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幽默超市     
《小读者》2003,(6)
老师: “你这篇作文怎么前后风格、语调完全不同呢?”学生: “我爸爸写了上半篇,妈妈续写了下半篇,是合写作文。”一座房子不能拆两次在上数学课的时候,老师问同学们:“如果10个人拆一座房子需要3天,那么,由5个人来拆同一座房子需要多少时间呢?”“这不可能,”一个男孩回答,“因  相似文献   

2.
半半     
有个小朋友,名叫半半。吃饭吃一半,他走了;扫地扫一半,他走了;画画画一半,他走了……爸爸摇头,妈妈叹气:“半半呀半半,什么时候才能改正呢?”一天,半半来到半半国。半半国的人,随便做什么,都只做一半。半半路,走不通;半半桥,过不去;半半车,坐不稳……半半气病了,住进了半半医院。半半医生给半半打针,打一半。半半急得大叫:“这叫什么医生呀?”半半护士笑嘻嘻地说:“你不是叫半半吗?怎么会讨厌一半呢?”半半听了,脸羞得通红通红。离开半半国以后,半半不管做什么,总是完完整整的,半半变全全啦!半半@胡木仁  相似文献   

3.
故乡与远方     
<正>故乡是我们成长的地方,它让我们魂牵梦绕。作者笔下的故乡是美丽的、韵味十足的——“森林中松针淡淡的清香,脚下的落叶在低吟浅唱,流水击打在岩石上溅起的清亮水珠……”这山有母亲的味道,我们一起走进故乡,品味故乡吧!(小好奇)远方,有多远?在我居住的这座小城,最远处可以看到西天边的一道山脉——昆嵛。它巍峨,连  相似文献   

4.
地处大行山东麓的全国重点贫困县——涉县,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那重重大山围成了一座天然城堡,把世世代代涉县人牢牢地圈在里面。 历史的车轮驶入80年代。“围城”里的人们突然不安分起来。山脚下、山坡上,突然拔起了一幢幢崭新的教学楼、实验楼、电教楼……啊,不屈不挠的涉县人终于拉开了冲出“围城”的序幕…… 1982年,涉县。位于邯长路旁的一座小庙里,朽木糟墙,裂缝蛛网,黑暗狭窄。这是一座破庙,也是一所学校。当时涉县有75%左右的学校设在这样的小庙里。俗话说:“有山便有庙。”涉县是深山区,千百年的宗教文  相似文献   

5.
召唤     
只知道,月是故乡明;只知道,山是故乡伟;只知道,天是故乡蓝;只知道,水是故乡清;只知道,人是故乡纯;只知道,情是故乡浓。自己的故乡只是一座偏远的小山村,没有太多的繁华与喧闹,没有太多的旅人与游客,有的只是带着香草味的泥土和明净高远的天空,还有那纯纯的故乡人和浓浓的故乡情。  相似文献   

6.
家用小太阳     
这个冬天超级冷,暖气结冰了,空调感冒了。一家人缩在厚厚的被窝里还直发抖,大奇建议:“干脆我们出去跑步吧,一跑就热了。”于是一家人踏着冰面跑步——其实是溜冰加摔跤啦。大奇一跤摔到一家商店门口,一股热气迎面扑来。“哇,好暖和!”大奇搓手,“你们的空调怎么没感冒?”“我们不用空调,我们使用最天然、最健康的小太阳!”商家自豪地说,“请看!”天花板上悬挂着一个耀眼的小太阳!“这很耗电吧?”大奇运用科学知识。“耗什么电,这就是真的太阳啊!”商家解释,“你不知道,太阳那东西看起来圆圆的、红红的像块大烧饼,其实它非常大,比地球还大!…  相似文献   

7.
在我居住的这座城市的东边,有一个非常大的湖泊,我经常在湖边玩耍。一天清晨,我又来到了湖边,一个人在那里悠闲地看着鱼儿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我想:“我要是能在水里生活该多好啊。”正在这时,湖面突然荡起了一阵波纹,接着从水里冒出来一个半身是人、半身是鱼的怪物,把我吓了一大跳。我胆战心惊地问他:“你是谁?从哪里来的?”他回答道:“我是鱼人呀,从我们水下王国来的。”我感到很惊讶,问他:“水下王国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他说:“那我带你去看看吧。”说  相似文献   

8.
缺憾之美     
儿时看过旧版的《西岳奇童》,沉香救母初有起色故事就戛然而止,遗憾之余便又增添了许多遐想。之后我曾经试图寻找那缺失了的下半部,但导演留下了这半部遗作就去了,毫不理会我们这些“影迷”的日思夜盼。近日听说《西岳奇童》的完整版已完成,报纸也随同爆炒“天价”电影票。这多年的等待看来是价值不菲,可惜看了新版,却总觉得物是人非,提不起兴致,又觉得与脑海中的形象相去甚远,不如先前的。沉香救母是有了结局。怎么救?如何救?无须观众多想,以至于那先前种种不着边际的猜想也一律盖棺定论了。了却了童年的一桩心事,却有些遗憾。倘若没有这新…  相似文献   

9.
有个小孩叫全全,却有个外号叫“半半”。有一天,“半半”吃饭了,但只吃一半。吃了的一半对碗里的一半说:“球场上见。”话没说完,“半半”到了球场上,但他只踢了半场,踢了的半场对另半场说:“书桌上见。”话刚说完,“半半”开始写作业,但他只写了一半。写好的一半对剩下的一半说:“厨房里见。”一转眼,“半半”又到了厨房里,原来,剩在碗里的那一半饭在喊他吃饭哩。吃完了这一半饭,他开始洗手,但他只洗一半。洗完的一半对另一半说:“动物园见。”这回,剩下的那一半可不同意了,在他身后哗啦哗啦地喊:“喂!水龙头没关呢!…  相似文献   

10.
这一天,孩子们再也忍不住了。他们拿起电话,拨通了外屋人的号码。 “你好,请问是外星人吗?”大奇说。 “是啊,”外星人回答,“从信号的来源看,你是地球人吧?” “没错,”大奇说,“我听说外星人的心肠最好了,我想——不,是我们全体地球的孩子想请你们办一件事,不知道行不行。”  相似文献   

11.
上课铃刚响,语文老师就踏上了讲台.这节语文课学的是鲁迅的《故乡》.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故乡是什么?被抽到的二妮回答道:“故乡是一座小别院.”全班同学一阵哄笑.坐回座位的她悄悄地在心里补上了一句:“城市是一个大观园.” 五年前.那时的二妮住在山清水秀的木樨村,她古灵精怪,整日上蹿下跳,就像只调皮捣蛋的小猴子.木樨村是一个好地方,那里的天永远都是蓝的,那里的水永远都是清的,那里的鸟永远都不怕人,那里的人永远都不知道“环境污染”这个词.二妮的身上带着这地方的灵气,这地方就是二妮的根.  相似文献   

12.
别怀疑,你不是在看科幻小说,“电子人”是确有其人。2002年10月20日,就有一位不折不扣的“电子人”来到中国上海做客,他就是奇云·沃里克教授。奇云·沃里克教授体内植入了100多块芯片,这些芯片与他的神经系统连接在了一起,同时又与一台计算机相联,他可以遥控几千公里外电脑的工作。所以人们称他是半人半电脑的“电子人”。怎么样,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相似文献   

13.
语言之美     
什么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什么样的作文才能在高考中得高分?答案肯定是丰富多彩的,但有一点能达成共识,那就是语言要美。那什么是语言美呢?这可能更加众说纷纭了。但纵观古今中外的创作实践,考察一下读者的审美趣味和接受心理,我觉得语言之美大体应有这么几个方面的体现。第一,简洁、朴实。许多大师的文章看起来都很朴实,像鲁迅、叶圣陶、梁实秋等。我们一般人的文章很多也很朴实,何以有高下之分呢?区别在哪里?文章最难平淡奇。大师的文章朴实是平中见“奇”。这“奇”是一种意蕴,一种味道,一种老练和成熟,是一种返璞归真的朴素,一种登上高峰…  相似文献   

14.
春望     
春天。长安。“安史之乱”后的一天。一位须发灰白、衣袂飘飘的老人,缓缓登上一座颓败的酒楼。往日这里是怎样的热闹啊!文人墨客畅谈诗词,英雄豪杰煮酒论剑。如今呢?只有结满蛛网的栏杆默默伫立。老人无奈地轻叹一声,那充满沧桑感的叹息,蕴含了几多沉重!那仙乐飘飘的宫殿呢?那歌舞升平的年代呢?那被人“万岁万岁万万岁”地喊了千万遍的真龙天子,你也避免不了这国破家亡的厄运吗?你也挽救不了这处于水深火热的天下苍生吗?老人抬起头来,极目远望,那享有盛誉的繁华都市,早已褪去了往昔的气度,只是在慵懒的阳光下展示着破败不堪的伤口,到处残垣…  相似文献   

15.
幽默公园     
一座房子不能拆两次在上数学课的时候老师问同学们:“如果10个人拆一座房子需要3天,那么,由5个人来拆同一座房子需要多少时间呢?”“这不可能,”一个男孩回答,“因为同一座房子不能拆两次,老师。”白费工夫数学老师:……现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道题的答案是零。学生:唉,算了这老半天,都白费工夫了。这就是逻辑教授对一位考生说:“请你告诉我,什么叫逻辑?”考生回答道:“逻辑就是,教授先生不可能不知道什么是逻辑。”这好办数学老师问小汤米:“如何把5块土豆分给6个人呢?”“这好办,做成土豆泥再分。”解题数学课上,老师说:“一座殿堂位于…  相似文献   

16.
张衡(78—139)是我国享有世界声誉的历史文化名人和古代自然科学家。他成功地研制出了全球第一台地震监测仪,亲自创建了全球第一个有人值守的地震监测台。张衡生在荒年,长得瘦骨嶙峋,但他那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和机敏过人的大脑袋却特别惹人爱。在张衡4岁那年的一天晚上,望着天上那半个弯弯的月亮,张衡突然问奶奶:“你说嫦娥仙女住在月宫,今晚月亮缺了一半,那月宫是不是也会缺一半呢?它会不会掉到地上来呀?”“天上的星星为什么有的亮、有的暗?我们能数得清这些星星吗?”……一连串的问题,问得奶奶直摇头:“等你长大了去请教你的先生吧。”长…  相似文献   

17.
自我失败     
一天晚上,在漆黑偏僻的公路上,一个年轻人的汽车抛了锚:汽车轮胎爆炸了! 年轻人下来翻遍了工具箱,也没有找到千斤顶。怎么办?这条路半天都不会有车子经过,他远远望见一座亮灯的房子,决定去那个人家借千斤顶。在路上,年轻人不停地在想: “要是没有人来开门怎么办?”“要是没有千斤顶怎么办?”“要是那家伙有千斤顶,却不肯借给我,那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8.
大江 流日夜     
故乡,对游子而言永远是魂牵梦萦的地方。哪怕那里只有极普遍的山水,它也是一种心迹的象征。因为那是自己生命的根,与自己有着血脉相连的深情。今天,对一般远离故乡的人来说,回故乡看看是非常容易的事,然而对许多台湾同胞而言,一条海峡却成了难以征服的地理空间。当终于挣脱束缚,回到自己的生命源头“寻根”的时候,他们会有怎样的心情?本文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个题目?其含义是什么?  相似文献   

19.
闪电来了     
汤姆是个巨人,他一个人住在高山上的一个山洞里,日子过得挺单调的。这一天,汤姆下山了,他要到城里去走一走,看一看。来到郊外,远远地,他看见那座尖尖的巨大的电视塔倒在一边,不少工人站在那儿,看样子很是伤心。“这是怎么啦?”汤姆上前低声问。“全是那糟糕的雷电击的。”工人们大声告诉汤姆,“电视塔一倒,全市的人就别想看电视节目了。”“这好办,”汤姆搓搓手说,“我来把它竖起来。”汤姆卷起袖子,抓住电视塔,吆喝一声:“起来!”那一身铁骨架的电  相似文献   

20.
经历失业的打击,爸爸语重心长地说:“大奇呀,现在就业困难,你最好选定一个冷门职业,以避免激烈竞争。”大奇想也不想脱口而出:“我要去外星球旅游!”“当宇航员啊?竞争超级激烈,几十万个人里才能挑出一个呢!”“那……”大奇挠挠头,“我当‘宇宙考古学家’,这总没人竞争吧?”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