且有了系统的和具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新青年》由宣传"民主"与"科学"到宣传马克思主义、由"同人杂志"到早期共产主义小组"机关刊物"的转变,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对维经斯基第一次来华与《新青年》联系并开展工作加以梳理,探究维经斯基第一次来华对《新青年》性质转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创刊于1904年的《安徽俗话报》是陈独秀在安徽普及社会知识、开启民智、宣传爱国思想的阵地;诞生于1915年的《新青年》则是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高举民主、科学的一面旗帜,也是当时中国思想界最具影响力的进步刊物。《安徽俗话报》和《新青年》的主编均是陈独秀,比较这两个刊物创办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将有助于我们认识报人陈独秀。  相似文献   

8.
在引入的外国思想、翻译选材、翻译语言三个方面研究了《新青年》与《学衡》的翻译的差异。《新青年》前期通过翻译引入了西方的民主科学、男女平等、易卜生主义、实验主义等思想,《学衡》通过翻译主要引入了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新青年》在翻译选材上侧重现实主义,取材比较广泛,《学衡》翻译侧重古典主义,尤其重视古希腊罗马文化,以西方文学的古典正宗为主。《新青年》翻译用白话文,《学衡》翻译坚持用文言文。  相似文献   

9.
《新青年》的创刊标志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它宣传“科学”、“民主”思 想,在中国思想文化界树立了一面反对封建主义的光辉旗帜。五四运动后,《新青年》逐步转向 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在广大革命知识分子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克分反映了五四时代反封 建的文化思想运动和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及其变为思想运动的主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自由、平等、博爱、民主、科学是近代西方国家的立国之本,也是西方社会得以和谐发展的基本要素。《新青年》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传播了近代西方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为抵制袁世凯复辟帝制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宣传作用,唤醒了国人的“个性解放”、“财产独立”、“男女平等”等近代文明意识,大大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新青年》所弘扬的近代人文精神仍然引领今天的中国人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新青年》杂志是五四时期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刊物。一九一五年九月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更名《新青年》。一九一六年底移至北京出版。陈独秀任主编,李大钊、鲁迅等人成为主要撰稿人。《新青年》早期提倡民主与科  相似文献   

12.
<正>百余年前,陈独秀先生以《敬告青年》一文,告诫新青年们应树立报国理想,践行民主科学。随即,"五四运动"风雷而至,新青年以青春热血为刃,在历史上划出了一个崭新时代。几十度春秋更替。如今,中国处在蒸蒸日上不断发展的新时代,我们这些在祖国发展中成长的新  相似文献   

13.
五四运动是一场政治运动,也是一场文化运动。这场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以一九一五年《新青年》的出版为其开端。当时,运动的领导者陈独秀、李大钊、钱玄同、鲁迅等人以《新青年》为阵地,鲜明地树立起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向封建主义的思想文化展开勇猛的进攻。他们反对袁世凯之流推行的政治专制和思想文化专制,主张政治民主和思想文化民主;反对对封建文化传统的迷信、屈从,主张解放思想,尊重科学,对文化传统进行重新评价;反对保守复古,主张革新创新,从而掀起了我国“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近代史上,陈独秀是一位具有重大影响而又十分复杂的人物,其思想的发展也经过了一个曲折反复的过程。1915年9月,从创办《青年》杂志(从第2卷改名为《新青年》)起,他和李大钊等人发起了新文化运动,积极宣传民主、科学和文学革命思想。十月革命后,开始了由激进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1920年4、5月间,陈独秀连续发表了《马尔萨斯人口论与中国人口论》、《劳动者底觉悟》、《答知耻》和《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  相似文献   

15.
《新青年》主旨变化探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5年《新青年》创刊时,其主旨是开启民智,致力于思想启蒙运动。1917年随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新青年》转而关心社会、讨论“国命存亡”之大政。1920年为适应筹建党的需要,《新青年》改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新青年》主旨的这种变化是与陈独秀思想的演进一脉相承的,是顺应时代的结果。从《新青年》主旨变化中我们亦不难发现陈独秀建党的起因  相似文献   

16.
我国自鸦片战争后,在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王朝及军阀的统治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既没有民主又没有科学。1915年,北京出版《新青年》,激发起青年要求民主和科学的思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以“战胜国”的资格参加巴黎和会,理应收回山东主权,并废除“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然而,和会却作出决议: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一概让给日本。这样,中国就以“战胜国”的资格受到“战败国”的待遇。消息传来,举国上下,群情激愤。  相似文献   

17.
《新青年》的创立和刊行不仅为我中国近代史进程加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明显标志。《新青年》在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使得其成为了新文化、新思想和新知识的传播媒介。通过分析《新青年》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历史作用能够帮助哦我们更好的认识新文化运动与《新青年》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青年》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纪念创刊百周年的重要内容便是考察那些为其发展作出过贡献的人们的作为。傅斯年是《新青年》唤醒的撰稿人,其文章为《新青年》助力添彩,是不可多得的亮点;作为《新潮》主编,他呼应和声援《新青年》倡导的文化和文学革命,维护《新青年》的地位和声誉,对扩大正面影响,促进健康发展,发挥过很大的推助作用。  相似文献   

19.
陈独秀的教育思想试析许成人陈独秀(1880-1942),字仲甫,安徽怀宁(今安庆)人。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办并主编《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打出“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开展了以反对封建思想文化为目标的新文化运动。1917年...  相似文献   

20.
论瞿秋白的文学批评思想体系钟俊昆瞿秋白1923年从苏联回国后,先后主持、编辑党的机关刊物《向导》、《先锋》和《新青年》等杂志。他于1923年6月15日在《新青年》季刊创刊号上发表《新青年之新宣言》一文,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严格的科学方法研究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