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书院教育对扬州学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州学派中人多数接受过书院教育。书院为他们安心就学提供了相对稳定的治学环境;书院教育的师缘、学缘关系为他们日后的治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书院的学风潜移默化地陶冶了他们的治学风格,熔铸了扬州学派整体的学术特征。书院教育是扬州学派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考察清代的扬州书院教育是探索扬州党派的一个切入口。扬州安定、梅花、广陵三书院的掌院中,有些人又是盐商的上宾,盐运使的幕府中,有些人是著名的学者。扬州书院的经费,有两淮盐政、盐商的资助,束修、膏火皆优于其他书院,吸引了著名学者来扬执教,优秀学子来扬求学。这样难得的历史机遇,是扬州学派产生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3.
书院是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办学模式。扬州书院的兴衰是中国古代教育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的扬州学派就是以扬州书院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扬州书院的建立和发展得力于扬州盐官和盐商的共同努力。独立学院是高校与社会力量合作办学的一项创举,是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扬州书院和独立学院在办学模式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故不昧浅薄作一简单探讨,以期对独立学院发展的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的书院是中国教育思想传播的重要场所,书院教育虽然以科举为目的,但是古代一些书院还是培养了一大批在各个领域都有很高建树的杰出人才。清代扬州书院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和当地盐商雄厚的财政支持。这些重要条件给书院学子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为以后形成清代扬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清代中叶的姚鼐,是我国古代成绩卓著的书院教育家,一生主讲扬州梅花书院,徽州紫阳书院,安庆敬敷书院和江宁钟山书院,其思想影响中国教育界和文学界200余年,在中国书院教育史上实为罕见,然而学术界并不重视对他的研究。本文就他40年来书院教育实践及其经验和思想作了初步的考察和论证。  相似文献   

6.
书院多近水,一般都认为是喜湖光山色,风景秀丽所致。实质上,此中蕴含相当深厚的中国古代五行思想,也反映了当时科举制度下,社会的文化和心态。五行之水“润下”,此也是教育的属性。同时,以扬州书院为例,水的特点同样深刻的映射在书院的特点上;再书院建筑更包含丰富的水之五行思想,水还能护佑书院学生的身体健康,提升其金榜题名之运势。  相似文献   

7.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在中国书院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一生有很深的书院情结,建复了大量书院,推动了明代书院的勃兴;他二十余年书院讲学不辍,促进了书院讲会制度化和讲学平民化,也在书院史上再现了书院学术一体繁荣的局面;在长期的书院教育实践中,王阳明还在书院教育目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师教学原则和学生学习方法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丰富和发展了书院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乾嘉时期两淮盐运使卢见曾、曾燠两大幕府,以及与两个幕府关系密切的安定书院、梅花书院为讨论重点,试图揭示幕府和书院因为网罗大批文士和组织相关文事活动,有利于扬州一地人文风气的营建,并对扬州学派的形成与发展有推助之功。  相似文献   

9.
书院作为中国古代一个成熟、发达的教育文化机构,其核心是书院教学方面的精神和制度.学规是书院精神和制度的重要体现,明确了书院的教育宗旨、教学原则和方法等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0.
徐晓思     
<正>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扬州市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千字文书院扬州分院院长徐晓思,扬州高邮人,教授(正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教育教学科研、书法教学工作成效显著,获得教育部"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江苏省基础  相似文献   

11.
应天书院在北宋时期位居全国四大书院之首,在文化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应天书院的前身为后晋戚同文讲学的睢阳学舍,北宋大中祥符二年获应天书院赐额,书院日益官学化。北宋时期,应天书院位于州(府)治东,明代嘉靖年间,御史蔡叆改建社学为应天书院,在商丘县城西北隅。郑三俊于万历二十九年建宋范文正公讲院,可以看作是北宋应天书院的延续。  相似文献   

12.
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古代官方学说。当时由于古文版儒家经典的出现,有些儒者开始对今文经典以及今文经学家的治经方式产生质疑,今、古文经学家的争论由此而始。西汉末年,今古文经学家争论的焦点在于是否给予《左氏传》官学地位。这一阶段的论战虽然以古文经学的失败而告终,但《左氏传》的地位得以提高。东汉初期,光武帝设立《左氏传》博士,《左氏传》的地位得到官方承认。东汉中后期,古文经学家郑玄遍注群经,取得了这场论战的胜利。  相似文献   

13.
唐代"古文运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它是由文化、政治、哲学、思想等多种外界因素与古文自身演进综合作用形成的。其中,唐玄宗在推动古文的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其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重视经籍的搜集整理;二、注疏《孝经》,提倡孝道;三、促使文风由骈而散的转变。而这三点恰好与古文作家倡导的"宗经明道"、文风复古精神相契合,由此也印证了唐玄宗对"古文运动"发展的有力推动。  相似文献   

14.
刊刻于乾隆五十八年的《邗上题襟集》对扬州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它记录了以曾燠为中心的文人酬唱的基本情况,并感召着其他士人前往扬州;另一方面,《邗上题襟集》的序跋也深刻地阐释了时人的文学观、地域观,生动地展现了诗人与社会相交接中的文学演进。扬州文学在此基础上,继续向纵深方向发展,成为清代文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面对儒、佛、道之学的冲突与碰撞,儒学大师程颞、程颐汲取佛、道之长,创立“洛学”一派。尤其是二程以书院为阵地,使洛学得以传播和弘扬,成为北宋末年的“显学”,更使宋代河南书院得以快速发展。这种学术与书院的结缘对后世学术与书院的发展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6.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问题一直是学界争议的焦点。从《古诗十九首》的作者身份及诗歌主题等方面分析,确认其作者为东汉桓、灵二帝时人物。同时从鸿都门学士的身份、地位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古诗十九首》之其作者为鸿都门学士的论断。  相似文献   

17.
《旗亭记》为乾隆年间文学家金兆燕所作,该传奇的文学艺术性和舞台效果,在当时都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扬帅I盐运使卢见曾参与了修改工作,并且为其题写序言,从上海图书馆和北京图书馆发现了五种不同的版本。这五个版本的正文内容、编排体例以及眉评等都有不同,从对几个不同版本的比较分析可知,收藏于北图、标注“清乾隆二十四年卢氏雅雨堂刻本”的版本是最早的。  相似文献   

18.
关于《承云》古乐的由来及用途古文献记载不一。有的认为其为黄帝之乐,亡于东周。经考证,《承云》应为颛顼乐,其消亡大约在晚唐五代。颛顼为楚人远祖,屈原远游之际思乐《承云》,体现了其对楚国深厚的感情。  相似文献   

19.
南宋宁宗、理宗之际,国防形势发生巨大变化,为此南宋调整了相关战区的防务部署。就江淮战区而言,在嘉定十二年将江淮防务一分为三,并将淮东制置司的治所放在极边之地楚州。这样一种空间结构虽然也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却导致南宋政府坐视李全发动叛乱而无力阻止。随着李全之乱愈演愈烈,南宋政府不得不再次对江淮防务的空间结构作出调整。宝庆三年,淮东制置司放弃楚州,建阃扬州;绍定三年九月,置江淮制置大使,合江淮防务为一。这一调整很快即见成效,绍定四年正月,李全被擒杀,李全之乱平定。  相似文献   

20.
岳麓书院之所以能改制为湖南大学,三度成立的湖南大学筹备处起了关键作用。第一次,虽然就书院办大学之计划“议定而事未卒行”,但印入脑海,与日俱深,功莫大焉。第二次,改书院为大学推行四年多时间,讨论中国书院与欧洲大学文科的类同,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实际接收并保有岳麓书院积存的田产、山场、契约、图书、仪器、化学药品、标本、金石什物等,留作日后大学之基础。既存文脉于动乱之中,又保财产于强权之世,是其最大的贡献,难能可贵。第三次,将岳麓书院所有一切产业查明接收,变为湖南大学校产,就书院改办大学的夙愿最终达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