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一个上海人,说上海是最适台档案工作发展的城市之一,也许有“王婆卖瓜”的嫌疑。为避赚疑,我这里首先要声明,说上海最适台档案工作的发展,并不等于说上海的档案工作己经最好——好不好我说了不算——“最适台”只是在强调一种条件、一种基础,在这种条件与基础的催化下,一个最适合档案工作发展的城市,有可能向最好发展,也理所应当向最好发展。仅此而日,私心里并无“自卖自夸”的矫情。  相似文献   

2.
我认为档案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档案工作虽然很辛苦,也很清贫。但通过默默无闻的努力工作能为社会各方面做出服务。江泽民同志为中央档案馆建馆40周年题词:“做好档案工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胡锦涛总书记一直很关心档案工作,他指出:“档案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方面,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凭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档案事业的重视和档案工作的支持。作为我们档案工作者没有理由不热爱本职工作。记得那是今年的3月5日,计划生育局办公室来了两位心急火燎的客人,要求马上查找一份照顾生育的文件档案,说这是他的最后希望…  相似文献   

3.
台“研考会”主委江宜桦3月12日说,随着最近两岸故宫的合作可能性,两岸档案联展可以期待,已交代档案管理局往这方面规划,只要两岸和睦气氛继续,“我想我们是做得到的”。据“中央社”报道,江宜桦12日上午于“立法院”答复质询时表示,两岸档案联展基本原则是展示不涉及机密的档案为主,过去两岸有很多共同历史曾有交集,但最机密的档案一定不会展出。他说,第十八届海峡两岸档案管理研讨会将于今年8月举办,“我个人当然是主观上有这个意愿,若能参加的话,我们会去参加,”但要看政治情势变化,届时会依规定提出申请。  相似文献   

4.
我国档案界知道他的人也许不多,但他却关注着档案工作的改革与发展……“看看我的照片档案” 金风送爽,赶在陈老七十八华诞之际,我们叩开了位于南京城东的陈老寓所的门。 陈老是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院士,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云南天文台名誉台长,虽是学贯中西的大科学家,却特别平易、随和,且健谈,兴致很高。得知我们拜访之意,他和夫人郝文英,一位土壤微生物学家,从内室搬出了一摞几十本厚厚的照相影集。“我这也是珍贵档案呢,”陈老说。 就这样,我们翻开那记录着陈老人生道路的影集,听陈老谈档案,谈太阳、谈人生……。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我的一位在北京某机关从事档案工作的朋友,给我发来一封电子邮件,说他自己大学毕业“嫁”到机关近30年来,长年忙于收集、整理、编研档案信息,已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档案事业,现如今已是“半老徐爷”了。其实那位档案朋友才40来岁,然我却还比他大几岁哩!他是“半老徐爷”,我便要想想自己是不是还有点“风韵”?  相似文献   

6.
一踏入高中日书房,见正中挂着一幅行云流水般的横幅”学贵有恒”。对此,我可谓是“局中人解局中意”,我明白,横幅上的短短四个字,勾勒出了高中日十年来在新闻写作道路上艰难跋涉的曲折途径,也折射出了他那惊人的毅力和耐力,那倔强的性格和不屈的意志……“十年磨一剑,今朝从头说”,高中日的话匣子一打开便滔滔不绝,这我知道,每一个从事过新闻工作的都有几本“苦难经”,然而令我们吃惊的是,高中日在业余从事新闻报道工作长达五年的时间内,没有上过一篇稿子。其间,虽然他无数次地心灰意冷过,但却一次也没有撂下过笔。让我们追…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的一位在北京某机关从事档案工作的朋友.给我的一封信里说他自己大学毕业“嫁”到机关近20年来.长年忙于收集、整理、编研档案信息,已把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档案事业.现如今已是“半老徐爷”了。喜欢幽一幽自己的我的那位档案界朋友.其实才三十过八.然我却还比他大两岁哩。他是半老徐爷,我便要想想自己是不是还有点“风韵”。  相似文献   

8.
档案人的情怀──访北京市丰台区档案局局长刘希明本刊记者晓章熟悉刘局长的人都知道,这是个谦虚、实干,待人热情的老同志。当地知道我的来意后,连连摆手。“我没什么好说的,还是说说我们的班子吧!”随即把他的两位“搭档”介绍给我:抓档案业务指导的副局长郭秀玲和...  相似文献   

9.
在全市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全市“两会”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我们现在召开全市档案工作会议,研究布置今后一个时期的档案工作,是很有必要的。根据市里的统一安排,由我代表市政府先讲话,过一会,市档案局陆局长要传达王刚同志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要传达全国局、馆长会议精神,并且对全市过去一年的档案工作进行总结,对今后的工作进行安排,这些内容非常重要。陆局长的报告我已经看过,他讲的内容我表示赞同。各区县和市级各部门要专心参会,会后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相似文献   

10.
《档案》2002,(2)
(本刊讯)在2002年3月5日召开的甘肃省档案工作会议上,中共甘肃省委常委、秘书长洪毅同志要求全省档案部门要主动为营造“三个环境”提供有效服务。他说,营造“三个环境”是我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个重要举措,事关全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大局,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参与、配合和支持。档案部门要为营造“三个环境”提供有效服务,一个是要克服档案部门与营造“三个环境”关系不大、联系不紧的片面认识;另一个是要改变无所作为、被动应付的现状。在营造“三个环境”中,我们档案部门有许多事情可做,关键是我们…  相似文献   

11.
我主张每个编辑都建立编辑档案。这档案当然不是人事档案,也不是书稿档案,而是编辑在伏案工作时积累起来的文书档案。我想,真正的有心人,真正以编辑作为事业的人,总多少要有点自己的工作记载。我的实践告诉我,有没有这样的档案积累大不一样,从长远着想,建立编辑档案,更是搞好编辑工作,提高编辑素质非要不可的。现在我已经积累了六十余袋编辑档案。也许那收破烂的凭他那比秤还准的眼力,会估一下说:“五十斤,给你八元钱吧?”而我哩,却视之如宝贝。它真有点什么价值没有呢?  相似文献   

12.
档案工作与自信心冯舫女想起这个题目,是因为以前碰到的一些事。春节回家,被人间及工作单位,当得到的回答是“档案局”时,对方吃惊他说:“你怎么会到那里工作?”言外之意,颇为惋惜。回来后与人谈及此事,有一人竟深有感触。他也是新到档案系统的。他苦恼他说:“我...  相似文献   

13.
王威 《新闻前哨》2000,(9):43-44
新闻摄影报道是有标题好,还是没有标题好?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然而,想写篇文章来谈谈自己的认识,那是同家人一次对话中萌发的。 我父亲在大学里从事新闻理论教学工作,但他对这新闻摄影报道也很有兴趣,特别是在我干上摄影记者这个工作以后,《湖北日报》他天天看,我发表在报纸上的图片报道成了他日常话题和评论对象,少不了要与我谈些想法与意见。一次他边翻阅《湖北日报》边问我:“你们报上的图片有的有标题,有的没有标题,你说那个好?”我肯定地回答:“当然有标题好!”“那为什么有些摄影报道没有标上标题呢?”我说:“这…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提高公众档案意识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问题。然而,强化公众档案意识必须通过档案人员的工作来体现,离开档案人员的工作来谈公众档案意识的提高,只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一、档案人员的工作核心是“管理”与“服务”我认为档案人员工作的核心在“管理”与“服务”两方面。档案人员要在档案管理中积极宣传档案和档案工作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通过档案服务,不断强化公众档案意识。档案工作是一项管理性很强的工作。因此,档案人员在档案管理中要充分认识自己工作的特点,抓住机遇,主动…  相似文献   

15.
王文清同志出生在扶沟县一个农民家庭,毕业于河南大学。农民的淳朴、厚道,良好的教育造就了他聪颖的智慧和憨厚的品格。身为局长不骄不躁,从不摆官架子,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带领扶沟县广大档案工作者默默地为全县档案事业贡献自己的热血和激情。“群羊上山靠头羊”。他常说:“既然党和同志们信任我,把我放在档案局局长的位置上,我就要对得起党对我的培养,对得起同志们对我的信任,把扶沟的档案工作做好,当好这个领头人。”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常说:“档案工作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工作,不是形式主义、花架子工程。看准的事情就要…  相似文献   

16.
郭红解在《上海档案》2000年第4期发表了《从“科技史料走进博物馆”说开去》一文 ,对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将曾轰动世界的科研成果“人工全合成牛胰岛素”的档案史料捐赠给了中国革命博物馆一事 ,发问 :“这些珍贵档案为什么都‘走’了?”作为档案人 ,他说 :“对这份档案我还是比较了解的 ,在编《上海档案志》时 ,我们特地将此档案列入志书并作介绍。呜呼!以后续编《上海档案志》时 ,不得不在后面添注一句 :2000年6月后 ,该档案已由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为了表达他的心情 ,文中议论 :“也许若干年后 ,……有关我国第一台…  相似文献   

17.
“我热爱档案工作 ,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献给档案事业是我长期遵奉的圭臬 ,毕生追求的标的。”这是松桃档案局长龙光辉说的话 ,他是这样说的 ,也是这样做的 ,请看———执著追求默默奉献龙光辉参加工作 1 9年 ,也就在档案战线上奋斗了 1 9个春秋。1 985年 ,世昌区委推荐他到省委党校进修 ,而当时任区委秘书的他却选择了去省电大档案专业读书。学成回来后 ,领导找他谈话 ,要他去花溪乡任书记 ,这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美差事 ,可他觉得学非所用 ,况且全区的档案工作还没有按规范化要求建立起来 ,于是请求领导让他抓几年档案工作 ,区委领导同意了…  相似文献   

18.
·七彩岁月· 难忘笔耕第一篇 □姚天征   那是 40年前的事。当时,我在中央第二中级党校学习回来,在西安某工厂负责政治思想工作。有个学徒工星期日进城看电影,在五金商店门口碰到一位农民,带着已坏了的柴油机零件,买又买不到,修又无处修,正在发愁,那个“爱管闲事”的徒工问明情况后,知道是农村抗旱急用,就把老农带回厂里,用了一下午时间,在元车上旋了个新的零件。夜里这位青年跑去找我说:“我不该私自将车间门撬开,给农民老大爷加工零件。违犯操作规程,来向领导检讨。”我听后,因属特殊情况,没批评反而表扬他做得对,做…  相似文献   

19.
档案情缘     
<正>自参加工作后,尽管工作单位变动了几次,但工作岗位一直都是办公室,搞办公室工作也就要做档案工作,说起做档案工作的感受,还真有点百感交集。 读中专时,学的是农业秘书专业,课程中有一门“档案管理学概要”,授课的教师是从省档案馆请来的一个老同志。十八、九岁的年纪只觉那些内容枯躁乏味、令人避之不及,就连授课的老师也仿佛是从那黄纸古卷中走来的“老先生”,同学们背后都叫他“档案先生”。年轻的心里,档案只意味着陈旧、过时、呆板。考完试后,档案工作的知识自然也就一问三不知了。 对档案工作真正有所认识是在毕业实习时,实习单位让我把堆积了三年的文书材料整理出来。那真是一场真正的考试,它检测出了我的幼稚无知和对档案工作不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他走了,我新闻界的挚友汪应祥,已经走了整整两年。在这些日子里,我经常想起他,也常常在梦里与他相会。我很少梦见亲人,竟然在梦里见他不下5次,每每都泪湿枕巾。我们之间10多年的感情和友谊,终生难忘。他一走,我就说要写写他,可一拖就是两年。这期间,每当我提起笔来,他那真诚的言谈、真诚的待人、真诚的笑容,就浮现在我眼前,挥之不去,常常是还未下笔,泪已潸然,以致难以握笔。我曾多次想过,我已是被判了“死刑”的人了,为什么不让我走,而让他走了?为什么老天爷就让这世上的好人早早夭折呢?……在他走了两年之际,我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