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 毫秒
1.
贵州清水江文书保存了明末清初以来清水江各族人民在林农业生产上的交易转让契约,对研究当地民间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文书中俗语词颇多,其中“青红钱”“干帮差钱”“载粮”“税照”“壋壋田”“答”“内翁外垮”“脱房”“一扫尽卖”九个俗语词较为费解,文章结合文献资料与历史语境进行了考释。  相似文献   

2.
一提起“汗青”一词,人们就会想起宋朝大臣、文学家文天祥所作的《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被世人传诵的佳句中出现了“汗青”二字。这里的“汗青”是指史册的意思。其实,“汗青”一词的本意是指古代在竹简上书写文字。采来的青竹是不易往上写字的,必须用火把青竹板烧得冒出水分后,才容易把字写上去,而且可以防蛀。“杀青”一词源于先秦时代。那时,书大都用竹简(称“简”)、木简(称“牍”)制成。先在简和牍上刻字,接着在它们的一边打孔,然后用丝绳或牛皮带编联起来,形成了形状像“册”字的书。又因为竹竿的表面有…  相似文献   

3.
凡读过《元朝秘史》的人,都知道该书正文是由汉字音写(一般称“音译”),每个字和词的俗语直译(一般称“旁译”)以及适当段落的俗语节略意译(一般称“总译”),共三个部分(可合称“汉译”),计十二卷,近三十万言.组成举世罕见的奇文.  相似文献   

4.
战国时代有没有土地买卖?持战国土地买卖说的同志,依据有二:(1)《汉书、食货志》引董仲舒的话说:商鞅变法“除井田、民得卖买”。(2)《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赵括“曰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其实,这两条史料都不足为据。《汉书·食货志》虽然引用了董仲舒说商鞅“除井田,民得卖买”的话,但《战国策》、《史记》却只说商鞅“决裂阡陌,教民耕战”,“各以差次名田宅”,根本没有土地买卖之词。就连班固  相似文献   

5.
火花小知识     
火花一词的由来火柴问世,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有了火柴,随后就有了火柴盒贴,也称火柴商标。火柴商标有个雅称叫“火花”。“火花”一词,国外起于何时,不得而知,国内最早用的,恐怕要算清末民初的词学大家朱孝臧(一八五七——一九三一)了。据可居先生在《火花一词由来和早期收藏家》(见《家庭》杂志一九八四年第六期)一文中说,他于六十年代初,曾在上海见到已故名画家朱其石旧藏的一本经摺装火柴商标册,裱贴精致,共十五面,收贴早期火柴商标一百六十二枚,其中绝大多数为清末火花,民初时期的火花仅十数枚,扉页  相似文献   

6.
本文所说的变序式双音节词(以下称“变序双音词”),是指语素相同而语素序列不同的成对的词,如“煎熬·熬煎”、“长久·久长”、“犯罪·罪犯”等。这些成对的变序双音调的构词特点是很明显的:通过自身语序的变化构造出另一个新词。现代汉语是分析性语言,词的形态变化极少;语序则显得十分重要,是个重要的语法手段。各级语言单位的直接组合,主要是用语序来显示其组合关系的。一定的语序产  相似文献   

7.
哪个字规范?     
高中语文课本中有两个句子:“辟出了林阴大道”(第二册《土地》80页)“她有时看见宋淑花和她的女伴们嘻嘻哈哈地在门口树荫下做花边”(第五册《党员登记表》190页)“林阴道”用“阴”,“树荫”用“荫”。哪个字用得规范呢?《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规定:“荫”统读为“yìn”,审掉。yīn”这个读音。并且特意注明:“树荫”、“林荫道”应作“树阴”、“林阴道”。  相似文献   

8.
“双关”是常用的修辞手法。历史上这种修辞手法有多种称名,而“双关”一词也有多个语义,其间的关系值得细辨。本文考察了“双关”一词的文献用例,认为:唐宋之际所谓“双关”其实是“两语各关”,与今天所谓“一语双关”有本质不同。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正点”一词广泛流行,衍生出许多新义。作形容词时,其语义特征为[+符合某种标准][±带有轻松、戏谑、调侃语气];作名词时具“重点、要点”义。除概念义外,其色彩义也有所变化。“正点”的流行及其语义变化有着社会、语言使用者以及语言自身等多方面原因。  相似文献   

10.
如何教会学生理解和使用几何语言是平几入门教学的一个难点。我在平几入门阶段通过“识字”、“辨词”和“造句”教学,帮助学生较顺利地通过了几何语言关。一、识“字”教学平几中的识“字”教学指的是对数学符号的识记。课本第一册中出现的符号,可以归类为下列几种:  相似文献   

11.
读词常识     
一、词及其异名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初起时称“曲子词”,“曲”指音乐部分, “词”指文字部分。词的异名较多,有称“乐府”的,苏轼  相似文献   

12.
在广大农村,特别是山区,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本来就严重不足,现在又实行教育收费“一费制”,这使得本来经费就严重匮乏的义务教育更是雪上加霜。本文就义务教育阶段山区学校的现状和“一费制”对其冲击以及实行“一费制”后校长的思路和对策作一番浅析。一、何为“一费制”广东省物价局、教育厅、财政厅联合发布的粤价(2002)221号文件中“一费制”的含义是:“一费制”是指除住宿生应缴住宿费以外,全省中小学入学只交一项费用。即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初中学生除住宿生缴的住宿费外,只缴书杂费。除此之外,不得再收取资料费、练习本费、证册…  相似文献   

13.
那是一个赶场天,我正守在摊子旁。一会儿,有一个留着短发的中年妇女(一看就是一个“生意精”)领着一个乡下装束、提着一背篓姜的中年农妇来到台称旁。那个“生意精”开口说:“小妹,借秤称一下。”“嗯,来吧。”我一口答应。随即,我拨动称柄,忽然短发妇女凑近我耳朵旁轻声地说:“小妹,称少一点儿。”拨准称,一看有二十二斤,“生意精”忙说:“二十斤”。这时中年农妇说:“哪会,在家称二十二斤的,你除了‘皮’没有?”“生意精”又朝我递了递眼色:“没除,不信,问这个小妹”。“嗯,嗯……没除,除了皮,只有十八斤。”我惊慌地说。显然,这位农妇是…  相似文献   

14.
小语第七册《避雨》一文运用了这样一个俗语:“打破沙锅问到底”。学生通过预习很快了解了词的意思。课堂上有个同学问:“沙锅’的‘沙’能否用‘砂’?”我让学生一起来辨析“沙”“砂”两字,同学们查了字典。“沙”与“砂”是同音字,“沙”的意思有四:①细小的石粒;②象沙一样的东西;③姓;  相似文献   

15.
皇甫谧是魏晋间的医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史书已载其生平,称其为安定朝那人。①但安定朝那当今何处,尚存异议。有称“今甘肃灵台人”的;②有称“今甘肃平凉西郊人”的;③也有称“今甘肃平凉西北人”的;④也有认为是“今宁夏固原东南人”的。⑤古代安定朝那实指安定郡朝那县。“朝那”一词用作地名,在我们这个区域并不少见。如在今华亭、泾源之交有“朝那湫”;泾川城郊有“朝那沟”;镇原县境有“朝那”城;灵台县今也有  相似文献   

16.
俗语有云:“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这句俗语中“九头鸟”一词的含义及其所包含的感情色彩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演变过程,其演变的原因也是复杂的。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九头鸟”一词的含义,并客观地评价与“九头鸟”相联系的湖北人。  相似文献   

17.
初中语文第四册收入袁宏道文《西湖游记二则》 ,该文前边的阅读提示称 :“作者不尚夸饰 ,而只就眼前之景随意点染几笔 ,却活画出西湖的‘灵性’———他是用自己的心来感受西湖之美的。”笔者琢磨再三 ,认为此话概念混淆 ,语义不明 ,有碍于教学。“灵性”一词的意义指动物经过训练而具有的智能。西湖作为自然景观 ,不可能具备灵性。如果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赋西湖以人的感情 ,说西湖有“灵性” ,未尝不可。问题在于 ,这条提示语 ,在“灵性”一词后紧承一破折号 ,解释说作者“是用自己的心来感受西湖之美的”。这显然是把“灵性”与“性灵”…  相似文献   

18.
“拨刺”一词之商榷安徽金寨江店职高汪绍禹九年制义务初级中学语文课本第二册的(听潮)一文中有这样的一段叙述:"(海水)冲进了岩石的罅隙里,又拨刺着岩石的壁垒。"(见140页),这段话中的"拨刺"一词,课文中未作注释,有不少老师和学生直截读成"hifo"...  相似文献   

19.
<正>我的家乡揭西县棉湖镇有一句俗语,“厝角头尽是戏出”。这是什么意思呢?潮汕方言将“屋”称为“厝”。厝角头,一般是指屋顶的四个厝角,有时也包括屋脊。戏出,在这里指古装潮剧人物演绎的故事。这句俗语,原本是指潮汕建筑的厝角头(包括屋脊)用嵌瓷作装饰,塑像往往包含古代的潮剧人物和吉祥花鸟等元素,展现了各种民间故事和传说,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绝对地租的理论,去掉资本主义性质,对于我们社会主义现阶段征收绝对地租费用的理解是有很大帮助的。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时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重要结果之一是……它一方面使土地所有权从统治和从属的关系下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又使作为劳动条件下的土地同土地所有权和土地所有者完全分离……。”(《资本论》第三卷,第693页)因此,“土地的资本主义耕种”是以“执行职能的资本和土地所有权的分离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