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为纪念这一伟大史实,河北电台新闻频率推出了十集系列专题《辉煌的历程》。其中第六期的主题是有关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笔者有幸担负了这期节目的采写任务,并于今年9月12日,踏上了采访征途,循着红军当年的足迹,翻越万丈二郎山,来到泸定县城,亲身感受了“泸定桥边万重山,高峰入云万里长”的蜀道艰难,亲眼目睹了“大渡河水浪滔天,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湍急奔涌,深刻理解了“天险泸定桥,英雄铸丰碑”的艰难壮伟,从而也进一步加深了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青年记者》2006,(20):F0002-F0002
自8月29日,大众报业集团“重走长征路”大型集体采访活动开始。在为期1个多月的采访中,集团6位记者沿着红军长征的足迹,对长征中发生过重大历史事件的地点进行了实地采访,感受当年红军长征波澜壮阔的场景,发回了大量报道。  相似文献   

3.
《新闻窗》2006,(1):F0002-F0002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贵州省委宣传部组织省内主流媒体.于2005年12月18日启动了大型采访报道——《沿着红军的足迹——穿行多彩贵州》贵州日报、贵州电台、贵州电视台的记者.沿着当年红军的足迹,进行了一次不同寻常的采访。  相似文献   

4.
今年1月15日至17日,是中国革命历史发生重大转折的“遵义会议”召开70周年纪念日,数月业,河南新乡军分区和新乡日报社《重走长征路》联合报道组等有志之士,沿着红军长征的足迹,感受红军艰辛,弘扬长征精神,在他们采写的一则则新闻的背后,有着无数感人的新长征事迹。为此《遵义日报》记者采写了这篇文章,作为对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召开70周年的纪念。  相似文献   

5.
黎明 《档案时空》2003,(9):24-25
1934年10月至1936年4月,英国人勃沙特曾随中国工农红军一起长征。离开红军后,他根据自己在红军中的亲身经历,写出了一部传奇纪实作品——《红军长征秘闻录》(原名《神灵之手》)。1936年11月,这部作品在英国伦敦出版发行,比埃德加·斯诺写的《红星照亮中国》(通译《西行漫记》)还早一年。勃沙特作为红军长征的见证人,中国人民一直没有忘记他。寻找勃沙特1984年,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为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专门来中国采访和搜集史料。在采访原红六军团军团长肖克将军(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院长)时,肖克向索尔兹…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70年前,为了实现一个伟大的理想——新中国的诞生。红军将士们创造出了举世罕见的人间奇迹:天上随时有飞机投弹扫射.地上有10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脚下是经年积雪的雪山和吞噬生命的草地.还有难以忍受的饥饿和无尽无止的疾病,他们以平均日行军70余华里的速度完成了人类军事历史上史无前列的伟大创举——二万五千里长征。一代优秀中华儿女也用生命和热血铸成了我们军队、我们民族不竭的精神动力——长征精神。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本刊由此期开始连续推出有关纪念章以飧读。[编按]  相似文献   

7.
从今年8月起,江西《赣南日报》立足赣南作为长征出发地及其在中国红色革命中的独特历史地位,立足赣南人民对长征胜利作出的卓越贡献,立足新时期赣南广大干部群众弘扬长征精神迈步新的长征的伟大实践,来构思选题,推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大型专题系列报道。  相似文献   

8.
红军从1934年10月开始进行了伟大的长征。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受到英国主流媒体《泰晤士报》的持续关注和报道。《泰晤士报》关于红军长征报道(1934.10—1936.10)的内容呈现出前期失真性向后期客观化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国民党的新闻封锁,对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谌许业  杨彦辉 《档案时空》2006,(9):F0004-F0004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我们跟随电视记录片《伟大长征》摄制组参加了红军长征通道的采访拍摄,为通道转兵与红军精神所感动。深深领悟到通道会议与通道转兵以及红军长征的伟大意义。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的不畏强敌,勇往直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艰苦奋斗,独立自强;爱民护民,坚韧不拔的无产阶级彻底革命精神是留给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0.
北京晨报策划、组织、实施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报道.历时4个多月.10多名记者、编辑参加报道,除了在北京的采访外.还先后走访了江西、福建、四川、贵州、云南、陕西6个红军长征走过的省市.采访了十几位健在的红军老战士、诸多红军亲属以及长征研究的专家学者。最终.以“见证传奇”为主题,分别以“还愿、英雄、等待、影响、揭秘、传承”6个为分主题.从10月12日至20日.共12个整版.推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型系列报道。读者总体的评价是:内容鲜活。故事感人.幕后新闻多.可读性强。  相似文献   

11.
李海 《贵图学刊》2007,(4):41-42
《旷继勋传》从编撰到出版发行,历时十年,是思南党史研究工作者献给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的厚礼。本文特向广大读者推荐这本好书。  相似文献   

12.
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七十周年,扩大党报在引导舆论方面的影响力和幅射力,对广大读者进行党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浙江省记协市级党报工作委员会所属的11家党报和杭州电视台,于今年4月至6月,在60多天时间里,组织50多位记者,成功地举行了一次题为《接力长征》的大型联合采访活动。这次采访活动就浙江而言,以前所未有的采访规模和连续报道的幅射力,在做大做强正面宣传、扩大党报的社会影响力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重温历史,主要是为了教育后人。通过重走长征路,经历当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为纪念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壮举,弘扬长征精神,我们走访了在天津地区生活、工作、健在并曾亲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战士们。由于这些老红军大都已年事过高。多数患有各种疾病,给我们采访工作增加许多困难。经过多方努力我们终于见到了红四方面军老战士、天津警备区顾问(军级)英勇的“红小鬼”李元兴。  相似文献   

14.
2003年4月14日,我接手主办军报的《离退休生活》专版后,对老干部宣传作了一些探索与思考。特别是去年和今年,为配合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和建军80周年,我先后策划了《红军将士口述长征》和《我的见证》两个栏目。截至8月底,共刊发了130位老干部鲜为人知的故事,抢救了一批重要史料,多次受到社领导表扬。  相似文献   

15.
罗华山 《新闻窗》2005,(1):12-13
1月15日是遵义会议70周年纪念日,贵州商报当天以5个整版的篇幅推出了一组纪念文章,这一组文章中,除两个整版是资料性的报道外,另3个整版是本报精心策划,社会新闻部记者和热线新闻部记者认真采访,反复修改而成,这3篇报道的题目分别是《我们与长征同行》、《我们与长征同名》、《我们与长征同龄》。报道推出后,得到不少读者的好评,称赞这组报道选材独到、角度新颖、贴近生活、可读性强。  相似文献   

16.
遵义因红军长征而名垂青史.遵义的山山水水因遍布红军足迹而独具灵气,遵义更因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西部开发而成就彰显。如何从一个新的角度展现红军长征的光辉史迹与遵义人民的精神面貌?2006年,正值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为更好地配合全市系列纪念活动,《遵义日报》沿当年红军长征进入黔北地区的历史足迹,以记史为主线,结合写人、写事和沿途各地的经济社会变化,推出系列报道,并在日报头版醒目设置“红色遵义·长征接力”专题栏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张敏卿 《兰台世界》2005,(10):60-62
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展军队谱写的一曲英雄乐章,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战争奇迹,长征的胜利不仅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也是中国共产党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壮举,作为当年参与指挥红军长征的主要领导人,周恩来为红军长征的最后胜利做出了伟大的贡献,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周恩来的长征过程中鲜为人知的历史活动加以总结,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已经过去了70多个年头.这一历史壮举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当我们讴歌红军长征在中共生死存亡关键时刻发挥的巨大作用时.我们不能忘记他们——推动这一历史决策制定的幕后英雄们。下面,笔者就将向您讲述一段他们与红军长征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杜宇  张健 《新闻实践》2005,(9):28-29
由浙江省记协市级党报工委组织,省内11家市级党报参与的《接力长征》大型采访活动,自今年4月15日起,采访记者沿着当年红一方面军的长征征程,前后历时两个月,沿途采访了赣、湘、鄂、云、贵、川、甘、宁、陕等九个省(自治区)的60余个县市。作为重大主题报道,《接力长征》大型采访活动抓住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契机,采访规模为省内市级党报前所未有,是做好正面报道的—个金点子。  相似文献   

20.
今年十月是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长征题材自然成了新闻媒介关注的热点.在众多关于长征题材的视线中,当年红军长征所经过省份的电视台如何拍出新意,创出精品?今年初,就成了这十一个省、自治区电视台新闻部重点考虑的课题.终于在贵州电视台的发起下,全国十一家电视台决定联手拍摄专题片《今日长征路》,重点反映红军长征途径地区的新面貌、新风尚,形式为3—5分钟的新闻专题,由各省、区台分头采访,十月份在各省《新闻联播》中联手推出.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各家电视台的优势,拍出精品.同时,通过重走长征路,让我们的年轻记者接受一次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