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四川教育》2006,(12):15-16
反思,不是简单的回忆或回顾,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反省,是思想的反刍、思维的审视;反思不是简单的、随机的、模糊的、偶尔为之的“想一下”,而是有一定目的性和系统性,甚至需要一定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反思不只是对内容、过程、效果等的反思,关键还要对思想、路线进行反思。反思贵在真实。如果没有心的触动、情的感动、思的萌动、理的律动,反思自然就会成为单调乏味、应景交差式的又一种“检查材料”,不但会令教师不胜其烦、不堪其苦,还会败坏教育的趣味和研究意味。用心感悟,用心反思,这才是反思的生命力所在!反思不仅是一种方法或态度,还是一种文化,是在借鉴新的理念、认识基础上的创新努力;反思不仅是一种活动,还是一种人格提升、生命卓越的追求,是在自我体悟、判断、认同的基础上达成自我认识、自我超越和自我发展。在反思中,教师可以缩短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跨越观念与行为之间的鸿沟,实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良性互动。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反思力决定着教师的实践力、研究力。学校倡导、鼓励反思,旨在让反思成为教师的一种研究习惯和生命自觉,但倡导、鼓励并不等同于规定、强制。只有源于内在需求、幸福体验和尝到反思的甜头后,教师才会积极、主动、科学、高效地反思。学校要为教师的反思营造氛围、搭建平台、引领方向,提供技术支持和过程服务,促进教师把反思外化为一种自觉行动。为此,本刊特邀请成都市锦江区的部分校长和骨干教师就“如何在反思中发掘前进的动力”这一主题进行了研讨,力图认清偏颇、探寻路径、理顺机制、激发热情,让教师学会反思、科学反思、高效反思,以期达成在反思中发掘前进动力之目的。  相似文献   

2.
《四川教育》2006,(12):16-17
反思,不是简单的回忆或回顾,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反省,是思想的反刍、思维的审视;反思不是简单的、随机的、模糊的、偶尔为之的“想一下”,而是有一定目的性和系统性,甚至需要一定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反思不只是对内容、过程、效果等的反思,关键还要对思想、路线进行反思。反思贵在真实。如果没有心的触动、情的感动、思的萌动、理的律动,反思自然就会成为单调乏味、应景交差式的又一种“检查材料”,不但会令教师不胜其烦、不堪其苦,还会败坏教育的趣味和研究意味。用心感悟,用心反思,这才是反思的生命力所在!反思不仅是一种方法或态度,还是一种文化,是在借鉴新的理念、认识基础上的创新努力;反思不仅是一种活动,还是一种人格提升、生命卓越的追求,是在自我体悟、判断、认同的基础上达成自我认识、自我超越和自我发展。在反思中,教师可以缩短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跨越观念与行为之间的鸿沟,实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良性互动。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反思力决定着教师的实践力、研究力。学校倡导、鼓励反思,旨在让反思成为教师的一种研究习惯和生命自觉,但倡导、鼓励并不等同于规定、强制。只有源于内在需求、幸福体验和尝到反思的甜头后,教师才会积极、主动、科学、高效地反思。学校要为教师的反思营造氛围、搭建平台、引领方向,提供技术支持和过程服务,促进教师把反思外化为一种自觉行动。为此,本刊特邀请成都市锦江区的部分校长和骨干教师就“如何在反思中发掘前进的动力”这一主题进行了研讨,力图认清偏颇、探寻路径、理顺机制、激发热情,让教师学会反思、科学反思、高效反思,以期达成在反思中发掘前进动力之目的。  相似文献   

3.
反思,不是简单的回忆或回顾,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反省,是思想的反刍、思维的审视;反思不是简单的、随机的、模糊的、偶尔为之的“想一下”,而是有一定目的性和系统性,甚至需要一定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反思不只是对内容、过程、效果等的反思,关键还要对思想、路线进行反思。反思贵在真实。如果没有心的触动、情的感动、思的萌动、理的律动,反思自然就会成为单调乏味、应景交差式的又一种“检查材料”,不但会令教师不胜其烦、不堪其苦,还会败坏教育的趣味和研究意味。用心感悟,用心反思,这才是反思的生命力所在!反思不仅是一种方法或态度,还是一种文化,是在借鉴新的理念、认识基础上的创新努力;反思不仅是一种活动,还是一种人格提升、生命卓越的追求,是在自我体悟、判断、认同的基础上达成自我认识、自我超越和自我发展。在反思中,教师可以缩短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跨越观念与行为之间的鸿沟,实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良性互动。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反思力决定着教师的实践力、研究力。学校倡导、鼓励反思,旨在让反思成为教师的一种研究习惯和生命自觉,但倡导、鼓励并不等同于规定、强制。只有源于内在需求、幸福体验和尝到反思的甜头后,教师才会积极、主动、科学、高效地反思。学校要为教师的反思营造氛围、搭建平台、引领方向,提供技术支持和过程服务,促进教师把反思外化为一种自觉行动。为此,本刊特邀请成都市锦江区的部分校长和骨干教师就“如何在反思中发掘前进的动力”这一主题进行了研讨,力图认清偏颇、探寻路径、理顺机制、激发热情,让教师学会反思、科学反思、高效反思,以期达成在反思中发掘前进动力之目的。  相似文献   

4.
反思之反思     
《四川教育》2006,(12):14
反思,不是简单的回忆或回顾,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反省,是思想的反刍、思维的审视;反思不是简单的、随机的、模糊的、偶尔为之的“想一下”,而是有一定目的性和系统性,甚至需要一定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反思不只是对内容、过程、效果等的反思,关键还要对思想、路线进行反思。反思贵在真实。如果没有心的触动、情的感动、思的萌动、理的律动,反思自然就会成为单调乏味、应景交差式的又一种“检查材料”,不但会令教师不胜其烦、不堪其苦,还会败坏教育的趣味和研究意味。用心感悟,用心反思,这才是反思的生命力所在!反思不仅是一种方法或态度,还是一种文化,是在借鉴新的理念、认识基础上的创新努力;反思不仅是一种活动,还是一种人格提升、生命卓越的追求,是在自我体悟、判断、认同的基础上达成自我认识、自我超越和自我发展。在反思中,教师可以缩短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跨越观念与行为之间的鸿沟,实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良性互动。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反思力决定着教师的实践力、研究力。学校倡导、鼓励反思,旨在让反思成为教师的一种研究习惯和生命自觉,但倡导、鼓励并不等同于规定、强制。只有源于内在需求、幸福体验和尝到反思的甜头后,教师才会积极、主动、科学、高效地反思。学校要为教师的反思营造氛围、搭建平台、引领方向,提供技术支持和过程服务,促进教师把反思外化为一种自觉行动。为此,本刊特邀请成都市锦江区的部分校长和骨干教师就“如何在反思中发掘前进的动力”这一主题进行了研讨,力图认清偏颇、探寻路径、理顺机制、激发热情,让教师学会反思、科学反思、高效反思,以期达成在反思中发掘前进动力之目的。  相似文献   

5.
反思不是一般意义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探究的性质.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教学观念,提升教学理念;反思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反思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在反思中发展自身的创新意识,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相似文献   

6.
龙军 《教育论坛》2006,(4):41-42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学生简单的“输入、储存”课本和教师提供的信息,而是主动地将原有经验和信息进行比对、分析、批判、选择和重建知识结构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完成这一主动建构的重要方式是学习反思。经过反思,当新的知识与其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相符时,就被同化、吸收并储存,否则就会被排斥或经“修正”、“重组”后再吸收。因此,反思既是一种思维形式,更是一种学习习惯。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引领学生反思呢?  相似文献   

7.
建构主义认识论认为,学习不是学生简单的“输入、储存”课本和教师提供的信息,而是主动地将原有经验和信息进行比对、分析、批判、选择和重建知识结构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完成这一主动建构的重要方式是学习反思。经过反思,当新的知识与其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相符时,就被同化、吸收并储存,否则就会被排斥或经“修正”、“重组”后再吸收。因此,反思既是一种思维形式,更是一种学习习惯。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引领学生反思呢?  相似文献   

8.
反思是什么?我终于懂得,反思不是把自己的伤疤揭开来,而是把蒙在心上的黑布撕开;反思不是暴露自己的丑陋让自己难堪,而是敢于对自己的过去进行“格式化”的清醒和勇敢。历经刮骨的疼痛之后,我们获得的,是新生。  相似文献   

9.
辩证法作为一种独特的理论思维,有其存在的“本体论承诺”。辩证法也就生成于对其“承诺”的“本体”的寻求、批判之中,因而辩证法总是与本体论纠缠在一起的。批判性是辩证法的内在本性,但这一批判本性,决不是一种对事物的简单否定和反驳,而是对其所承诺的“本体”所内含的“矛盾”的反思和批判。正是这一反思和批判,最终实现了马克思以人的生存方式为“根本”的实践批判的辩证法的本体论革命。  相似文献   

10.
教育,不是外在地把知识教给你,而是一种对话,是心灵的微妙接触,“既然对话是接触,在接触中,对话双方的联合反思和行动是针对待改造和待人性化的世界,因此,这种对话不能被简化为一个人向另一个人‘灌输’思想的行为,也不能变成有待对话者‘消费’的简单的思想交流,更不是那些既不投身于命名世界,也不追求真理,但却把自己的真理加强于人的一场充满敌意的论战。”(保罗·弗来雷)其实,学校教研也是一种对话。  相似文献   

11.
王燕涛 《学周刊C版》2014,(2):131-131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在数学学习中.反思不是对数学学习活动的一般性回顾.而是指向数学思维活动.通过概括、控制思维操作.促进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自身的元认知水平.从而促进数学观点的形成和发展.真正洞悉数学的本质.怎样才能合理驾驭课堂反思.使其更好地为探寻知识的本源、理解数学的本质而服务呢?以下几个教学实例也许会对教师有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12.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也就是说,知识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学生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悟”会的。因此,课堂教学应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过程,学生只有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反思与交流等活动,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才能促使其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关于对数学教材加工策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课改以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理性地反思这次课程改革,越来越多的人把课堂定位于“倡简、务本、求实、有度”.的确,数学课堂的简约可以说是数学教学的一种最高境界.简约是返璞归真,是本色的数学.但筒约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减法”,而是来源于对教材的解读与加工.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必须独特而深刻,能够抓住重点,有机整合,前后连贯.  相似文献   

14.
在大多数中学生看来.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相比其他学科显得比较枯燥和严肃。从中学政治课的教学实践中,我感到要搞好教学不是件容易事.不是简单的讲解课本,让学生做些练习就能搞定的。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中.需要教师用心教学,不能做表面功夫,要能从各个方面人手进行优化.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一、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优化课堂教学所谓教学优化是指教师在科学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有组织地选择和建立的一种教学活动的最佳策略.以此保证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和教育学生的任务.并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是一种传输和接受的过程,而是包括互动的意图—行动—反思的一种实践。思政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有意志的、有意图的、积极和自觉的实践。本文拟从目前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来阐述情境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以及情境学习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周红 《广东教育》2005,(10):8-8
作者摄取了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文化群体——隐士一作为自己的考察对象,指出隐士的“隐”不是一种简单的消极的逃避.而是向着“精神独立”奔跑,而这种奔跑的姿势,是值得今人重视的。作者的发现,在成人的思想视野中也许并无惊人之处,但对中学生而言却难能可贵。尽管文章中的论据还嫌单薄,但其视角、思想的独特,已足以在数十万考生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电脑》2010,(7):7-8
为了让考生们都有话说,下得了笔,命题者一般不在立意上为难考生.但并不是说就放弃对考生思维品质的考查。命题者所提供的立意区域,就像一个开放的泳池.大家都可以来。只会“狗刨”的,就在浅水区玩玩;如果水性好,欢迎“到中流击水”。有些考生,不是水性不好,而是思想上懒惰,  相似文献   

18.
作为早期教育领域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关键期”假设对早期教育的实践和理论产生了广泛影响。但新近的研究表明,这一学说并不严密。文章结合不同领域新的研究成果,对这一学说的立论基础、适用范围、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反思,认为不是所有能力的发展都存在着关键期;在关键期里所形成的能力对以后的心理发展会产生何种影响,取决于一系列的条件;关键期的出现不是一种生物钟而是个体在一步步的经验习得中所发展起来的大脑结构;教育也不应该机械地固守关键期,而应该积极主动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讨论与实践中,“反思”一词是经常被提及和研究的,这一现象的意义,不仅是话语方式的转换,更是一种观念和行动的体现。人们所获得的一个基本的共性的认识是:让“反思”成为教师的职业习性。“反思”在其基本意义上不是简单地回头看,也不是单纯找问题,更不是一味地自我批评,而是教师基于对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事件及其价值与意义的自我理解与发现,对新的教育生活的重新建构过程。“反思”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蕴义,是非常生动和丰富的。也正是这种生动与丰富的特性,使得“反思”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价值,也可以…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校长办学思想首先是一种理念、一种境、一界种高尚育人的平台,是贯彻十六大精神、“三个代表”进课堂的重要使命。就是说,它不完全是一个根据大纲件怎样说就怎样做的问题,而是根据本校实际在实践中领悟的结果;不是照抄照搬,而是一种智慧的结晶,生命的升华;是要树立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