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采用新闻“模态”理念,从新闻倾向、事实品类和报道角度等方面分析和述评了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获奖的优秀广播作品,对广播新闻的内容生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宴青 《中国广播》2002,(10):29-30
由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年度最高奖——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揭晓。共有210篇新闻作品获奖。在获奖的作品中,一等奖33个,二等奖69个,三等奖108个。其中广播类获奖42篇,占总数的近1/4;广播类一等奖9篇,占一等奖获奖总数的1/3,其余分别为二、三等奖。  相似文献   

3.
检阅我国1991年度新闻工作实绩的第二届“中国新闻奖”8月下旬揭晓,152件优秀新闻作品获奖,其中获奖的广播作品35件,电视作品34件。获得一等奖的广播电视作品,有上海电视台的消息《南浦大桥成为上海人民心中的丰碑》、广东电视台的评论《刑场上枪声留下的警示》、辽宁人民广播电台的评论《补上市  相似文献   

4.
申启武 《中国广播》2010,(12):61-64
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广播作品评选一共设置了消息、评论、专题、系列(连续)报道、访谈、现场直播以及新闻编排7大项,基本涵盖了广播新闻节目的所有类型,完成了对2009年度广播新闻传播的全面检阅。而100件参评作品也确实反映了过去一年广播新闻报道的成就和风貌。这100件参评作品让我们看到了广播新闻工作者的社会担当以及他们的努力和追求;而获奖的56件作品则具体体现了广播的媒介特性和传播优势。  相似文献   

5.
《河北广播》2007,(6):12
我台今年荣获国家级奖励45项,其中在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两项国家级政府奖评比中取得丰硕成果,共有16件作品获奖,即:中国广播影视大奖3项、中国新闻奖三等奖2项、中国新闻奖复评金、银奖各1项,中国广播影视大奖提名奖9项。全台还在其他全国性节目评比中获得国家级奖励29项。获奖数量居全国省级电台前列,远超出局定07年度创优指标。  相似文献   

6.
汪勤华 《中国记者》2024,(4):97-100
<正>从2022年第32届中国新闻奖开始,原先分设奖项的文字评论、广播评论和电视评论被整合为一。2022年第32届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获奖共22篇,2023年第33届共21篇,两届评论作品获奖数基本持平,而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改革前一年的2021年第31届中国新闻奖,获奖评论作品有29篇,相比之下,近两届评论作品获奖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新闻评论类作品的评判标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在第22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有6篇广播访谈节目获奖。其中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有3篇。这是访谈节目在国家级大奖评选中获得最多的一次。一档广播访谈节目要吸引听众无非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主题的选择、访谈对象的安排、提问方式和配乐的选择。主题的选择在访谈节目中尤为重要,它是节目的一根主线,所有内容和音乐的配置都要与主题搭配。在获奖的6篇作品中,并非都是重大题材,其中大部分是关注民生,以小见大的作  相似文献   

8.
王宇 《中国广播》2010,(1):29-31
时政新闻改革是广播新闻改革的重要方面,本文结合近年来获得中国新闻奖的广播作品,从观念、视角、角度、形式、深度等五个方面总结了当前广播时政新闻创新的现状和趋势。  相似文献   

9.
时政新闻改革是广播新闻改革的重要方面。本文结合近些年来获得中国新闻奖的广播作品,从观念、视角、材料、形式、深度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广播时政新闻创新的现状和趋势。  相似文献   

10.
广播评论是一个广播电台节目的旗帜,也是新闻奖评选中的重头。笔者创作的广播评论作品曾获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还有数篇曾获得省级新闻奖一等奖。本文从实践的角度总结了如何创作一篇优秀的广播评论。  相似文献   

11.
王晓翠 《中国广播》2018,(12):72-74
本文结合第28届中国新闻奖广播类获奖作品和入围作品,探讨广播媒体在宣传脱贫攻坚战中先进人物和典型事例的报道方法及在更新报道形式、媒体融合探索方面所呈现出的创新点。  相似文献   

12.
张卫 《河北广播》2005,(5):74-75
广播作品创优,是每个广播新闻工作孜孜以求的目标。但是如何创优呢?近年来,笔仔细阅读了部分“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的广播精品,颇有收获,那就是广播作品创优必须在“特”、“活”、“深”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青岛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频道推荐的新闻作品——广播连续报道“北京申办奥运青岛应对“大考”》获得2000年度中国新闻作品最高奖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这是青岛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频道连续三年获得中国新闻奖、第二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而在这之前,我们青岛台新闻频道已经有两篇作品获得本年度的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实现了自1994年首次获得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以来连续第七年、第十次获得这一奖项。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了广播专题《小岗村的好书记——沈浩》获得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体会和感受。笔者认为前期策划、主题提炼、广播特点、团队协作等方面,是一篇优秀的广播作品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和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广播创优与理念变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在2001年度,有五篇作品获中国广播新闻奖,中国彩虹奖一等奖,一篇作品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黑龙江广播剧连续十三年夺得全国评比一等奖。这是一笔财富,它记录了黑龙江广播人的创新实践,也记录了广播人对自身变革的凝重思考。面对全球背景下现代传媒变革的趋势,广播人的创新与智慧不仅要体现在节目的创优上,  相似文献   

16.
王宴青 《中国广播》2006,(11):12-14
声音是广播唯一的元素。声音的品质决定了广播的品质。声音的品质既包括内容,如:主题重大、内容新鲜、贴近生活、蕴意深远等;也包括形式,如:音响精当、音乐贴切、主持人准确传达了节目的思想情感等。综观获得第16届中国新闻奖的广播作品,其共同特点是都具有很高的声音品质。一、中国新闻奖:高品质广播节目的竞技场中国新闻奖是经中宣部批准设立的年度全国性常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年度最高奖——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于8月28日揭晓。来自全国报纸、通讯杜、广播、电视和新闻网站的287件作品获奖。其中地市报有10件作品分别获得二、三等奖。  相似文献   

18.
2015年"小雪,我要让你站起来"这篇广播新闻专题荣获了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这次获奖得益于新疆人民广播电台高度重视广播精品创作,始终保持积极的精品创优意识。回顾这篇作品获奖的历程,记者深深感到,台领导班子的正确指导,是这篇作品成功的先决条件。作品有细节、有情感、感染力强对新闻事件的全程追踪报道,则是成功的第一要素。本文主要记录了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9.
《中国广播》2005,(10):79-79
本刊综合报道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年度最高奖——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于8月16日揭晓。258件新闻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28件(广播媒体5),二等奖89件(广播媒体15),三等奖131件(广播媒体17),中国新闻名专栏10个(广播媒体3)。  相似文献   

20.
1992年度全省广播新闻专稿参评作品共17件。其获得一等奖的2篇;二等奖的4篇;三等奖的7篇。现将本次的部分获奖作品音响运用作一简析。录音报道是发挥广播特点和广播优势的重要途径。这次获奖的作品除了在题材选择、主题深化、采编技巧等方面有独到之处而外,音响的合理运用不能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